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1日,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辦,OFweek維科網承辦的“OFweek 2019中國智慧醫療產業大會”在深圳會展中心開幕。繼9月11日智慧醫療行業分析與市場趨勢專場、智慧醫院建設與物聯網技術應用專場暨2019年全國醫院物聯網大會深圳宣講會成功舉辦,9月12日,智慧健康專場、醫療人工智能專場亦結束,至此,OFweek 2019中國智慧醫療產業大會在深圳會展中心圓滿落幕!
9月12日上午,在智慧健康專場上,國際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學生物醫學工程講座教授張元亭、汕頭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主任、教授方強、深圳市攜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云鈺、浙江荷清柔性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產品策劃部高級經理黨邵昆、深圳中興網信科技有限公司醫療事業部總經理黃文財、蘇州大學機電學院院長孫立寧帶來了精彩的演講。
從智能傳感技術到智慧醫療健康
國際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學生物醫學工程講座教授張元亭
在大數據、物聯網、互聯網、人工智能、傳感技術等高科技的助力下,醫療和健康產業逐漸走向智能化和信息化。由于國內公共醫療管理系統的不完善,醫療信息不暢和資源不均等問題困擾著民生,疾病成為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之一。國際醫學與生物工程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學生物醫學工程講座教授張元亭講到,心腦血管疾病是對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數據,非傳染性疾病每年導致4100萬的人死亡,占據了全球死亡人數的71%。在非傳染性疾病當中,心血管疾病、癌癥、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名列前四。他表示,在12個危險因素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程度中,高血壓占了超過20%,高血壓控制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中之重,中國是全球腦中風風險最高的國家。健康工程是以提高人類健康水平為目的,以重大疾病早預測、早預防、早診斷、早干預、早康復的創新技術為研究方案,以P-健康為核心指導思想,從分子、細胞、器官到系統的生物層次中多個尺度的跨學科交叉融合的新型研究學科。他認為,人機智能融合將是健康技術與醫療器械發展的方向。
人工智能如何賦能康復醫療
汕頭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主任、教授方強
康復醫療的價值大,應用非常廣,隨著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推進,對于康復醫療有極大的助力。但是,我國康復醫療起步很晚,大約在20世紀80年代初才提出發展需求,形成預防、保健、治療、康復為一體的醫學模式。汕頭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主任、教授方強表示,新一代醫療技術產品是不同技術的結合,并且跨越了醫療器械、醫藥產品或人體組織等傳統醫療產品之間的界線。人工智能技術可以為各個行業賦能,其中醫療人工智能是未來非常重要發展方向,但是目前行業仍有很多難題需要解決。AI可以幫助醫生提供更好的臨床決策,AI系統從大量患者群體中提取有用信息,可以對健康風險進行評估和預警,對健康趨勢進行預測和推斷,AI具有學習和自我糾正能力,可以根據反饋提高其準確性。對于未來的展望,方強教授認為,AI+康復醫療是康復醫學發展的必然方向,人工智能可以幫助康復醫療從業者以最少的人為干預來有效地完成他們的任務,這是滿足不斷增長的患者需求的關鍵因素。
智慧醫療在基層的實踐探索
深圳市攜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云鈺
