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目前最新數據統計,在我國吸毒人員的實際人數已超1000萬,吸毒人員大幅度上升,而且年齡逐漸低齡化,最小成癮年齡低至12歲。因此,戒毒已經成為我國禁毒工作的緊迫任務和關鍵環節,幫助戒毒人員進行脫毒治療的方式有很多種,強制戒毒作為其中之一,只能幫助海洛因依賴者減輕或者基本消除對毒品的身體依賴,至于心癮卻不能徹底治愈,因此,即使戒毒人員暫時遠離了毒品,仍然有吸毒者禁不住誘惑而復吸。對于吸毒者來說,無論采取哪種戒斷方式,戒毒的過程都是痛苦而艱辛的,所耗費的時間比較長,對生理和心理都是巨大的考驗。
一、毒癮形成的原因
眾所周知,戒毒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吸毒者一旦吸食毒品后,無論是在身體還是精神方面都會對毒品產生強大的依賴,當毒品進入人體后作用于人的神經系統,短時間里在體內產生抑制痛苦物質的因素,使人感到神清氣爽。當我們有饑餓感時,需要用食物來滿足食欲,得到滿足就有舒服的感覺,原因在于,人在饑餓時大腦中產生某些分泌物讓我們感到痛苦,這種感覺會本能的驅使我們去尋找食物填飽肚子,當我們的生存需要得到滿足的時候,腦中的另外一種與之相對應的物質會產生,從而使痛苦的感覺物質相應減少,人類體內的這兩種物質相互對抗,相互保持動態平衡,性欲,求知欲,創造欲等也是同樣的工作原理。人類吸毒之所以會上癮與大腦中的多巴胺有密切聯系。有關研究表明:多巴胺這種物質負責將神經元中的信息從大腦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是一種神經傳遞素,多巴胺類似于血清,血清素控制著人的悲傷低落情緒,而多馬胺則與興奮和歡快的情緒有密切聯系。親密的行為或者贊賞的話甚至贏了一局撲克牌都會導致多巴胺的升高,這種強烈的興奮情緒就像毒品的作用一樣。研究人員認為,多巴胺這種物質會導致吸毒人員上癮,形成對海洛因的依賴。當我們完成一項任務或者獲得某種發展時,會產生一種有益于身體平衡的化學物質,這種化學物質與體內的痛苦元素相對抗,如二乙酰嗎啡,目的是為了止痛,主觀吸食、注射這類物質的情況除外。當吸毒者吸食毒品后,體內的多巴胺在短時期內的含量增高,隨著吸食的毒品被身體逐漸代謝掉,體內的平衡機制被打亂,內源性的興奮物質會減少,相反,痛苦的元素增加。吸毒者為了避免擺脫這種痛苦,會產生對毒品進一步的渴望和需求,這種特殊的情感往往比生理上的痛苦更難以忍受,因此,為了迅速獲得毒品所帶來的高峰體驗,吸毒者會源源不斷、周而復始的吸食毒品,這就上癮了。
二、催眠戒毒及其心理依據
(一)催眠戒毒療法
催眠術屬于戒斷毒品方式中的心理治療技術,通過催眠者的催眠手法使戒毒人員處于催眠狀態,試圖引導吸毒者去探訪自身毒品成癮的內心世界,當戒毒人員的意識范圍變得狹窄后,催眠師借助暗示性語言,消除戒毒人員的心理和軀體障礙,幫助戒毒者深入了解自我、修復心理成癮,從而重新接納自己、欣賞自己,克服毒癮及將來生活障礙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案。催眠戒毒是一種溫和的治療手法,保證戒毒人員在情緒上平和穩定,反對強制戒毒的厭惡療法,弱化戒毒人員對毒品的注意力和恐懼感,幫助戒毒人員減少對藥物的依賴,倡導用自然的心理能量做自我修復,將生理傷害和生活影響最小化。催眠技術的實施除了有明確的時間、地點以及催眠師自身的素質要求外,對被催眠者也有要求,首先被催眠者要積極主動的戒斷毒品,而不是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被迫戒斷,其次要對自身有嚴格的要求,在內心有正確的價值觀引導,有堅強的意志為支撐,在階段過程中需要家人社會等各方面多合力的配合。催眠療法對于不同程度的成癮者有不同的操作方式,對于有數年吸食經歷,吸食毒品種類超過3種以上的重型成癮者,在生理治療的同時引入催眠技術效果會更好,根據戒毒人員的恢復情況進行治療期的調整;而對于吸食毒品單一、時間短、無明顯軀體癥狀的輕型成癮者可單獨采用催眠技術的戒毒療法。一般而言,“催眠戒毒療法由情景回溯、成癮探索、早年創傷修復;前期毒癮發作處理;認知修復、認知架構重建;認知強化與心錨設定;能量補充等五個治療階段組成,既可單獨作為戒斷毒癮技術,也可以配合其它戒斷的心理輔助。”
