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市場和政策原因造成的為部分市場或者國家單獨關(guān)閉或者打開某種功能,以及單獨的SKU,不在本文討論范圍內(nèi)。本文僅限于作者理解的技術(shù)原因和背后的知識。
CPU生產(chǎn)和制造似乎很神秘,技術(shù)含量很高。許多對電腦知識略知一二的朋友大多會知道CPU里面最重要的東西就是晶體管了,提高CPU的速度,最重要的一點說白了提高主頻并塞入更多的晶體管。由于CPU實在太小,太精密,里面組成了數(shù)目相當多的晶體管,所以人手是絕對不可能完成的,只能夠通過光刻工藝來進行加工的。這就是為什么一塊CPU里面為什么可以數(shù)量如此之多的晶體管。
整個過程十分復(fù)雜和繁瑣,所幸Intel很早就公布了一段有趣的視頻,生動的展示了整個過程,我找到優(yōu)酷的鏈接,大家可以看一下://v.youku.com/v_show/id_XNDIzOTg4NzY4.html?from=s1.8-1-1.2
整個過程充滿科技感。下面我們來揭秘為什么i7,i5和部分i3是一個娘胎里長出來的。為了讓讀者知道我在說什么,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整個CPU制造過程。我們從中可以看到,同一品類i7,i5和部分i3出自同一個wafer線,他們最終分叉在封測階段后期。
如果問及CPU的原料是什么,大家都會輕而易舉的給出答案—是硅。這是不假,但硅又來自哪里呢?其實就是那些最不起眼的沙子。不過不是隨便抓一把沙子就可以做原料的,一定要精挑細選,從中提取出最最純凈的硅原料才行。
2. 融化提純
將原料進行高溫溶化。整塊硅原料必須高度純凈,即單晶硅。然后從高溫容器中采用旋轉(zhuǎn)拉伸的方式將硅原料取出,此時一個圓柱體的硅錠就產(chǎn)生了:
在切片后得到元晶圓:
注意這里硅錠尺寸不一,常見的有200mm,300mm直到450mm。在保留硅錠的各種特性不變的情況下增加橫截面的面積是具有相當?shù)碾y度的。我們會在后續(xù)文章介紹橫截面的大小對于成本的影響。
3. 光刻膠(Photo Resist),溶解光刻膠、蝕刻、離子注入、電鍍、銅層生長
這些步驟有很多文章介紹,我就不羅嗦了。這些都做完我們就得到了成品晶圓Wafer,接下來是我們介紹的重點。
4. Wafer測試
用探針基于電氣特性的測試。
5. 切片
用精確控制的切片機將一個個小格切開:
終于得到了CPU的核心:Die
6. 封裝(Packaging)
到這里所有的步驟都一樣的,白牌CPU生產(chǎn)出來了: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白牌CPU都是經(jīng)過基礎(chǔ)測試并工作正常的,但這并不代表它們是合格的產(chǎn)品,i7,i5和部分i3的分野也在其后發(fā)生。
7. binning
通過測試設(shè)備,就是這個小白盒:
是騾子是馬該拉出來遛遛了。這個步驟是封測的最后一步,它通過測量電壓、頻率、散熱、性能、cache等等來為該CPU分類。最差當然是廢品,其次有很多個SKU,遠遠不止i3、i5和i7這么粗枝大葉。例如i5還分有很多不同的細類,大家可以看intel的CPU,i5也有很多種,對應(yīng)不同的市場segment。
接下來分揀:
然后就可以上市了!
需要指出的是Intel這么做并不是什么市場策略,而是生產(chǎn)工藝使然。Wafer在2)和3)步驟中會有不少缺陷產(chǎn)生,看下面這個圖:
大圓就是晶圓,小方格就是CPU的Die。我們可以看到其中的缺陷就像撒芝麻粒,斑斑點點,而且越靠近邊角越可能出現(xiàn),很多小格都有(量產(chǎn)后不會有這么多)。良品率高,品質(zhì)控制的好,芝麻粒就少。
缺陷并不可怕,只要有手段控制就行了。CPU內(nèi)置了很多gate,封測時發(fā)現(xiàn)問題就封閉出現(xiàn)錯誤的部件,core錯誤就關(guān)閉core,cache錯誤就關(guān)部分cache,溫度上升快了就出錯就鎖到低頻,等等。所以才有了i5,i7和其中的細小sku。
接著我們來舉個例子,下面是第4代酷睿(Haswell)的die:
我們可以看到它主要分為幾個部分:GPU、4個內(nèi)核、System Agent(uncore,類似北橋)、cache和內(nèi)存控制器和其他小部件。譬如我們發(fā)現(xiàn)core 3和4有問題,我們可以直接關(guān)閉3和4。如圖:
這樣就得到了雙core的die,接下來可能會測試速度,TDP等等。經(jīng)過重重測試和篩選,binning就完成了。
同代同一大類(僅面向同一個segment)i7,i5,部分i3出自一個Wafer(晶圓)產(chǎn)線,它們的成本是一樣的。不全部生產(chǎn)i7并不是Intel故意搞陰謀,而是生產(chǎn)工藝使然。現(xiàn)在的做法實際上是雙贏的方案:消費者和生產(chǎn)者都獲益。消費者省錢了,生產(chǎn)者也減少了浪費。如果都生產(chǎn)i7,估計價格高到天上去了,良品率也會嚴重降低。
因為市場和政策原因造成的為部分市場或者國家單獨關(guān)閉或者打開某種功能,以及單獨的SKU,不在本文討論范圍內(nèi)。本文討論僅限于技術(shù)原因和背后的知識。
最后對一些常見誤解做一下澄清:
總的來說看是不是兄弟開蓋一看die的大小就知道了。但開蓋就不會保修了,而且大部分有焊錫,小心開蓋有'獎',切忌模仿!切忌模仿!切忌模仿!
想到什么再補充。
這是一系列文章的第一篇,之后會介紹芯片生產(chǎn)的方方面面,例如Wafer的大小對成本的影響;為什么CPU不能做的很大;CPU良品率和Die大小的關(guān)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