智慧醫療在我國正處在發展階段,其發展內容還需要不斷探索與實踐。智慧醫療無論其概念及外延如何變化,實質還是醫療,醫療的本質是技術與服務,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才是關鍵,智慧醫療在基層落地是未來的重點。深圳市攜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云鈺表示,當前的智慧醫療,并沒有真正地解決基層問題,比如所謂的自助式設備,其實并沒有做到真正的“自助”,患者使用的時候依然需要護士或者醫生協助。不切實際、不顧基層真正需要、不考慮基層實際情況以及不能持續跟進優化服務,是當前智慧醫療的重點問題。楊云鈺認為,我國基層醫療機構能力依然存在“硬件不硬,軟件太軟”的問題,設備設施落后,信息化混亂甚至空白,基層醫療機構公衛健管服務任重而道遠。為解決基層醫療機構能力不足的問題,攜康網絡科技推出了“以人為本、滿足功能定位、確實解決問題”的智慧醫療方案,通過打造健康檔案區域醫療信息平臺,利用最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實現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的互動,逐步達到信息化。
柔性電子技術在智慧醫療領域的應用
浙江荷清柔性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產品策劃部高級經理黨邵昆
提起柔性電子技術,多數人會不自覺的想到柔性屏及柔性的電子產品。實際上柔性電子技術在生物健康醫療領域同樣擁有豐富的應用場景。浙江荷清柔性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產品策劃部高級經理黨邵昆表示,中國65歲及以上老人所占比重已經接近10%,高于老齡化社會標準的7%,人口老齡化嚴重、慢性病患病率上升并且防控壓力大,中國醫療負擔逐漸加大,浙江荷清柔性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產品策劃部高級經理黨邵昆表示,中國需要更具創新性以技術驅動的醫療服務體系,有效的多維度具體行為方案將是未來慢病管理方案的核心發展方向。隨著運動手環類智能硬件興起、引發行業內其它產品火熱銷售。目前,醫療健康智能硬件用戶量不足1% ,當用戶市場認知由量變轉為質變時,醫療健康智能硬件行業將迎來熱潮。柔性電子特有優勢賦能眾多領域,尤其是醫療領域,柔性電子技術可以為智慧醫療提供助力。
中興網信健康大數據驅動大健康產業發展實踐
深圳中興網信科技有限公司醫療事業部總經理黃文財
實時數據只是疾病診斷和治療中的一部分,利用長期數據可以更加準確的發現疾病、管理健康,我們需要收集大數據來助力疾病的篩查與防范,如何搜集和利用數據十分重要。深圳中興網信科技有限公司醫療事業部總經理黃文財表示,中興網信利用人工智能搭建健康醫療大數據治理平臺,深挖大數據,真正做到“喚醒數據、點數成金”。以”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健康云平臺””家庭醫生“、”醫聯體平臺“及健康物聯終端等為主打產品,累計在全國完成了10多個城市的智慧醫療體系設計和建設,并率先通過打造“健康數據驅動產業運營”的運營生態體系。中興網信圍繞健康醫療大數據建設,在體制內引入國際OpenEHR的醫療數據標準化體系,搭建數據資源目錄,通過從數據采集源頭、數據存儲、數據加工及清洗保障數據質量。利用先進的人工智能算法搭建健康醫療大數據治理平臺,挖掘健康醫療大數據價值。在體制外創新“云+端”服務模式,高持續性匯聚數據資源,驅動“互聯網+醫療健康”產業運營。中興網信在促進健康產業發展的同時,提升了健康服務的水平和群眾的滿意度,帶來了智慧健康體系的可持續性發展。
AI+5G促進智能醫療健康創新發展
蘇州大學機電學院院長孫立寧
近年來,全球醫療健康產業正在不斷跨界融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高科技,使醫療服務大步走向真正意義的智能化,憑借5G網絡的高速傳輸,可對異地手術進行實時遠程技術指導,憑借AI首診篩查、輔助確診,醫生可省卻繁重的記錄工作轉而服務更多病人。蘇州大學機電學院院長孫立寧表示,中國是世界唯一老年人口過1億的國家,年增長約3.4%,超過歐洲老年人總和,也超過巴西、俄羅斯、日本、印尼等國家人口總數,每年凈增600萬左右,80歲以上高齡老人已經超過2000萬。跑步進入老齡化社會,面臨“未富先老”和“未備先老”雙重挑戰。當今醫療健康產業發展擁有很多機遇,首先是醫學科學研究本身的深度和廣度在不斷拓展,其次是多學科的交叉滲透融合日益廣泛,新的防治技術手段不斷出現,新技術的出現也助力推動醫學向新的方向發展。從全球范圍來看,現有的醫療衛生服務模式已不能適應時代需求,以人為中心解決人類自身健康的問題,已成為新一輪醫療器械科技革命的重要朝向。孫立寧院長表示,機器人、微納、3D信息、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交叉融合改變醫療健康模式,讓醫療健康更加智能化、精準化、網絡化,形成了巨大的產業。而5G的出現,將會為醫療健康產業提供很大的助力,并且當前已經有了成功的實踐案例。
上午舉辦的智慧健康專場在觀眾熱烈的掌聲中結束,同日下午舉辦的“OFweek2019中國智慧醫療產業大會——醫療人工智能專場”同樣是精彩紛呈。
