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科普廣呢啲,我們介紹了西關大屋,你知道嗎?與西關大屋同樣優秀的還有東山小洋樓哦!
這不,位于東山小洋樓建筑群的,越秀新河浦歷史文化街區復興工程項目榮獲2019亞洲都市景觀獎!
據聞東山小洋樓建筑群集科技、歷史、建筑、藝術于一體,熔革命傳統教育、愛國愛鄉教育于一爐。那么東山小洋樓到底有怎樣的魅力?拿到獎的東山新河浦又有什么特點?
小編今天邀請了廣州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王河院長帶大家來個東山一日游。走,快上車!
東山在哪里?
東山的范圍為越秀區的龜崗、廟前西街、寺貝通津路、培正路、恤孤院路、煙墩路和新河浦一帶。
清乾隆年間《番禺縣志》卷之一《全城圖》(局部)
最早出現在舊地圖上的有關東山的名字是東山廟《廣州城坊志》“東山大街”載:“東山寺,在城東,明太監韋眷建。成化間,賜額“永泰”。
因為是太監所建,俗稱太監寺,現已不存,但留下了寺貝通津這個路名。“寺”即太監寺(東山廟),“貝”即背后之意,“通津”為通往河邊碼頭之意,即“東山寺背后通往河邊碼頭”的那條路。廟前西街亦由此得名。
東山小洋樓和西關大屋
提起東山,老廣們總會想起“東山少爺”這個詞。正所謂“有權有勢住東山”,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住在東山小洋樓里的人,不是達官顯貴,便是頗有積蓄的海外歸僑。
在廣州,只有住在西關大屋里的富商大賈可以與之匹敵,因而有“西關小姐”配“東山少爺'之說。東山小洋樓和西關大屋承載起兩個時代的建筑文化之美,但它們的建筑特點又各有千秋。
東山小洋樓一般為3~5層,西關大屋一般為1~2層;東山小洋樓結構形式為混凝結構,或者磚混結構。西關大屋一般有磚木結構,局部磚混結構;東山小洋樓按現代主義的設計手法,每一層約有3~4個房間,帶陽臺,有帶衛生間的套房,既現代又舒適,強調每一個房間采光通風。西關大屋按照傳統的建筑形制之三間二廊來布局,布局講主次、講尊卑、究風水。
老廣心目中的“讀書圣地”
不僅有權有勢,東山還一直以優質教育而被津津樂道。它是國家認證的“教育強區”之一,區里名校林立,培育出一批又一批人才。
東山小洋樓建筑群所在的龜崗、新河浦一帶,是東山的心臟地帶,老廣心目中象征著優質教育資源“鐵三角”的廣州七中、培正中學、培正小學,被圍護在東山小洋樓建筑群的中心地段。
東山小洋樓建筑群
所謂東山小洋樓建筑群,是指從20世紀初開始在廣州市東山區龜崗、新河浦一帶興建的具有中西合璧色彩的近代民居建筑群,至今尚存600多幢(一說800余幢)。
東山小洋樓建筑群是廣州現存最大的中西結合的低層院落式傳統民居群。絕大部分建于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大多由海外回鄉華僑設計、居住或出資建成,因而也有人稱之為“華僑建筑”。其中有少量建筑是民國時期的軍政官員的別墅和官邸。
東山小洋樓有什么特點?
東山小洋樓在設計上追求幽靜 、典雅、舒適;建筑密度低,多為2至3層;綠化面積大,多有前后庭院花園;在設計形式上多吸取西洋風格,靈活多樣,形態各異。其中的“五大僑園”春園、逵園、簡園、明園以及隅園,均被列為市或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
中共三大會址紀念館
1923年5月,中國共產黨中央機關從上海遷到廣州,機關辦公處就設在了東山。如今,五大僑園中除了春園和逵園已作為景點開放,其他三大園皆處于閑置狀態。“五大僑園”各有什么特點?它們與中共三大有什么關系?一起來看
五大僑園
逵園屬金 : 高尚明貴
逵園坐落于恤孤院路9號,建于1922年,由美國華僑馬灼文所建。歷經近百年,這棟高三層、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紅磚房子依然保存完好。逵園本身的故事不多,但在歷史上,卻扮演了一個獨特而光榮的角色。
逵園正對著“三大”會址,在一片簡陋低矮的舊式瓦房中十分突出,尤其是二樓陽臺女兒墻山花上塑有“1922”字樣,成了代表準確識別中共“三大”會場方位的一個坐標。
后來,中共“三大”會址在抗日戰爭期間被炸成一片爛地,也正是逵園,這個會址才得以重新被辨別確定。
春園屬木 :萬木蓬春
春園是20世紀初由美國華僑所建,宅屋坐北向南。三座同樣的小洋樓并排矗立,分別是現在新河浦路22、24、26號。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開前夕,中共中央機關遷到廣州,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出席會議。黨領導人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瞿秋白、張太雷、蔡和森、向警予等,就住在春園24號。
隅園屬水 :隅斷絲連
隅園大約于1931年建成,整體風格源自英國,設計師為伍景英。為了適應南方悶熱的天氣,隅園的陽臺設計成凹陷進去的通風陽臺。陽臺在英式梁托上,加上中國獨有的吊鐘花形,這種建筑風格被稱為“西曲中詞”。
明園屬火 :明亮耀華
明園在建成之初,是兩幢風格相同的三層紅磚樓房,中間入口為羅馬柱式門廊。明園環境幽靜、綠樹遮陽、清爽宜人,環繞著的是一片竹林。當時,都是一些華僑在這里住。
簡園屬土 :簡生萬物
簡園位于培正路13號,是南洋煙草公司簡氏兄弟所建的別墅,建筑風格與20世紀初在美國西南海岸盛行的西班牙式建筑風格接近。建成之初,這座洋房高三層,前花園有噴泉花圃,圍墻上部以綠釉陶竹筒裝飾,券拱式門樓上端是飄出的陽臺。首層門廊入口處,還立著一對威嚴的宮廷式獅子,為這座宅園增添中西合璧的韻味。
20世紀20年代,國民黨要員譚延闿曾住在這里。中共“三大”在廣州召開期間,毛澤東常在會議休會時,到簡園拜會時任大元帥大本營建設部長的譚延闿,爭取他支持國共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