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按用途分類:
1通用聯——春聯
2專用聯——茶聯、壽聯,婚聯,喜聯,挽聯,行業聯,座右銘聯、贈聯,題答聯
按修辭技巧分類:
1對偶聯:言對、事對、正對、反對、工對、寬對、流水對、回文對、頂針對。
2修辭聯:比喻、夸張、反詰、雙關、設問、諧音。
3技巧聯:嵌字、隱字、復字、疊字、偏旁、析字、拆字、數字。
按聯語來源分類:
1集句聯:全用古人詩中的現成句子組成的對聯。
2集字聯:集古人文章,書法字帖中的字組成的對聯。
3摘句聯:直接摘他人詩文中的對偶句而成的對聯。
4創作聯:作者自己獨立創作出來的對聯。
按聯語來源分類:
1集句聯:全用古人詩中的現成句子組成的對聯。
2集字聯:集古人文章,書法字帖中的字組成的對聯。
3摘句聯:直接摘他人詩文中的對偶句而成的對聯。
4創作聯:作者自己獨立創作出來的對聯。
對聯按手法分類:
【工對】:又稱嚴對,是嚴格、工整的對仗。
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寬對】:是與工對相對而言,就是對仗上放寬要求。
如:明月清風非俗物==輕裘肥馬謝兒曹
【自對】:就是當句對。就是當句對,又叫“邊對”,即于一句中自成對偶。
如:甘霖成瑞雪; 百嶺見千嬌。
【借對】:就是甲義借乙義來相對。
如:紅白相兼,醉后怎分南北==
青黃不接,貧來盡賣東西
【失對】:上下聯全體或部分完全不符合對。(又稱隔意)
如:風翻碧柳==筆寫清詞
【正對】:亦稱同類對,指上下聯的內容基本相同,互為關聯,互為補充
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反對】:指上下聯的內容相反的對仗。
如:滿招損==謙受益
【串對】:也叫流水對,是對聯中一個意思分成兩句來表達的對仗。
如: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無情對】:又名羊角對,指的是上下聯形式上(字面上)對仗工整,而內容上(意義上)卻并不相關,造成一種特殊的效果。它的特征是要求字面對仗愈工整愈好,兩邊對的內容越隔得遠越好。
如:三星白蘭地==五月黃梅天
其他:
【今音】:現代標準漢語(普通話)中的發音,即現代普通話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又作第一、二、三、四聲)四個聲調讀法為今音,它有一二三四聲和輕聲。
【今律】:今律規定:長音為平,短音為仄。“陰平、陽平”兩聲為平聲;“上聲、去聲”兩聲為仄聲。
【古韻】:指依照《平水韻部》歸納列表的古代漢語讀音,分為“平(上平、下平)、上、去、入”五個聲調讀法。其中,“平”為平聲,“上、去、入”為仄聲。
【用韻規則】:使用古韻一般要求注明,切忌古韻、今韻在一幅聯中混用。
【對聯句平仄規則】:對聯出句一定按馬蹄韻的運用,有正格與變格,無格聯之分。句腳平仄完全符合馬蹄韻為正格,反之變格,一般指特殊對聯,無格聯指沒有格律的對聯,多屬文字游戲。【今音】:現代標準漢語(普通話)中的發音,即現代普通話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又作第一、二、三、四聲)四個聲調讀法為今音,它有一二三四聲和輕聲。
【今律】:今律規定:長音為平,短音為仄。“陰平、陽平”兩聲為平聲;“上聲、去聲”兩聲為仄聲。
【古韻】:指依照《平水韻部》歸納列表的古代漢語讀音,分為“平(上平、下平)、上、去、入”五個聲調讀法。其中,“平”為平聲,“上、去、入”為仄聲。
【用韻規則】:使用古韻一般要求注明,切忌古韻、今韻在一幅聯中混用。
【對聯句平仄規則】:對聯出句一定按馬蹄韻的運用,有正格與變格,無格聯之分。句腳平仄完全符合馬蹄韻為正格,反之變格,一般指特殊對聯,無格聯指沒有格律的對聯,多屬文字游戲。
【正格】:無絕對定義,大致可用二點說明(專指聯格)
a嚴格要求用字的平仄合符格律,對仗工整協調,上下聯相應詞句成對
b.對聯每邊最后兩句的句腳平仄不相同者
【變格】:亦無絕對定義,用三點說明(專指聯格)
a不過分強調平仄、工仗的楹聯。
b對聯每邊最后兩句的句腳平仄相同者。
c無情對、當句對等等一般視為變格。
【對聯句中平仄規則】:同一聯句中,每兩個或三個字就互換平仄。上下聯之間的同一位置,平仄要相反。
【出律】:當出句為標準韻律,對句也必須使用標準韻律。無論對句哪個位置的平仄發生錯誤,都是出律
【馬蹄韻】:也稱 “馬蹄格”,是漢語“仄頂仄,平頂平,”即“平平仄仄平平”這樣平仄兩兩交替交替的規則。“馬蹄韻”是對聯平仄運用的基本規則。
【“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規則】:原是律句規則,此規則的要點在于:只注重雙音節詞組第二個字的平仄交替(第一個字則可不計較平仄),但是對聯嚴格來說,是要避免出現三平三仄頭出句。“不論”是要看出句,如五字對聯的第三個字一定論。
本文摘于網絡
如有侵權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