下午的醫療人工智能專場會議主題圍繞“醫療人工智能專場”展開,深圳市南山區人民醫院網絡技術科主任、深圳大學客座教授朱歲松,廣東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曾安,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副主任、湖南大學教授彭紹亮,英特爾公司醫療與生命科學事業部中國區負責人李健,華為云 EI創新孵化Lab 主任涂丹丹,以及OFweek維科網人才與獵頭事業部副總裁邱祥忠給大家帶來了精彩的演講。
醫學影像智能診斷系統
深圳市南山區人民醫院網絡技術科主任、深圳大學客座教授朱歲松
醫學影像智能診斷系統可以將輸入其中的影像圖片逐層判讀,標出疑似結節,過濾無結節的層,影像醫生再對存在疑似結節的層進行仔細判讀,這樣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深圳市南山區人民醫院網絡技術科主任、深圳大學客座教授朱歲松給大家介紹了醫學影像智能診斷系統的實際應用案例,他表示,在當前的大數據時代,醫院產生的數據越來越多,傳統的本地數據存儲方式及安全都面臨巨大挑戰,在這種形式下,南山醫院在區域信息平臺上建立起一整套醫學影像智能診斷系統。在存儲層,醫院機房與騰訊云數據中心專用光纖互聯互通,速度可達萬兆,同時引入對象存儲技術來解決海量非結構化數據存儲問題。區域智醫學影像智能診斷系統的總體架構包括輔助層、系統層、服務層、存儲層以及規范層,朱歲松認為,對象存儲綜合了NAS和SAN的優點,同時具有SAN的高速直接訪問和NAS的數據共享等優勢,可以實現對象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跨平臺以及安全的數據共享存儲體系。服務層需要借助底層的騰訊云技術,醫生和患者可以通過互聯網醫院,在各種場景下(手機/PAD/電腦)下均能實現醫學影像的“秒看”。
人工智能及其在阿爾茨海默癥早期診斷中的應用
廣東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曾安
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讓很多行業受益,而醫療診斷將是受益的那一個。AI可能是早期檢測阿爾茨海默癥的最佳解決方案。通過開發AI模型,搜集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病發前幾年間的微小身體變化,進而預測阿爾茨海默癥的發病可能性。廣東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曾安給大家介紹了人工智能的發展歷程以及各國的行業現狀。她表示,人工智能是研究、開發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了解智能的實質,并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ヂ摼W時代正在終結,以人工智能機器人、無人機、無人駕駛為代表得智能化時代正悄然來臨,人工智能將引領人類第四次工業革命。曾安給大家詳細地介紹了人工智能在阿爾茨海默癥早期診斷得應用,目前世界上還沒有治愈阿爾茨海默病的方法,只能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輔助研究這種病癥。她還現場展示了基于2D-CNN和集成學習的阿爾茨海默癥診斷模型和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診斷阿爾茲海默癥的科研成果。
基于超算的人工智能醫療-輔助診療、死亡終點預測、健康管理等
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副主任、湖南大學教授彭紹亮
人工智能應該是一個輔助醫生的工具,而不是替代以上。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副主任、湖南大學教授彭紹亮表示,它們團隊研發的“人工智能輔助診療技術”包括骨質疏松智能篩查機器人、自助式分導診機器人、紅外線成像健康評估系統等,并給大家介紹了“國家超級計算醫療平臺”在全國各地的實際應用案例。彭紹亮表示,他與團隊的目標是打造一個大數據驅動的智能控費和征信系統,提高病人的治療質量、降低醫療費用。彭紹亮提到,骨質疏松篩查和輔助診斷機器人的優勢在于能夠進行高精度的診斷,并實現24小時無人值守。彭紹亮提到的基于超算的死亡終點預測引起了現場觀眾的廣泛關注,他解釋到,死亡終點預測并不是簡單的告訴病患什么時候會死亡,該研究主要應用在ICU病房,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監測病患的各項生理指標,以便實施實時搶救,降低死亡率,醫療資源也能得到更加合理的分配。在彭紹亮現場展示的紅外熱成像健康評估系統應用視頻中,醫用紅外熱成像設備與Dtalks技術的結合,能夠實現對患者的健康狀態實時評估,有利于對疾病的早期探查,防換于未然,是現代臨床醫學準確有效的補充檢測手段。這項技術主要應用場景包括機場、高鐵站、醫院、體檢中心、養老機構等人流量較大的場所。
他山之石—全球視野下的AI+醫療
