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孔子說,真正的君子吃東西不求吃飽。意思是什么呢?不貪求享樂,不貪求那些山珍海味,美味佳肴,只要能夠吃,能夠維持生命就行了。“居無求安”,就是不求住得多安適,多舒服,不要求多大的房子、多好的床、多好的沙發(fā)。“敏于事而慎于言”,敏于事就是勤奮地做事,慎于言就是說話謹慎,因為禍從口出。儒家崇尚多做、少說。你多說就是“巧言令色”,就“鮮矣仁”。“就有道而正焉”,“就”是靠近的意思,靠近有道德有學問的人,用他們身上的美德來匡正自己身上的過失,看他哪些做得好,哪些是自己沒做到的。“而正焉”,進而去糾正你自己,匡正你自己。“可謂好學也矣”,這就可以說是好學了啊。這是儒家對人的要求:重仁義,而輕視物質(zhì)生活的享受?,F(xiàn)在的人,讀書也好,做學問也好,絕大部分是為了住好房子、坐好車子,為了吃好的、穿好的,為了享樂,道德無所謂,但求物質(zhì)生活過得好。而孔子說,真正的君子是不貪求榮華富貴的,只求完善自己的道德。
孔子最贊賞顏回,為什么呢?因為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這是什么意思呢?顏回一簞飯,一瓢水,住在一個破陋的房子里邊,人家都忍受不了這種生活,而顏回卻自得其樂。這就是“食無求飽,居無求安”。《為政》篇里孔子說:“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顏回很少說話,孔子跟他說了一天的話,顏回都是“嗯,對,是這樣……嗯,很好……嗯,太對了……”“無違”,就是不說一句和老師不一樣的話;“如愚”,表面上看像傻子一樣,但是“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匾膊挥?#8221;,顏回退下去,他把我講的全部身體力行,用在生活當中,而且做得比我說的還要好。這是不是“敏于行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孔子是有道的人,顏回親近孔子,按照孔子的德行來修正自己。顏回達到了孔子所崇尚的這種儒家的追求,所以孔子最喜歡顏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