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柑作為一種造型非常奇特的水果,在市面上見的并不是特別多,但是卻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和一定的藥用價值,有些人在日常生活當中偏愛佛手柑作為盆景,因為佛手柑的味道清香濃郁,而且長期擺放,味道還不會消散,在時下,已經是一種比較珍稀名貴的花卉,是在室內裝飾的佳品之一,其實佛手柑的種植并不難,只要掌握一些科學的方法,就可以有效種植樹佛手柑,那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關于佛手柑的種植方法吧。
佛手柑是喜歡比較溫暖的氣候,一般來說佛手柑偏愛于濕潤、溫暖、雨水充足的環境,可以種在平原或者是谷地,因為佛手柑本身就需要排水條件比較好,而且氣候又特別溫暖的地區,尤其怕干旱,所以說,一般來說在我國南方等地種植偏多。
佛手柑最佳的生生長溫度是在22度左右,一般來說溫度高于五度,在冬季就可以安全地越冬,不過要保證佛手柑,每年的日照時數至少要超過1200個小時,因為佛手柑是一種喜溫的植物。
佛手柑對于濕度條件要求是比較高的,至少要保持濕度在70%以上,因為佛手柑的根系是橫向發展,根比較淺,所以說一定要經常澆水,才可以滿足佛手柑的生長需求,尤其是在夏季,由于溫度比較高,蒸發量比較大,而且正處于佛手柑的生長旺季,所以說在這個階段一定要多澆水,而且需水量很大,要多澆水,而且澆水的次數要多,同時可以用噴灌的方式增強供氣的濕度。
不過在冬末以及初春的時候,氣溫是比較低的,室內的蒸發也比較緩慢,那這個階段澆水量就不宜過大,而且澆水的次數不要過高,一般來說,澆一次水可以保持五天左右,而且在佛手柑開花期的時候也不能夠澆太多水,否則會導致落花。
在種植佛手柑的時候,需要去進行選地和整地,育苗地應該要選擇排灌方便,而且相對肥力比較大的地塊,可以方便經過深耕以后做處理。
佛手柑的種植方法主要有四種,第一種是扦插繁殖,一般來說,在秋季扦插,最好方法就是選用六到八年生比較強壯,而且沒有病害的樹枝,從上面抽取出春季健壯的芽苗作為插條,不要選沒有營養的長條枝,剪成18厘米左右,去掉葉片以及頂端的嫩葉,然后按照18厘米的行距插入土壤中。
扦插繁殖結束之后,要把枝條留出1/3,露出地面,然后在土壤上蓋一層草,適當的澆一些水,草濕透了就可以了。
那種方法是嫁接繁殖,一般來說夏季是比較合適的一個季節,這個階段的植株生命力最旺盛,容易存活,可以選擇根系發達生長健壯的樹枝作為基底木,然后再選擇和基底木差不多大小的佛手柑來進行嫁接,在基地木的上面切除一個切面,用繩把嫁接木和佛手柑捆綁在一起,一個月之后嫁接切面就可以愈合了。
一般來說是在夏至前后季節選擇兩到三年生,無病害且健康的佛手柑枝條,用泥土包住枝條切面的傷口,外面用塑料薄膜包裹起來,每天灑水一到兩次,一個月左右就可以長出新根。
這種方法對于季節要求并不高,一般來說在春天或者是夏天進行都可以,但是春天的陰雨天氣比較多,所以說存活率更高。在種植佛手柑的時候,一般在佛手柑完全成長起來之前,可以在田間種一些黃豆或者是青菜,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佛手柑在日常的田間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尤其是在育苗期,要經常澆水,保持整體苗床地濕潤度,而且適當的進行追肥施加一些農家肥或者是有機肥,在夏天天氣炎熱的季節,要進行遮蔭處理。
在種植佛手柑之后的一個階段,每一年都要進行除草和松土,一般來說一年至少要一到兩次,佛手柑根系非常的多,但是大多數都是橫向生長,不會深入土壤,所以說在除草的時候不宜松土過深,否則容易導致佛手柑根系受傷,而且在每年的冬季都要進行保溫處理。
摘心也是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在種植后的一到兩年里,植株生長速度比較快,應該要把頂芽摘去,而且要進行側枝的處理,這種做法有助于佛手柑增加產量,促進分枝生長。
一般來說,每年果實收獲之后,要進行枝條的修剪,比較長的側芽,只要留下比較健壯的一到兩條就可以了,其余的全部去除,這樣可以培育出更好的佛手柑的樹形。
一般來說,在施肥的時候,主要是以人糞肥農家肥為主,切忌使用化肥,一般來說,在佛手柑結果之后,施肥的次數控制在四次左右,第一次施肥是在春至春分的時候,這個階段的肥料以農家肥為主,可以促進春天樹苗的生長;而第二次施肥是在芒種之后,這個時候的佛手柑是處于開花盛期需要的肥料比較多,以餅肥為主;第三次是在秋分之前,這一次是藥保果藥,可以預防果實的開裂以及落果,能夠增加產量;第四次施肥試是在果實收獲以后,這個階段要進行修枝條的修剪,而且要整理樹冠,再試一次農家肥,可以促進植株的恢復和生長,保證在第二年的時候能更多地開花結果。
病蟲害的防治也是比較重要的一點一般來說,佛手柑也是一種容易生病害的植物,佛手柑最常見的病害有潰瘍病,潰瘍病是由細菌侵染所引起的,會危害到佛手柑的樹枝樹葉以及果實的生長,尤其是當溫度比較高,濕氣比較大的時候,比較容易產生潰瘍病。
