家長們的“教育焦慮癥”讓各大課外補習機構有了“可乘之機”。
高昂的補課費用在孩子人生走向和未來發展面前也變得不值一提。對于家長而言,節衣縮食花費家庭收入的大半去補課到底值不值得?
1.激烈的社會競爭更加重視“一技之長”。
現代社會對從業者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曾經學好的文化課便能征服天下的宏愿依然成為不可追憶的過去。現在,人們更加關注的是綜合能力,是一技之長。
在學習上,一技之長體現在數學、化學、生物、計算機科學等課程的競賽中,所以很多中學會開設學科競賽班,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能憑借自己的一技之長取得進入重點名校的“入場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我國多所舉國聞名的重點高校均設立有特長生錄取名額,擁有一技之長的學生便可以通過自己的專長來獲取加分。這是“一技之長”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
在工作中,一技之長體現在行業的專業性中。在某個領域有著專業的知識和獨到的眼光,便能在該領域的行業中獲得高度認可,工作便更加順風順水。雖然現在在很多普通大眾眼里,一技之長被具化為某種技術,例如深受企業歡迎且發展前景極高的計算機科學技術等被視為“一技之長”。
但是從整個職業領域來看,無論是哪個行業擁有專業技能的人絕對是掌握著核心技能不可替代的重要人士。這是“一技之長”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那么“一技之長”如何培養?對于學生而言,除了自身的學習興趣就是課外的學習。學校里雖然有老師,但是我國目前的教育現狀并不能達到精英化的教學標準,所以家長只有通過金錢去獲取在課外補習班的幫助,讓補習班來幫助孩子獲取課本之外的知識。
2.望子成龍的迫切心愿以及整體的“教育焦慮”
很多90后已經陸續升級為家長,對于90后一代而言,他們大多是接受過高等教育更能深刻體會到在高等教育普及的大環境中,更好的教育對孩子起著怎樣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90后的父母更愿意在孩子投入上花費精力已經金錢。
孩子從還未出生時就應經參加了培訓機構的專業胎教,2-3歲時又要開始通過專業的機構來發掘孩子的潛能和特長,4-5歲時則以興趣班和特長班為主,音樂舞蹈武術圍棋等等才藝只要孩子感興趣家長就會投入。
等到孩子上到二三年級時,這時候為了以后能進入更好的中學,家長們開始將重心放在文化課投入上,奧數英語口語作文班是必備,還有各類提升班也是孩子必須的修煉,小學畢業進入初中、高中階段,則以高考成績為主要目標,“哪科不會補哪科”有些孩子甚至整個初中高中階段的所有假期都是在補習班中度過的。
現在的孩子從出生起就已經被家長們規劃好了未來的人生方向以及生活方式,這里面無不包含著父母望子成龍的迫切心愿。“因為我自己經歷過,所以想把最好的都給孩子,希望他以后比我好”的想法是推動父母們走進補習班的主要動力。而且當周圍幾乎所有家長都將孩子送進補習班的時候,你能忍住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嗎?
雖然在大環境面前補課成為常態,但是家長們卻要有選擇有準備地去個孩子補習。理性補課,慎重選擇才是最佳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