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7月7日上午,在清華大學2019年本科生畢業典禮上,工業工程系張薇同學代表畢業生發言,她在推研成功后,決定延遲入學一年,加入清華大學研究生支教團。
張薇在發言中說,她來自國家級貧困縣甘肅鎮原,第一次參加省級物理競賽,她連實驗儀器的開關都找不到!
在進入清華園后,她更是感受到了跟同學的差距,微積分作業要比別人多花三四倍的時間,競選班長不成功,報名實踐支隊長也失敗了,仰臥起坐100分只拿到20分。
這讓張薇常常陷入自我懷疑中,但是這并不能打敗她,她知道“只要咬牙堅持,生活就會給你驚喜”,一路升級打怪努力前行。
后來張薇參加辯論賽,還跟同學一起獲得冠軍,仰臥起坐也及格了,當上了班長還開始指導實踐支隊,更拿到了學業優秀獎學金。
她說她沒有辜負寫在日記本上的那句話:無論如何,不許退縮,不許不努力,決不許放棄。
正是這股永不服輸的抗逆力支撐著張薇,站在現在的發言臺上,她不會被困難打倒,咬著牙含著淚,她也會堅持到最后一刻!
詞條解釋說,抗逆力是個人的一種資源和資產,能夠引領個人在身處惡劣環境下懂得如何處理不利的條件,從而產生正面的結果。
同時抗逆力也是一個過程,可以通過學習而獲得并且不斷增強,抗逆力高的人能夠以健康的態度去面對逆境。
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抗逆力,才能助力孩子不被逆境嚇倒,更能逆風翻盤,活出精彩的人生。
【2】
輕易被逆境打倒的孩子多脆弱!
最近我表哥的日子可謂水深火熱,因為生意不順導致資金鏈斷裂,表哥跟表嫂打算賣掉目前居住的房子,搬回老宅跟父母一起住。
然而這個決定卻被兒子晨晨強烈反對,無論表哥怎么解釋,晨晨就是不松口,而且還影響到晨晨的期末考試,排名一下子掉到了班級下游了。
這一下晨晨徹底崩潰了,一會兒責怪父母沒能力,一會兒哀嘆自己明年考不上重點高中了,放了暑假連補習班都不去了,整天蒙著頭睡大覺。
表哥實在沒有辦法,只能來找我去勸晨晨,其實我心里知道,我再怎么勸也是無用功,因為晨晨從小就是經不起一點挫折的孩子。
別的孩子跑步摔倒了就立馬爬起來,而晨晨摔倒了,卻能趴在地上哭半個小時,從此再也不從摔倒的地方經過,哪怕后來他長大了也不行。
晨晨不允許自己有一點失誤,只要這件事做得不好,下一次堅決不會再做,其實就是他承受逆境能力差的表現,因為害怕挫折,他就抗拒一切他無法掌控的情況。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一切幸福都并非沒有煩惱,而一切逆境也絕非沒有希望。
沒有誰能一輩子順風順水,總會經歷各種各樣的挫折,而這些挫折看似會給孩子帶來痛苦,其實也是提升孩子的格局和層次的寶貴經歷。
當孩子能夠在逆境中不放棄不拋棄,勇往直前地朝著目標努力的時候,這段經歷會成為孩子人生中難得的體驗,會讓孩子更珍惜現在擁有的幸福。
父母應該引導孩子直面逆境,并且帶著孩子一起對抗逆境,告訴孩子逆境不可怕,可怕的是被逆境打倒,只有勇敢的人才能看到風雨過后的彩虹。
【3】
如何激發孩子的抗逆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抗逆力是激發的結果,抗逆力是個體與生俱來的一種潛力,人在平安順利的時候抗逆力得不到激發,以一種潛伏的狀態存在。
當危機、困難襲來的時候,抗逆力被激活,迸發出巨大的力量,幫助個體面對危難,聚集力量,渡過難關。
每個人都有抗逆力,也許被喚醒,也許被埋沒,逆境與壓力是幫助個體喚醒抗逆力、展示潛能的一種外在條件。
首先,讓孩子看到現實,不回避不退縮。
來自重慶15歲的姜明宇,今年高考居然考了667分!或許有人以為明宇成績這么好,一定有不錯的家境,其實他2歲時父母就離婚了。
他一直跟爺爺奶奶生活,前幾年爸爸患了腦動脈血管瘤。而明宇奶奶又被查出膀胱癌,爺爺也有糖尿病,家中債臺高筑。
但是明宇沒有被家庭困難打倒,反倒激發了他努力改變現狀的斗志,哪怕十年吃素都愿意。談到未來的打算,明宇說先把十年書讀完,以后要立志搞科研。
每個孩子的家庭環境都不同,如果不幸面臨困境,父母不要刻意隱瞞孩子,應該告訴孩子實際情況,并且跟孩子一起制定計劃,為改變現狀而努力。
父母不要低估孩子的承受能力,更不要給孩子編造虛構的夢,讓孩子直面現實,反倒會激發孩子的抗逆力,激勵孩子奮勇前行。
其次,引導孩子走出逆境,越努力越幸運。
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說,人生布滿了荊棘,我們想的惟一辦法是從那些荊棘上迅速跨過。
如何引導孩子跨過人生的荊棘,體現了父母的智慧,童話大王鄭淵潔小時候很調皮,老師讓寫《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的作文。
他卻改成《早起的蟲子被鳥吃》,沒有想到被老師嚴厲批評,還讓他當著全班同學的面不停地說:“鄭淵潔是這個班上最沒有出息的人!”
這讓鄭淵潔非常難堪,他為了不丟面子,就一邊說一邊拉響了課桌下面的炮仗,這一回老師直接氣炸了,揚言要開除他!
鄭淵潔這回徹底蔫了,他不知道如何面對逆境,好在爸爸沒有放棄他,在被學校開除后對他說:“沒關系,我在家教你!”
父母沒有打擊孩子,而是引導孩子努力從逆境中走出來,才有了鄭淵潔后來的成就,父母跟孩子一起面對挫折,才會給孩子更多努力的動力。
【4】
逆境不可怕,努力才開掛。
上個月,我家上小學三年級的兒子在全縣閱讀比賽中失利,沒有得到參加省里決賽的機會,這讓他非常沮喪,問我他是不是很差勁?
我說你學過鄭燮的一首《竹石》的詩,其中兩句這樣寫: 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南西北風。
我問他知道這兩句詩是什么意思嗎?他說我知道啊,就是經歷千萬次的捶打和折磨,依舊堅硬如鐵,任憑你的東西南北的狂風都不怕。
我夸獎他說得對,這兩句詩也是告訴我們,在遇到逆境的時候不要害怕不要退縮,只要堅持努力,就一定會走出逆境,迎來美好的日子。
有人說,沒有播種,何來收獲;沒有辛苦,何來成功;沒有磨難,何來榮耀;沒有挫折,何來輝煌。
其實人生就是這樣,不會一直陽光高照,也不會一直狂風暴雨,最重要的是我們勇于面對風吹雨打,才會傲立于風雨之中。
心理咨詢師林信潔說,把挫折的砂礫當成墊腳的基石,你自然就站在了風景的最高處。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父母就是引導孩子走出風雨的領路人,只要父母無懼風雨,孩子必定追隨父母一路追逐陽光,一路迎來燦爛的未來。
作者簡介:心海一隅,自由撰稿人,兒童心理學研究者,懷揣熱愛生活的心,手寫洞察人性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