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櫻子又名山石榴、山雞頭子、糖刺果、燈籠果、刺頭、倒掛金鉤、黃茶瓶等等,是一種很常見的中草藥,金櫻子常綠攀援灌木,生于海拔100至1600米的朝陽山野、田邊、溪畔灌叢中。分布于華東、華南、西南及河南、陜西、臺灣、湖北、湖南等地方,10至11月間果實紅熟時采摘。那么它到底有哪些功效呢?
中醫里面認為,喘咳多由肺氣上逆而致,金櫻子味酸澀,能斂肺氣,可止咳平喘。現代研究發現,金櫻子中含有抗平滑肌痙攣的成分,可防止胃腸及氣管的痙攣。
2、降低血脂
金櫻子中含有脂肪酸、卜谷省醇、躁質及皂式等,能降低血脂,減少脂肪在血管內的沉積,可用于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癥。
3、治療尿頻
金櫻子酸澀,入腎、膀胱經,能固腎縮尿止遺,治腎氣不足,膀骯失約之遺尿、尿頻者,如《泉州本草》以本品與豬小肚煎服;或與桑螵蛸、益智仁的功效與作用、山藥等同用,以補腎縮尿止遺。
4、治腎虛
金櫻子用于腎氣不固,清濁不分小便渾蝕之白濁者,常與益腎固精之芡實同用,如《仁存堂經驗方》之水陸二仙丹。
5、抗菌消炎
近年來研究發現,金櫻子提取液可殺死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大腸桿菌等,可用來治療因金葡菌或大腸桿菌感染而致的疾病。
6、治療盜汗
用金櫻子60g,瘦豬肉50~100g,燉熟,每晚睡前飲湯吃肉,連服3-4天。用上述方法治療多例盜汗均收顯著療效。
金櫻子果實風味獨特,有蜂蜜味和幽香,其營養極豐富,內含糖(主要是果糖等還原糖)、檸檬酸、蘋果酸、鞣質、維生素、20余種氨基酸,18種礦物元素以及樹脂、皂甙等成份,尤以維生素C和還原糖含量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