(二)催眠戒毒的心理學依據
毒癮戒斷是一種復雜的行為模式,利用催眠技術對戒毒人員進行心理及行為的矯正有其與之依托的心理學依據。人類的神經元作為傳導信息的系統,可以把人們感官中接收的信息傳遞到大腦中處理,大腦通過感官系統進行學習,經歷新的信息和技能獲得新知,最初的新知識缺乏重復和鞏固,在與神經元的聯結逐漸加強后,最初的這些新知識新信息與大腦建立了固定的聯系,由短期記憶轉換為長期記憶,人們稱之為習慣。因此,吸毒人員的在習慣養成后在大腦中就建立了吸毒的神經回路。吸毒者在吸食毒品后,大腦中的神經回路就會被強化,當這條神經回路逐漸弱化后,吸毒者會重新產生被強化的心理暗示,需要不斷維持海洛因帶來的欣快感,因此,大腦中這條吸毒的神經回路變得越來越強大。人的行為受到信念、動機的支配,在催眠戒毒中,催眠師在了解戒毒人員的基礎上,用嫻熟的催眠手法,找到被戒毒人員所接受的戒斷毒癮的理由和方法,幫助被催眠者進入他的潛意識中,建立一條健康的神經回路,不斷練習,反復輸入強化指令,進行新的認知與習慣的自我確認,最終取代戒毒人員大腦中固有的吸食毒品的神經回路,吸毒的不良習慣也就因此能夠戒除。
三、催眠戒毒的原理及操作程序
現代醫學認為,吸毒戒斷治療不同于一般疾病的治療,吸毒成癮的形成與生物、心理以及社會等諸方面因素密切相關,戒毒治療的最佳方案不僅要著眼于戒毒人員的生理癥狀,還應考慮吸毒者的心理修復,給與其全方面的考慮。催眠技術在戒毒者毒癮戒斷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矯正戒毒人員關于吸毒的錯誤認知,真正達到治標治本的效果,最終幫助戒毒人員以合理的思維,正確的信念消除吸毒帶來的不良影響,達到戒斷毒癮的目的。
(一)催眠戒毒的原理
催眠戒毒是針對吸毒者產生吸毒行為的心理需求,幫助他們建立正確合理的行為,以此替代從吸食毒品中帶來的輕松快樂的感覺,從而徹底解決吸食毒品行為的心理原因,幫助吸毒者建立起強大的心理能量對抗毒癮的誘惑,同時弱化因毒癮帶來的生理上的痛苦感覺,從而達到戒斷毒癮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催眠戒毒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治療,同時使用可能出現指令沖突,如果戒毒人員在接受其他療法的治療,應在解除其影響及暗示指令后再進行催眠戒斷。厭惡療法是戒毒心理療法中的常用手段,在戒毒過程中,給予戒毒人員具有懲罰的厭惡刺激,反復強調吸毒對個人、家庭、社會的危害,強化吸毒人員對毒品的厭惡認知。但事實上,這種厭惡療法在戒毒工作中有其弊端,往往適得其反,例如網癮少年,越是禁止其上網,越能激發他的好奇心,越能引發對網絡游戲的關注,對于戒毒人員來說,這種厭惡、抗拒的手段會更加引起他們的注意,即使戒毒成功,也不利于吸毒者脫毒后的生活,可能引起惡性循環導致復吸。在催眠戒斷療法中,催眠師通過不斷對戒斷人員的暗示和鼓勵,幫助他獲得積極的心理,向上的心態,重新找回自信和快樂。由于吸毒成癮,當戒毒人員再次毒癮發作,需要通過吸毒來釋放、解救自己的時候,這種吸毒欲望會自動聯結上上述情感,以此替代毒品帶來的快感。戒毒工作中首先要戒斷戒毒人員的身體上對毒品的依賴,當戒毒人員用心理上的積極能量克服身體上的痛苦后,心癮也會逐漸逝去。戒毒人員應不用藥物或盡量少用藥物來控制毒癮,在催眠過程中,在雙方達成協議的前提下,戒毒人員配合催眠師安趟在催眠椅上,催眠師通過暗示、放松、失衡等催眠技術讓戒毒人員處于被催眠狀態,推翻戒毒人員先前對毒品的錯誤認知,建立新知,不斷激發鼓勵戒毒人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家庭觀,克服困難,用堅強的意志戰勝毒癮,以此增強自身免疫力,最終階段毒癮。
(二)催眠戒毒的操作程序
催眠戒毒療法與傳統的戒毒療法相比有其潛在的優勢,通過實踐發現,催眠戒毒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實施,僅需要催眠師確定催眠時間、地點等客觀條件,因此成本較小,對戒毒人員而言痛苦較小,壓力較輕,不易復食。通常來講,這一過程可分為六個階段:
1.準備階段。在進行催眠前,為保證催眠的效果,以保護受催眠者的情緒狀態為前提,催眠師首先要考慮合適的催眠地點、時間等客觀因素。其次,催眠師必須與戒毒所進行基本的戒毒人員資料審查,了解被催眠者的生理健康狀況,排查腦部損傷、濫用藥物或精神疾病等情形,并且測試戒毒人員的受暗示程度以便催眠師對所需的信息范圍有大致了解。
2.誘導前階段。(1)戒毒人員進入催眠地點時,催眠師開啟并調試好設備;(2)確認催眠的時間及核對被催眠戒毒人員的姓名;(3)作好催眠的開篇提要;(4)向戒毒人員解釋催眠的錄制程序;(5)討論主體反應。在催眠過程中,進入催眠地點的每一個人物角色應當向被催眠的戒毒人員解釋,并竭力避免突發干擾。
3.建立合作關系階段。開始催眠之前,催眠師可與被催眠的戒毒人員進行簡單的交流,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在交談過程中讓被催眠者產生對催眠師的信任感,以便最大化的發揮催眠技術的效果。在此過程中,被催眠的戒毒人員可向催眠師提出疑問。
4.催眠誘導階段。誘導是催眠的前提和關鍵環節,催眠師可以采用燈光音樂催眠為被催眠者提供一個舒適的氛圍,引導被催眠者進行深呼吸、肌肉放松等。
5.深化催眠階段。這是催眠技術最有效的一個階段,催眠師可以采用凝視法,讓被催眠者集中注意于某一點或某一物體上;為了進一步加深被催眠者的催眠程度,催眠師可以用語言來幫助被催眠者想象乘電梯快速下降幾樓或者眼前移動的景色。
6.解除催眠階段。催眠結束后,催眠師要引導被催眠者解除催眠時所做的幻想或者動作,當指令消除時,被催眠者的情緒將回歸平靜、放松的狀態。
四、催眠戒毒的適用范圍
戒毒工作主要包括社區戒毒、強制隔離戒毒和社區康復,一般采取自然戒斷法、藥物替代戒斷法、冷火雞療法等傳統戒毒療法,針對以海洛因為代表的麻醉毒品成癮吸毒人員,戒斷后如果吸毒人員有非常強烈的戒毒決心和堅強的意志力,在不涉及吸毒圈子的情況下,脫毒的效果比較明顯,對于以冰毒為代表的精神類毒品成癮的戒毒人員戒斷效果并不顯著,但可運用催眠療法調整精神類毒品成癮的戒毒人員的情緒、提高戒毒信心等,利于戒毒工作人員開展進一步工作。
在戒毒工作中,由于強制隔離戒毒會限制戒毒人員的人身自由,因此,許多戒毒人員對強制戒毒治療有抵觸情緒, 容易產生抗拒心理, 在隔離期間出現不配合戒毒工作的現象。強制戒毒的效果可以立竿見影,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幫助戒毒人員戒斷毒癮,但吸毒人員心理上的干預治療也是戒毒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康復期,戒毒人員要能夠首先從思想上戒毒,用意志信念克服毒癮,樹立戒毒信心,對目前行為危險性有深刻的認識,這種認識對戒毒工作的順利有效展開以及戒毒人員今后的生活工作有深遠的意義。關于催眠術在戒毒人員中的具體應用,我國第一個催眠術博士孫時進教授認為,無論采用何種戒毒手段,戒毒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的,其過程非常艱難復雜,催眠術的應用實施首先要掌握戒毒人員的致病機理,要想達到最好的效果不能僅僅依靠催眠戒毒的方式,可以作為一種輔助手段來應用,否則只能是治標不治本。盡管如此,我們還是要客觀地看待這個問題,畢竟已經有實例證明運用催眠療法可以幫助患者減輕毒癮或者成功地戒毒,將催眠運用于戒毒治療中,是一個創新性的提議,但需要完善和進行更多的臨床試驗。
參考文獻:
[1]趙雪蓮.心理治療技術在戒毒康復中的應用[J].云南警官學院學報.2015,3
[2]王增珍,肖楊等. 預防海洛因依賴者戒毒后復吸的以問題導向的動機-技能-脫敏-心理能量干預模式和操作流程簡介[J].中國藥物依賴性雜志,2013,22(5)
[3]陳艷玲,張俊杰等.我國強制戒毒人員團體心理干預的研究現狀[J].中國藥物依賴性雜志,2015,24(3)
[4]顏艷瓊,史慧穎等.催眠治療模式對海洛因成癮者外顯自尊、內隱自尊的影響[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8(6)
[5]梅傳強.論吸毒的心理演變及其矯治對策[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