這種病害的防治方法也比較簡單,一般來說在種植之前就需要去選用好無病,健壯的樹苗進行繁殖處理,而且在冬季要做好田地的清理,把一些病葉,枯葉和落葉清理干凈,集中燒毀,可以很好的減少潰瘍病發生的源頭,而且要噴灑一些硫合劑以及波爾多液,可以有效的去除病菌。
佛手炭疽病也是常見的一種病癥,是由于疽菌侵染引起的,這種病主要發生在六月份到八月份,一般來說樹的生長勢態過于衰弱,或者是在施肥的過程當中,氮肥使用過多,而植株生長又處在高溫高濕的條件下,就容易誘發佛手炭疽病,為了防止佛手炭疽病,要加強田間管理,提高植株的提免疫能力,而且在冬季要進行樹枝的修剪,把一些枯枝病葉集中起來燒毀干凈,而且在園區清理之后也要噴灑減少越冬病菌的護理液。
煤煙病是常見的病害,煤煙病的發生會導致植株的葉面出現灰色斑點,而后逐漸擴大變成黑灰色,遍布全葉,會妨礙植株的正常光合作用,容易造成佛手柑枝葉生長不良的情況,在日常管理當中要注意田間的管理,注意排水,而且要進行及時的修剪,使得佛手柑的枝葉之間可以很好的通風透氣。
佛手柑常見的蟲害也比較多,主要的就是柑橘鳳蝶以及金龜子,柑橘鳳蝶主要的癥狀,是幼蟲會危害到佛手柑的枝葉,每年會發生三到四次,而在五月六月是最為嚴重的一個季節,這種防治相對來說是比較難的,人工捕捉幼蟲是最直接而且又最實用的一種方法。
金龜子危害佛手柑也比較常見,而且金龜子的種類是非常多的,成蟲會吃掉佛手柑幼嫩的枝葉,造成枝葉的缺損,甚至是樹枝局部變禿,防治方法也比較簡單,一般來說,四五月份是金龜子盛發期,金龜子一般適合在晚上進行捕捉,可以使用人工捕捉的方法,連續幾天在晴天進行捕捉,就可以有效的預防金龜子導致的疾病。
很多農戶在種植的時候認為佛手柑的產量和佛手柑的品種有關系,其實佛手柑結果的多少,也是有一定技巧的,比如說在修剪的時候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當佛手柑的植物在生長的過程當中需要保持修剪的處理,通常在軀干以下15厘米左右,可以保留三到五個幼芽,而且新枝葉可以繼續發芽的,所以說可以把枝條剪掉,不僅可以促使佛手柑橫向發展,而且也可以提前進行結果。
還有一種方法,在開花期要多加維護,在采花的時候,佛手花額外的花朵以及雄花都是被去除掉的,每個枝葉上可以留下一到兩朵花,佛手柑每年的三月份會開始開花,那么在這個季節一定要進行花朵的采摘處理,因為最好的樹枝上保留一到兩個水果就是非常好的一個狀態。
佛手柑在日常生活當中最常見的就是盆栽養殖法了,而盆栽養殖法又和普通田區管理又不一樣,一般來說,如果佛手柑使用盆栽養殖的方法,通常采用的是插扦以及嫁接繁殖法,每年的春季或者是夏季是比較合適的季節。
在進行盆栽養殖佛手柑的時候,要注意土壤保持適當的濕潤度以及肥性,而且在佛手柑的生長期間要供應夠足夠的水分,而且要進行肥料的施加在每年的七八月份。
一般來說,一個星期追肥一次可以施入餅肥或者是人糞尿液廢都比較好,不過在施肥的時候一定不要一次性施肥過多,否則容易燒根或者是爛根兒,在九月份以后施肥的次數要逐漸減少。
佛手柑使用盆栽養殖的話,那么在冬季養護的時候,盆栽當中的盆土最好不要太過濕潤,否則不利于佛手柑的生長,會導致枝葉生長過于幼嫩,冬季容易受到蟲害。
佛手柑盆栽種植適宜,溫度是在15度到30攝氏度,尤其是在高溫季節,家庭種植一定要進行及時的移動,要把佛手柑移動放置在涼爽通風,而且遮陰條件比較好的地方。
佛手柑使用盆栽種植的方法容易出現黃葉病以及葉片大量脫落的現象,一般來說,在發生黃葉病的時候,要及時澆灌硫酸亞鐵溶液,1:100的比例進行澆灌;如果說發生佛手柑爛根現象,即刻要進行翻盆處理,把植株從花盆當中整體取出之后,用清水沖洗根部,把爛根處理干凈,消過毒之后把它種在消過毒之后的沙性土壤當中,加以養護,可以使得佛手柑逐漸恢復生機。
有些人在栽種佛手盆栽的時候要注意,雖然佛手盆栽可以存活,但是從來都不結果,這主要是由于在日常養護當中沒有做好,主要有三個階段要進行好好的管理,每年三月份抽新芽的時候不可澆水過多,容易導致盆底積水,造成爛根,而且在天晴的時候也要適當澆水,防止干旱發生枯萎。
在四月份的時候佛手柑長芽為了促進其生長要進行佛手柑整體營養的調整,要進行樹枝的修剪,尤其是在這個階段新芽抽枝的時候要注意病蟲害的預防,如果有少量蟲害發生就可以使用人工摘除的方式。在六月份的時候,水分蒸發是比較高的,在早上和晚上要各澆水一次。
佛手柑的觀賞價值和一般的盆景花卉都不一樣,佛手柑外觀潔白,而且香氣撲鼻,十分惹人喜愛,而且在佛手柑果實成熟期,果實的形狀如同佛手,十分神似,不僅觀賞佛手柑的觀賞價值不僅特別高,同時也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佛手柑的根莖花葉果都可以用來入藥,所以在日常種植當中,佛手柑也是特別受到大家喜愛的,而掌握以上這些科學的種植方法,相信大家都可以很好的種植出優質佛手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