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主要內容:剪力墻、梁
剪力墻
剪力墻豎向鋼筋搭接構造底部搭接區域增加了≥0的要求,本身對鋼筋算量并沒有影響,但是在鋼筋下料過程中,允許伸出樓板頂面進行連接,可以有效降低損耗,提高鋼筋的使用率。例:如果每層豎向鋼筋長度是2.9m,鋼筋定尺長度如果是9m,那三層總長度按照16G圖集要求計算,2.9*3=8.7m,會造成0.3m損耗,如果按照22G圖集要求,允許伸出頂面之后再進行搭接,可以減少0.3m損耗。新增了剪力墻豎向分布鋼筋上層直徑大于下層直徑的節點構造,原則與框架柱縱筋類似,相鄰樓層不同直徑鋼筋搭接時,將搭接位置盡量放在直徑較小的樓層進行搭接。(剪力墻水平鋼筋也有類似的要求)如果按照16G圖集當中,未考慮此類要求的,搭接位置放在樓層底部,與22G圖集搭接位置放在樓層頂部作比較。新圖集計算下層鋼筋長度會更長,所以22G圖集較16G圖集鋼筋重量會減少。2、邊緣構件上層直徑大于下層直徑
邊緣構件的綁扎搭接構造和上層鋼筋直徑大于下層鋼筋直徑的構造與剪力墻豎向鋼筋要求類似,區別在于邊緣構件搭接長度為llE,相鄰兩根縱筋相互錯開搭接,搭接錯開距離為0.3llE,(搭接要求與16G相同)新舊圖集工程量影響也與剪力墻類似。3、增加了LL側面縱筋的表格注寫和平面注寫
22G圖集中明確了表格注寫和平面注寫兩種表達方式。當采用平面注寫方式時,側面縱筋以N打頭。并給出了錨固長度的要求同連梁中受力鋼筋(滿足直錨時600和laE取大,不滿足直錨時伸至墻外側縱筋內側后彎錨15d)。4、端柱翼墻1節點
在16G圖集當中,僅說明了貫通或者分別錨固于端柱內(直錨長度≥laE)并沒有說明貫通和分別錨固適用范圍。22G圖集當中增加了說明,鋼筋相同時貫通,并且給出了彎錨的鋼筋詳圖,計算時應注意判斷是否滿足直錨,不能直錨時應當甚至對邊端柱縱筋內側彎錨15d。如果采用彎錨節點,則較16G圖集工程量有所增加。5、計入墻體水平分布筋不應大于邊緣構件箍筋總體積50%
新增了計入墻水平分布筋不應大于邊緣構件箍筋總體積50%。
例:當構造邊緣陰影區域箍筋間距100,水平鋼筋間距200,標高相同時允許水平鋼筋代替構造邊緣的外圈封閉箍筋,此時水平鋼筋計入邊緣構件箍筋總體積不超過50%。但是當箍筋間距150,水平鋼筋間距150時,水平鋼筋與箍筋間距相同,標高也相同,此時按照16G圖集計算,水平鋼筋100%代替構造邊緣外圈封閉箍筋,按照22G圖集50%計算,鋼筋量將會比16G圖集增加。6、構造邊緣、約束邊緣水平鋼筋同截面搭接
在16G圖集77頁構造詳圖中,墻兩側水平鋼筋在同一位置搭接llE,但是注2中寫道:宜在構造邊緣構件范圍外錯開搭接,71頁中的錯開搭接長度應為1.2laE,所以詳圖與注釋部分內容并不吻合。22G圖集對構造邊緣和約束邊緣修改了構造詳圖的水平鋼筋搭接錯開的問題,注2中也明確了,宜錯開搭接,搭接長度按照2-19頁1.2laE,施工受限時在同一截面搭接,搭接長度llE。16G圖集當中對于地下室外墻與頂板連接構造時,板的鋼筋伸入墻內搭接llE(ll),但是由于墻頂有施工縫,所以導致施工時難度較大。22G圖集當中把墻的豎向鋼筋伸入板內搭接ll(llE),這樣更加符合施工習慣,降低了施工難度。但是采用頂板作為外墻的簡支支承,還是采用頂板與外墻連續傳力應由設計人員在圖紙中注明。如兩版本圖集采用類似的節點,16G的板鋼筋量會更多,22G的墻鋼筋量會更多。梁
22G圖集當中新增了“局部帶屋面框架梁KL縱向鋼筋錨固構造”此類框架梁中間跨為樓層框架梁,端部為屋面框架梁,端部應當采用頂層邊角柱對應的節點構造對屋面框框架梁端部的錨固構造。局部屋面框架梁計算結果要比樓層框架梁計算結果增加。2、框架梁兩端支座不同時
增加了梁兩端支座不一致時不同的錨固方式。
支承于框架柱的梁端縱向鋼筋錨固方式和構造做法同框架梁。支承于主梁的梁端縱向鋼筋錨固方式和構造做法同非框架梁。
梁與剪力墻平面內相連時,錨固構造同連梁,需要注意的是頂層錨固區要設置間距150直徑同跨中的箍筋。梁與剪力墻平面外相連時,圖集中給出了兩種構造,分別用于墻厚較小時和墻厚較大時,但是具體選用那種構造,應由設計指定。16G圖集框架梁水平加腋范圍是:c1(腋長)+c3(一級抗震2hb、2~4級抗震1.5hb且大于等于500)22G圖集框架梁水平加腋范圍修改為:一級抗震2hb、2~4級抗震1.5hb且大于等于500,且不小于腋長c1+0.5hb。加密區長度較16G圖集有所減少,箍筋總根數也會減少。4、受扭非框架梁
16G圖集對受扭非框架梁沒有明確的標注方法,只能根據是否存在受扭鋼筋判斷非框架梁是否受扭,但是從注9中寫道:當梁側未配受扭鋼筋的非框架梁需要采用此構造,設計應明確指定。說明即便不配置受扭鋼筋,依然有可能用到受扭非框架梁的縱筋構造,但是應由設計明確。22G圖集對受扭非框架梁有了明確的表示方法,用代號LN來表示,受扭非框架梁與普通非框架梁的區別在于下部鋼筋的錨固方式,從直錨12d變為了la,同時箍筋彎鉤平直段長度也從5d變為10d和75mm取大值。5、非框架梁支座按鉸接還是充分利用鋼筋抗拉強度
16G圖集當中只有代號Lg的非框架梁,代表充分利用鋼筋抗拉強度,但是如果非框架梁一端支座按鉸接,一端按照充分利用鋼筋抗拉強度,則無法表達。
22G圖集新增了原位標注字母g的表達方式,標識僅在原位標注處的端支座按照充分利用鋼筋抗拉強度設計。兩種算法的區別在于端支座負筋伸入跨內的長度:設計按鉸接時:ln1/5,充分利用鋼筋抗拉強度時ln1/3。*本文系王旭原創,獨家來稿
轉載務必申請授權,并注明作者與出處,違者必究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僅供參考,如有異議,煩請留言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