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段時間,網上有個話題“長輩錯了該不該道歉?”引起了眾多網友的討論。
從這位高中生的講述,我們不難看出,在這件事情上,家長明顯不講道理。做法有欠妥當,理應向孩子道歉。
可是家長們非但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反而覺得給孩子道歉是不合理的。
在中國的傳統觀念里,父母在孩子面前就都是對的,就算是錯了,也會死不承認或者轉移話題、避重就輕。
但是父母的這種行為不但給孩子樹立了死不認錯的壞榜樣,更容易導致孩子產生極度叛逆心理,造成了家庭困擾甚至是不和諧的情況。
相較于上面這位家長,下面這位婆婆的做法值得稱贊。
63歲的婆婆給39歲的兒媳道歉,你聽說過嗎?這不是影視劇情節,而是真實發生的事情。
天津一位婆婆就因為承認自己的錯誤,真誠地向兒媳道歉,換來了婆媳友好,家庭和諧,還被著名情感導師涂磊請上了電視節目《謝謝,你來了》,主持人還夸他們:你們真厲害。
原來這位婆婆平時和兒媳關系挺好,但自從大孫子出生后,婆婆覺得兒媳管教孫子太嚴,就經常罵她,總找茬跟她鬧別扭。看她這不對,那不對。逼得她差點離家出走。
后來婆婆對自己的言行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對兒媳說:孩子,對不起,媽媽做錯了。
之后婆媳兩人關系好的不得了。一起買衣服,一起下飯館,一起去旅游,兩人還有共同的小秘密。這種要好的程度,連媳婦親媽都嫉妒。
美國教育家斯特娜夫人曾說過:“一個勇于承認錯誤、探索新的談話起點的父母,遠比固執、專橫的父母要可愛得多。”
如果父母犯了錯,真誠地對孩子說聲:“對不起”。這既是與孩子和解,也是與自己和解,做個可愛的父母。
2
父母是否道歉,影響親子關系
著名小說家麥家,曾向公眾坦言:我有十七年沒有叫過“父親”。
麥家小時候,同學們總是欺負他,有一次因為同學對父親的嘲諷,他和對方大打出手。
回到家,父親不問原由把他毒打了一頓,之后也沒有向麥家道歉。
父親的行為深深地傷害了他。以致麥家十七年都沒叫過一聲“爸爸”。選擇參軍也是因為想離開父親,就連當兵期間給家里來信,也只寫“母親,你好”,只字不提父親。
如果麥家父親能把經過了解清楚,并真誠地和孩子說聲“對不起”,父子冷戰多年的情形或許不會發生。
今年的熱播劇《小歡喜》里,也有對這樣的父子。
季楊楊和父親從小長期分離,父子感情一直不好。偶然一次父親被激怒,打了楊楊一耳光。
從那之后,楊楊更是不搭理父親,還和同學玩起了失蹤。好不容易找到孩子的父母們總算松了一口氣。
滿懷愧疚的季勝利,突然對著楊楊,彎下作為父親挺直的腰板,深深地鞠了個躬,并誠懇地對楊楊說:
“今天當著叔叔阿姨的面,我正式給你道個歉。我昨天不應該打你,我很后悔,爸爸錯了,請你原諒爸爸。”
這時楊楊拿起毛巾往頭上一蓋,隨之傳來止不住的哭泣聲。隨后的日子里,父子倆的關系得到了明顯改善。
教育家斯賓塞曾說:“受委屈的孩子很少會去反省自己有什么過錯,因為憤怒和不平占據了他的心靈;而被感動的孩子則常常反省,因為感動增加了他內心的勇氣和智慧。”
顯然,楊楊被父親的道歉深深感動了,這不僅化解了他心中的怨恨和執念,也給了他自我面對的勇氣,親子關系也因此得以和解。
3
父母是否認錯,影響孩子性格
電影《狗十三》中,李玩十二歲,剛上初中,與年邁的爺爺奶奶同住。母親在她幼時離家,父親再婚與繼母生了個弟弟。
為了安撫女兒的情緒,父親給她買了一只小狗。但因為家人的粗心,小狗意外走失。
然而家人不但沒有道歉并及時尋找,反而覺得她是小題大做,敷衍地說再買一只不就行了。李玩異常氣憤,與家人起了沖突。父親因此將她暴打了一頓。
在這之后,李玩表現得讓家人非常滿意,大家都認為她已經懂事了。
