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簡財經
疫情打擊了整個經濟基本面,偏偏樓市卻急躁不已。
上海千人“秒殺”6000萬頂豪,深圳萬人搖號搶房凍資上百億,杭州6萬人搶900多套房子,成都4萬多人爭搶786套房源、南京江北再現“萬人搖”景象……
有媒體總結了后三者“萬人搖”的中簽率,1%、3%的數字并不罕見。
一線、準一線城市為首,這是要再掀樓市熱賣潮嗎?市場真實狀況到底怎樣?
眾所周知,新房市場因限價、限售等政策規限,價格并不總是反映實際供求。二手房市場流通性較好,更能代表市場真實表現。
一線熱盤遭瘋搶,但二手房市場,依然波瀾不驚,三個指標即可看出來。
首先是猛增的二手房掛牌數量。58同城報告顯示,5月全國二手房新增掛牌數量環比增長18.9%。其中,武漢二手房掛牌房源數量暴增,環比增長270%,北京環比激增208%,上海環比激增65%,廣州環比激增40%。
小編現在打開貝殼二手房頁面,北京現有掛牌房源9.2萬套,武漢7.5萬套,上海5.2萬套 、廣州現有7.5萬套。
拿暴增的武漢為例,1月5日,尚未受疫情影響的武漢二手房掛牌量才1.23萬套,現在,武漢掛牌出售的二手房已經有7.5771萬套了。 半年時間就暴增了510%,足足翻了5倍。
5倍是什么概念?整個2019年,武漢的新增戶籍人口為26.67萬人,新增出生人口為11.46萬人。 新增人口中真正有購買力的只有15萬人。現在的存量二手房,已經可以讓這些人人手一套。
與此同時,成交均價卻還在微降。58同城報告顯示,5月全國67個主要城市二手房掛牌均價環比下降0.32%,至15472元/平方米。其中,武漢環比跌幅3.47%,廈門跌幅0.98%,濟南跌幅1.21%,青島跌幅0.56%,蘇州跌幅0.35%。
二手房供應量猛增,成交量卻沒同步趕上。據貝殼研究院的數據,5月全國重點城市的二手房成交量有所上升,但綜合今年1-5月數據,成交量仍同比下降15%左右。6月前三周,鏈家重點18城的二手房交易量連續環比下降,降幅分別為5.7%、7.9%和21%。
交易并不活躍,供應卻還在持續攀升,這到底是為什么?
這里有一個背景是,全國限售期紛紛到期了。
2017年開始,全國50多個城市先后上馬“限售”。
2017年3月末,廣州出臺限售政策,居民家庭新購買的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須取得不動產證滿2年后方可轉讓或辦理析產手續而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法人單位新購買的住房,須取得不動產證滿3年后方可轉讓。
2017年5月,南京出臺限售政策,購房人(含居民民家庭、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新購住房取得不動產證滿3年方可轉讓。
2017年8月,武漢長江新城起步區內對存量住房實施限售,滿3年方可上市交易。
大多數城市限售周期為2年,部分為3年,個別城市為5年。如今,三年過去,限售已經開始陸續解凍。二手房供給自然陸續多了起來,供給多了,但卻不代表買單的人也會多。
2020年疫情期間積壓的需求都已逐步釋放,部分業主因資金周轉危機、房價高位變現的需求都已顯現,樓價與成交量依舊沒大起色。
究其原因,售房者不敢加價,購房者還在觀望,二手房市場陷入了僵持和博弈的狀態。而再仔細分析放盤者的行為,若房產市場好,價格一直往上漲,業主通常會惜售,漲價過10%、20%都不會輕易出手,但反而是行情不好的時候,業主們才會積極賣房放盤。成交價無大變化,反而是放盤量大增,恰恰說明樓市行情依舊不明朗。
為什么二手房無人問津?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分析稱,“從5月房價環比漲幅看,疫情對房價的影響不同于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樓市沒有出現大蕭條的走勢,潛在的購房需求仍很強勁。”
需求仍然在,但首先滿足的似乎是投資客。
根據人民銀行最近的調查,我國城市包括集鎮,民眾住房的擁有率已達96%,戶均住房資產達到319萬,擁有二套房的城市住戶也超過了40%,這表明中國房地產市場投機性和投資性的比重較高。
而對真正希望“有瓦遮頭”,有套房來成家養小孩的剛需來說,又只能對著房價哀嘆。說到底,大家并不是沒有購房需求,現在不買只是受制于各種條件。有業內人士指出,大城市放寬首付比例、5年期LPR大幅降息等相應政策放松,樓市紅火才有可能。
再考慮到宏觀因素,過去三個月,央行在特殊時期里對貨幣大幅放水,但整個二手房市場依然表現堪憂。這兩天又有央行方面聲音指出,特殊政策有階段性,不可能長久持續,“必然存在適時退出的一刻”??梢灶A見,貨幣政策若相應收緊,二手房的成交狀況也必然大受影響,前景更讓人憂慮。
·END·
作者 | 簡小編
部分綜合自 | 金角財經、國民經略等
聯系入群 | 加微信:shuisezhi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