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烈度很高!俄軍確認陣亡已超3000人,戰力還能維持住嗎?
俄烏之戰剛開始時我們就說過,這是一次不同于傳統低烈度治安戰的正常戰爭。在這種戰爭中,會給我們很多全新的觀察視角。
這倒不是說俄烏之戰的水平能有多高,只是我們太久沒有看到這種真刀真槍,車馬炮齊全對著干的像樣戰爭了。本世紀以來,只要是談到現代戰爭,大家往往都會想到美軍在中東如砍瓜切菜般的治安戰。可問題是中東那邊的武裝力量本就不以戰斗力見長,它的武器無非就是火箭筒+步槍,無人機都是近兩年來才有的玩意。而美軍是世界上最現代化的軍隊,光是軍費就占到了全球的一小半,可以說是要槍有槍,要錢有錢。以這樣最大塊頭的拳擊手去對付一個平均線以下的弱者,那自然是想怎么打就怎么打了。可是,這樣的“現代戰爭”,真是誰都能打得出來的嗎?第一:它需要自己足夠強,可問題是世界上在軍事建設方面能達到美國程度的國家有幾個呢?從遠景來看,只有1%的國家可以(包括美國自己);而以現階段來說,它還是獨步全球的。第二:它還需要對手足夠弱,前面說過中東國家軍隊本就戰力很差,再淪落到游擊隊地步的話,僅就戰場表現而言,是難以給美軍造成多少實質性殺傷的。甚至于美軍自己跟這樣的對手打,它的水平都被拉低了,畢竟跟臭棋簍子下棋,自己也會被帶臭。第三:它還需要良好的戰場環境——中東那塊荒漠遍地,地面上沒有多少可供隱蔽的區域,極其適合空地火力的發揚。如果把俄烏之戰的戰場換成中東環境,烏軍的“森林弟兄”基本就是裸奔了,也無法通過大量的河流去遲滯俄軍進攻,甚至于連規模性的集結都不太好做到。俄軍在敘利亞只保持了一支40到60架戰機的常駐空中集團,但就憑這個便足以對極端武裝造成巨大威脅。而在烏克蘭,顯然不行。所以我們說,美式現代化戰爭其實是個“神話”,只有在各項最理想的條件下才能打得出來。當然,這也是美軍充分吸收了不要碰硬鐵板教訓之后的成果,畢竟二戰之后的美軍也曾一度囂張,結果在戰場上怎樣吃癟的,大家都知道。所以,美軍回過神來后,還是覺得撿軟柿子捏比較合適。可如果把美軍捏軟柿子的戰法和經驗放之四海皆為準,合適嗎?并不合適。我們把這三條對應到俄烏之戰中來,看看是什么情況。第一:俄軍自己的力量沒有那么強,這個已經是強調過很多遍了。首先俄軍現在的兵力不足,它只能抽調出合同兵來作戰,就是現在動員了部分國民近衛軍和志愿兵參戰,總兵力加上東烏武裝也就十幾萬人。在兵力不具備優勢的情況下,俄軍的現代化建設就更不怎么樣了。我們都知道俄軍近年來鼓搗出了不少新裝備,但受限于軍費水平以及新裝備的技術狀態,這些玩意的實際列裝數量是極少的,也沒怎么出現在俄烏戰場上。所以俄軍使用的主戰裝備依然還是老型號占主體,最多不過是現代化改裝了下罷了。在無人機等新質作戰力量上,俄軍盡管使用程度也不低,但我們熟知的察打一體無人機,它的實力顯然不大行。如果真有100架以上察打一體無人機參戰,俄軍的損失會急劇降低,戰果則會大很多,可關鍵它沒有這些。所以開戰以來俄軍表現拉胯成了很熱門的話題,但是在這個“拉胯”的背后,身為歐洲同行的英軍、德軍、法軍又能好到什么程度呢?所謂的“北約天兵”恐怕連俄軍都還不如,起碼它們都拉不出一支足夠規模的常備軍去打現在這種規模的戰爭。俄烏開戰后,有些網友認為俄軍拉胯的原因是打個烏克蘭都那么不利索。可問題是,烏克蘭又不是中東那些菜雞軍隊。擁有30萬常備力量的烏克蘭,其軍隊的機械化程度較高,而且還有8年東烏輪戰的鍛煉,同時還有開戰后全國動員及北約支援的加成,再加上依托城區和壁壘地帶固守,它也不是個小體量的對手,同時在作戰意志上也還不錯。想當年多國聯軍打伊拉克的時候,動用了多少兵力?而俄軍在僅出兵十多萬人的情況下,打這樣的對手,它不可能像砍瓜切菜那么輕松。當然,你也不能就此說烏軍就強到很離譜的程度了,一直壓著俄軍打。俄軍是拉胯,但那是相較于一流選手來說的。