可事實上,就是他們這種態度,硬生生地扭曲了孩子的心靈和性情。她內心已經逐漸變得麻木、變得缺失自己的性格。
就如李玩自己說的那樣,我不是非要一只狗,我就是不喜歡你們對待錯誤的方式。
《爸爸去哪兒》里陳小春對兒子Jasper的道歉,真的是給各位爸爸媽媽們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可能因為第一次獨自帶娃,節目中陳小春脾氣稍顯焦躁,可是他每次意識到自己錯誤的時候,都能馬上向 Jasper 道歉。
而 Jasper 接收到爸爸的道歉后,便停止了傷心,反而奶聲奶氣地對爸爸說“沒關系”,再附上經典動作“摸摸頭”,反過來安慰懊惱的爸爸。
美國心理學家羅達·鄧尼說過:“父母錯了,或違背自己許下的諾言時,如果能向孩子說一聲對不起,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尊,同時能培養孩子尊重他人的習慣。”
在爸爸的影響下,Jasper每次意識到自己做錯了,也會向爸爸和其他小伙伴道歉,也因此表現出真誠、和尊重他人的性格。
4
許多父母都有這樣的困惑,如果在外對他人不小心有冒犯行為,會立馬態度誠懇地表達歉意。
可一旦和孩子之間有類似的誤會或爭吵,特別是和孩子就某件事存在爭執,并因此惱羞成怒、甚至動手打孩子的時候。礙于家長權威,父母很難真誠并勇敢承認錯誤。
但難,不是父母拒不認錯的借口,況且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父母也要不斷修行,成長為更好的父母。
自我反思,是首要原則。沒有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安撫孩子情緒的道歉就成了敷衍,孩子接受不了。
作為二胎家庭,孩子之間總有處理不完的矛盾。有時孩子們在嬉笑打鬧,突然就聽到老二的哭聲。我沒了解情況,便呵斥起老大來。之后才知道是錯怪他了。
許多家長都會以自己的想當然,而亂下定論,錯怪了孩子。這時要向孩子表明,父母不應該沒了解清楚情況就開始責怪,并保證以后不再犯。
誠懇道歉,是重要原則。當然這并不是說非要像季勝利那樣給孩子鞠躬,但語氣和姿態上要明確是自己犯了錯,切不可把犯錯的原因歸咎于孩子。
比如有人在道歉的時候是說:我承認是我的不對,但是你真的把我惹怒了,所以我才這樣的。這就是明顯的態度不誠懇。這樣的態度讓孩子如何能接受呢?
5
最近的熱播劇《隱秘的角落》里,朱朝陽無意間聽到了媽媽周春紅與他人開房的事情。媽媽懊悔不以,覺得給孩子丟臉了,對不起孩子。
回到家后,周春紅選擇了以送牛奶的方式給孩子道歉。朱朝陽明白媽媽的意思,便直言:媽媽,其實你可以告訴我的。
但媽媽卻怒懟兒子:你懂什么,等你長大了什么事就都沒有了。就這樣本來好好的一個道歉就這樣鬧得不歡而散。這也加深了朱朝陽對媽媽的厭煩和敵意。
其實周春紅完全可以心平氣和地將事情告訴孩子,畢竟朱朝陽這個年紀很多事情都能理解,也能體會媽媽的不容易。
養育孩子無小事,父母的言行和態度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父母道歉的行為里,藏著孩子的認知,決定親子關系是否融洽,也影響他們往后的人生態度。
錯了就道歉,才是父母該有的態度,也是給孩子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作者簡介:錢韻 一個追求自我成長的媽媽,愛幻想,有夢想,用心感受生活的點滴,用文字喚醒生命的音符。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編者刪除
點一下在看,就多了一份被看見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