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節選自王偉、林信潔老師主編書籍《中國公務員心理健康手冊》第五章 公務員婚姻家庭的心理問題與調節(節選)
第一節 戀愛的心理問題與調解
戀愛是指男女之間在婚前一個階段所進行的一種內心感情交融的過程,是男女之間相互了解、認識的一種活動,也是求偶、擇偶的一種基本活動形式。心理學家認為男女產生愛情并不是因為有什么不可捉摸的神秘力量使他們相互吸引,而是由于兩人的某種強烈的心理需求能夠通過對方得到滿足。戀愛是一個復雜的情感過程,其動機的純潔性會成為愛情的生命。
一、愛情的實質與心理結構
愛情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愛情是人世間最美麗的感情,每個人一生中都會或多或少的體驗愛情的酸甜,那么,愛情究竟是什么呢?從心理學的角度給愛情下個定義,那就是愛情是一種異性之間強烈的相互吸引狀態,這種狀態與關懷、依戀、信任和自我暴露等特征以及性欲聯系在一起。愛情是兩性吸引的特殊和高級形式,是異性之間戀愛交往的完美結局。
1.愛情的心理實質
(1)愛情產生的自然前提和生理基礎是隨著性意識的成熟而萌發的對異性的欲望與要求。人類有賴于這種生理本能繁衍后代,使人類得以延續。
(2)相互真誠眷戀與熾熱的情感體驗,是愛情產生的內在心理因素。
(3)愛情心理的本質屬性是愛情具有深刻的社會性。一定的社會物質條件和社會文化習俗,構成了愛情存在的社會基礎。原因在于:
1)愛情體現人的社會性本質即人的生理性欲的表達,要受到社會文化、道德習俗等社會生活方式的制約,是經過人類文明凈化的性愛需求。
2)愛情是人類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社會現象,與現代文明相適應,形成一夫一妻制家庭,使愛情得以產生與發展,從而構成人類社會婚姻家庭的基礎。
3)愛情內嵌入了深刻的社會內容,是在人們的社會交往中逐步萌發的。人們對愛情的理解,對戀愛對象的選擇,反映其社會觀與人生觀。社會生活的豐富與變化,形成了愛情心理的不同內容與形式。
4)愛情本身體現的是一種社會行為,不只是一種個體的情感。愛情的追求,婚姻的締結,家庭的組建,既關系到個人的幸福和雙方的幸福,又關系到子女的撫育、老人的贍養等家庭的社會責任與義務。
2.愛情的心理結構
(1)性愛是愛情產生與發展的內在動力源泉。性愛是以性欲為基礎的對異性的傾慕、親近的感情體驗,也是愛情關系有別于親情、友情等其它非性愛關系的感情的本質區別之處。
(2)情愛是愛情產生與發展的必要條件和存在的基礎。真正的愛情是建立在男女之間自愿基礎上的互愛,是雙方的傾慕與無私付出。同時希望得到對方愛的回饋,而不是依靠外在因素和勢力的干預。情愛還包括思想感情的和諧統一和彼此的心理包容。愛情中的心理包容意味著雙方在生活事業上的志同道合及心理上的融洽。
(3)忠貞專一是純真愛情的重要標志,是愛情的美德。恩格斯說:“性愛按其本性來說就是排他的。”這意味著愛情本身所包含的特有的情感、責任與義務,只能存在于具有愛情關系的男女當事人雙方。高尚的情操是愛情的靈魂,愛是一種責任,是一種給予,真正的愛情是只求付出而不過分索取,時刻想著對方。愛情不是一場交易,更不是一種謀生的手段。
3.戀愛的心理過程
一般來說,步入戀愛生活的心理過程包括3個階段。
(1)友誼交往階段。向往和追求異性,期望與異性進行情感的交流,在共同的學習、活動和交往中,產生微妙與朦朧的愛的萌芽。
(2)比較選擇階段。根據自己的擇偶標準和審美觀,在和異性的交往中,會將不同的異性朋友的外在特征、才華等進行比較,形成親疏或遠近的心理傾向。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傾心的異性身上,其交往頻率、行為和態度開始超出一般朋友。
(3)相互依存階段。彼此產生強烈的感情,渴望在情感上、心理上得到對方的理解、鼓勵和支持。雙方都從這種默契、依賴、和諧的關系中得到各自的心理需求,從而促進關系進一步發展,達到締結的目的。
4.恰當的戀愛關系
選擇什么樣的戀愛方式表達愛情,反映了一個人的道德情操、思維修養和知識水平,且對戀愛的成敗起到關鍵的作用。
(1)提倡文明理智的戀愛方式。熱戀中的男女常常表現出對戀愛親近的欲望。提倡用理智控制自己的言行,用道德約束自己的行為,用文明、含蓄、高雅的方式表達愛慕之情。自尊、自重、自愛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2)學會調適熱戀中的性沖動。熱戀中產生強烈的性沖動,這是性成熟的必然表現,也是戀愛中正常的生理反應。如果不會調試這種性沖動,過分放縱或壓抑,都會帶來身心損害,嚴重的還會造成心理變態。為此,首先要克服兩種錯誤觀念:
1)信邪惡觀念。把熱戀中的性沖動看作一種邪念而惶恐不安,產生強烈的內心沖突。把性知識當作禁區,不敢涉獵,不懂得性沖動是一種自然的生理現象,不懂得性欲是愛情的動力和基礎,性意向是愛情的必然歸宿,常常為自己的性沖動感到羞愧、自責、厭惡、罪孽深重、無地自容,從而導致心理變態,甚至自殺輕生。
2)性放縱觀念。對熱戀中的性沖動采取放縱態度,認為反正關系已定,性關系只是早晚的事;認為發生了性關系,會加深雙方感情,加速愛情的發展。事實上,婚前性放縱得到暫時的生理滿足之后,帶來的常常是空虛、厭倦、不安和自責;他破壞了戀人之間那種新奇朦朧的審美感受,久而久之,必然引起內心的煩悶和厭惡,從而為愛情走向毀滅種下禍根。正如一位愛情心理學家指出的那樣:“熱戀應該是伴隨著純潔愉快的一種期待。過早得到性的滿足,使得這種優美地期待消失,愛情也就不再有激動人心的魅力。”此外,婚前發生性關系所產生的惶恐、不安、自責等復雜心態,也使得雙方的性生活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完美與和諧,反而為婚后生活留下陰影。
注:本書目前尚有少量存貨,有意購十本以上者八折優惠,欲購買者請掃描添加下方二維碼。
如果你也覺得這篇文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