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語:“千寒易驅(qū),一濕難祛”冬天已過,寒濕還是侵襲著我弱小的身體,從頭冷到腳。濕氣入體,不是一般的難受,那么體內(nèi)有濕氣表現(xiàn)有哪幾種。
起床注意感覺
早晨醒來感覺特別疲勞,還想繼續(xù)睡覺,無法打起精神。后背像被水洗過一樣,渾身粘粘的感覺,用手一搓滑滑的。刷牙易出現(xiàn)惡心、卡嗓子,感覺小肚子發(fā)酸,說明你體內(nèi)有濕氣,推薦一個老中醫(yī)教的穴位,可試著揉承山穴。
洗漱注意看舌
如果舌頭出現(xiàn)齒痕肥大,說明脾被濕氣入侵,舌頭伸出來時會把口腔占滿,而且最明顯表現(xiàn)為舌頭上有荷葉狀齒痕。
便后看一看
清晨上便后,可以看一看大便,是不是粘在槽內(nèi),正常一次沖水還沖不走。也可以通過觀察廁紙,如果使用比正常情況都多,也說明體內(nèi)有濕氣。體內(nèi)濕氣重大便是溏軟不成形的(這也說明脾虛,所以可以使用中藥食療健脾)。
看看肥胖的身材
好多女胖子,看上去非常壯可是切非常的弱,這都是因為體內(nèi)有痰和濕阻礙。這兩種東西一旦在一起就會引起氣虛,身體的肉都是松得跟面包一樣,這種情況只要祛濕就容易瘦下來了。
祛濕吃紅豆薏米粥?
這種想法完全是錯,紅豆薏米粥根本無法祛除體內(nèi)的濕氣,而且還會加重,所以很多人吃了之后根本沒有效果,反而濕氣越積越多。這里推薦大家一個正確中醫(yī)食療法子-芡實薏仁茶,紅豆換成赤小豆,薏仁要炒才能孰健脾祛濕。
材料:薏米仁、芡實、赤小豆各5克,馬齒莧、淡竹葉、槐米、綠茶各適量。
做法:炒熟的薏米仁、芡實、赤小豆加水煮一小時,再加入1克馬齒莧、淡竹葉、槐米、綠茶等食材,轉(zhuǎn)文火煮半小時,待涼飲用。
芡實薏仁茶出自《本草綱目》,對健脾去祛濕消水腫有奇效,而且可以明顯的改善濕氣重引起的濕疹、腳氣、口臭、虛胖、便溏等癥狀。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網(wǎng)上也有成品的芡實薏仁茶,直接沖泡,更祛濕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