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車險快到期了,收到不少的保險公司打過來,去年買的車,今年第一次續費。
主要都是人保的電話,去年買的人保嘛,今年不咋想改,否則還得再去了解新的保險公司政策。
畢竟保險屬于很成熟的產品,車險這種,找大公司買,都差不多。
平安和太平洋的保險公司,也有打電話過來的,也不好意思直接拒絕,就讓他們加微信報價,正好了解下。
價格其實都差不多,包括人保有多個業務員打來電話。
什么分公司的,總公司的,還有三家保險公司都在代理的。
最后續保的時候,其中有兩個業務員,準備從他們倆選一個續保,其他的直接刪了。
十多個業務員,為什么選這兩個呢。
這兩個挺極端的,一個是只打過一次電話,然后每次就微信上交流,微信也不會催你。
另外一個,是三天兩頭打電話的,而且是電話打完,你沒理會,又微信電話打。
選這兩個,主要是提供的保險方案,感覺最合理吧,他們的方案差不多,報價也差不多。
那么最后找誰呢?我翻看了下他們倆朋友圈,三天兩頭打電話的那個,朋友圈經常發車險廣告。
不咋催的那個,朋友圈主要都是一些生活。
如果是你的話,你會覺得哪個更專業。
看了下朋友圈后,就找了那個經常發朋友圈廣告的業務員續費了下。
我們平常在微信上,是不是感覺經常發朋友圈廣告,是不是太俗了。
其實不是,尤其是在大家不熟,客戶沒見過面,朋友圈就是了解一個人的窗口。
對于客戶來說,并不關心你的生活,而是想了解你是否真的從事這行,從事多久了,干的怎么樣。-
那么朋友圈經常曬下,就很有必要。
轉發公司的鏈接,客戶使用產品的成功案例,成交截圖、公司日常、產品使用知識等,
都可以正面或側面的告訴客戶,你是干什么的,朋友圈發多久證明你干了多久,你干的怎么樣,產品怎么樣,公司怎么樣。
和客戶建立信任的過程,往往你想成交客戶的過程,就是客戶在慢慢考察你的過程。
想打動客戶,無非是兩個方面,一個是解決信任問題,另一個是價值問題。
這里面信任占了8成的因素,2成是價值因素,而信任的構成,取決于什么。
首先是從眾心理,看在你這里的客戶多,會優先找你。
然后是從熟心理,你能引發用戶的共鳴,或者是熟人介紹,客戶也會更信任你。
還有專家形象,你的專業知識,讓客戶認為你是這方面的專家,能幫他解決問題,那么他當然會找你。
還有從星心理,你和奧巴馬吃過飯,客戶會覺得你很厲害,也會選你。
最后是權威機構,你獲得過xx國際大獎,如奧運會冠軍,xx機構認證你為xx指定產品,產品獲得歐美認證,都會讓你客戶對你信任倍增,包括抖音上有人曬名校畢業,參加過xx著名節目,這都是信任背書。
從眾、從熟、從星、權威、專家,都是幫你和客戶建立的有效手段,這幾個字打印。
信任解決了,接下來是價值問題,對待不同的客戶,樹立價值的方式不一樣。對低產用戶給低價格,對中產用戶給性價比,對高產用戶給高價值。
低產和高產用戶,很好理解,沒錢看價格,能用就行;有錢看價值,好用就行。
這里我們重點關注的是中產,這也是消費最大的群體。
如何體現出產品的性價比,充分的顯現出你的產品價值呢。
從fabe法則來證明你產品價值,也就是特點、優點、利益點、證據來證明。
這里重點是強調利益點,能給客戶帶來哪些好處,不同點(特點和優點),你的產品和同行的產品優勢在哪里。
產品價格一樣,選好處多優勢大的,好處優勢一樣,選價格低的,這便是客戶的常規選擇。
好處優勢價格都一樣,那就選誰給客戶的信任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