英特爾公司醫療與生命科學事業部中國區負責人李健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人工智能已逐漸運用于各個行業,病理診斷也是其中之一,包括病理學診斷以及良惡性鑒別。國內病理診斷的現狀是,患者在飛速增長,可是病理醫生嚴重不足,且分布不均。華為云EI創新孵化Lab 主任涂丹丹表示,針對這個難題,最好的辦法是引入人工智能輔助診斷,提升診斷質量和效率。精準醫療給癌癥病人的診斷和治療模式帶來了革命性的轉變,同時也對病理診斷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沒有精準診斷,何來精準醫療。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病理具有很好的前景,涂丹丹以宮頸癌為例,她認為,人工智能輔助宮頸癌篩查成果的意義在于提高宮頸細胞學篩查質量和效率;解放病理醫生勞動生產力;擴大篩查,惠及廣大婦女人群;提供大量標注數據和標準化的樣本;實踐對病理人工智能的設想與探索;推動醫療行業數字化與智能化。涂丹丹還給大家介紹了業界領先的醫學圖像分析平,以及基于平臺快速孵化宮頸癌病理篩查,腦動脈瘤檢測,腦中風區域分割、心室分割、胎兒頭圍測量、肺部疾病監測等解決方案。
華為云EI在醫學影像分析方向的探索
華為云 EI創新孵化Lab 主任涂丹丹
智慧醫療近年來被廣泛提及,AI醫生出道和智慧醫療讓看病更簡單 ,醫生借助大數據和超級算法,將醫療與技術深度融合,人工智能醫生正在走進人們的生活。英特爾公司醫療與生命科學事業部中國區負責人李健認為,目前全球其實都在面對一個“非智能”的醫療世界,“藥不對癥”和“不精準的醫療”仍是常態。人工智能開始成為主流的原因是深度學習技術的出現讓機器識別錯誤率開始低于人類。人工智能醫療市場也因此面臨井噴,以每年40%以上的速度增長。AI醫療的第一波“浪潮”,是以“模式識別”為中心的工作,但令人遺憾的是,當前大部分的醫療行為,并非是以“模式識別”為中心。李健表示,英特爾正在為醫療產業賦能。通過機器學習預測化合物之間的反應,利用AI助力化學藥物合成和細胞顯微水平的新藥發現,利用機器視覺和深度學習構建罕見病藥物篩選平臺,利用深度學習和化合物篩選開放平臺加速新藥開發,利用深度學習挖掘基因組數據價值,是英特爾在醫療健康行業探索中最主要的方向。
怎樣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人才
OFweek維科網人才與獵頭事業部副總裁邱祥忠
人工智能醫療具有非常廣闊的前景,而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OFweek維科網人才與獵頭事業部副總裁邱祥忠給大家分享了企業招聘人才的關鍵。據邱祥忠先生介紹,OFweek 人才網專注于高科技行業內的各項人力資源服務,是國內專業細分招聘服務領先品牌,依托于OFweek母網站在高科技行業內沉淀十余年的名企資源的先天優勢,打造全產業鏈的人力資源生態服務。產品體系包含增值服務、政府項目、獵頭服務、RPO/BPO、社區招聘、人才網以及培訓。秉持客戶第一、專業極致、協同共贏的服務理念。目前,已經與邁瑞醫療、萬科、TCL等知名企業達成合作。
下午舉辦的醫療人工智能專場在觀眾熱烈的掌聲中結束,至此,為期兩天的“OFweek 2019中國智慧醫療產業大會”圓滿落幕。
9月12日,除了OFweek 2019中國智慧醫療產業大會成功落幕,中國慢性病干預高峰論壇也成功結束,本次高峰論壇以“創新慢病防控,促進國民健康;凝聚產業力量,服務健康中國”為主旨,匯聚國內外慢病界重量級權威大咖,聚焦慢性病防控與健康中國建設、智控慢病干預與物聯網技術應用、慢病干預技術產業化發展以及智慧養老、智慧健康、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重點結合健康中國行動計劃,解讀新政策、理解新要求、洞察新趨勢、整合新資源,探討慢性病干預技術的實際落地和規范化應用問題,充分發揮深圳的創新優勢、體系優勢和區位優勢,努力為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和打造健康中國的深圳樣版凝聚社會智慧和產業力量。
與會嘉賓就慢病干預與產業化發展、基因科技在腫瘤綜合防治中的應用、體醫融合概述及運動處方基本路徑、慢性病防治的新策略、慢病相關的行為干預技術應用、慢病路徑管理在慢病干預中的有效應用等進行了深度分享。
在本屆2019深圳國際生物/生命健康產業展覽會匯聚了深圳寶安婦幼保健院、北京大學深圳醫院等智慧醫院以及一批優質醫療企業,展示了智慧病房解決方案、西藥/毒性藥物配藥機器人、智慧查房車、醫療專用物品智慧零售、醫療物流機器人等最新產品和技術成果,吸引了眾多參會觀眾圍觀和咨詢,各個展臺人氣爆棚。本屆展會共分兩個館同步舉行,其中7號館以智慧醫療為主要展出內容,共分為醫療信息化與智慧醫院、慢病管理、醫療科技服務于智慧健康3大展區;8號館則主要聚焦在生命信息與生物創新,共分為標桿企業、生命信息與生物創新技術、數字生命健康、生物與技術產業發展成果4大展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