某某考不上700分,就考了500分,可不代表你這200分就能排人家前面去。所以單純論實際戰力,俄軍肯定比烏軍強,否則戰場也不至于在烏克蘭,俄軍還占據主動權對吧?它雖然是大平原,但是城鎮、道路、森林、水網密布,這種環境對兵力劣勢一方是不太友好的。烏軍將陣地貫穿其中,俄軍的推進只能是一點點硬啃,速度慢不說,傷亡也會持續產生的。而說到這個傷亡問題,我們前幾天曾對俄軍的真實傷亡做了一個估計。最近BBC的俄語團隊又更新了確認的俄軍陣亡數字,即在5月30日的時候,已確認了3052條俄軍的陣亡信息,這個與我們之前的判斷大體吻合。請注意,這3052條陣亡信息中不僅僅是俄軍現役部隊,也包含國民近衛軍以及部分志愿者,所以俄軍要是控制統計范圍的話,公布出來的可能會更少。但我們在之前也說過,它的這個統計具有延后性。因為只有當具體參戰人員陣亡并通知到家屬,然后出現社會面信息之后,才能被收錄統計,而這是有個時間差的。所以俄軍(包含國民近衛軍、志愿者等)當下的實際陣亡數肯定比這個3052的數字還要大,但也不會說大到特別離譜的程度,畢竟確認陣亡信息之后通報的時間也不會太長。對于俄軍的真實傷亡情況,有些網友覺得肯定是少算了,俄軍不陣亡個上萬人好像說不太過去——這也是西方消息源中不斷強調的。而烏軍宣傳的俄軍陣亡,更是超過了3萬人。實際上BBC俄語團隊的統計收錄比較真實,它只是有延后性的特點,數據本身沒太大問題,所以俄軍的真實陣亡就是現有數據上略多些。當然如果控制統計口徑,只計算現役軍人的話,可能會略少些。而現在確認的這3000多陣亡,實際上絕對不算少了,至于說上萬、幾萬陣亡,不過是宣傳數據,不具備分析意義。因為在這個陣亡數的背后,還會有3到4倍的負傷者,即俄軍目前的傷亡肯定已經有1萬多人了。加上我們之前的評估,俄軍、東烏武裝及志愿者的傷亡區間可能已在25000到30000人之間。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內,戰損數據達到這個程度,再加上烏軍更多的戰損,絕對是近年來戰爭中烈度最高者了。有些網友以俄方聯軍的確認陣亡數去推算俄軍可能打出了比較高的戰損比,但這個不太合適。實際上的戰損比是斃傷俘降總數據之間的對比,俄聯軍對比烏軍而言,在這個數據上的優勢不會很大。只不過烏軍戰損數據中,陣亡比例高,被俘數量大,而俄軍這邊不可恢復性戰損大約是1萬余人(陣亡、傷殘、被俘、失蹤),在不可恢復性損失方面占優相對大些。所以俄烏兩方的實際傷亡如今都不算小,烏軍由于不可恢復性損失較大,老兵損耗更多,所以總兵力有優勢,但戰力下降反倒更嚴重。而俄軍這邊,現有的戰損絕對不能說少。俄軍自身由于合同兵數量少,現有的損失也是比較大的,個別空降兵部隊可以說是傷筋動骨。而東烏武裝控制區內人口不多,出現了上萬人的傷亡其實也挺難受。所以現在俄軍一方面是通過改進戰法,降低傷亡;另一方面是招募有經驗的志愿者參戰,甚至放開了年齡限制,以彌補兵力上的劣勢。另外俄軍現在在往戰區運輸老舊重裝備,有分析認為可能是在赫爾松和扎波羅熱占領區內組建新的武裝,否則單憑盧頓的人力還是有些吃緊的。至于說這樣的傷亡俄軍是否承受不住,以至于失去戰力,那還真不至于。因為目前它的真實傷亡占到了全部參戰兵力的大約六分之一,尚不會影響失去攻擊戰力。同時通過志愿者的動員,以及后續傷兵歸隊,在人力損失上可以得到彌補,這部分人力還是有經驗者,比烏軍的動員兵要強很多。因此這仗繼續打下去,俄烏兩軍的戰損會逐漸拉開,如果出現崩潰的話,還會有大量俘虜,這時候的戰損比會徹底拉開。所以俄烏之戰的烈度是不低的,傷亡也是很大的,可以說真正展示了一場“非零傷亡”式的正常戰爭。雙方的得失表現,其實在給人們更多觀察視角的同時,也會給人更多的思考。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