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大羚羊 又名阿拉伯羚、阿拉伯直角羚羊或阿拉伯劍羚,是長角羚屬中最細(xì)小的成員,棲息在阿拉伯半島的沙漠及草原。這種動物極其耐旱,僅靠舔吸植物上的晨露就可以健康的生活在45~50℃的高溫下。
中文名:阿拉伯大羚羊
英文名:Arabian oryx
學(xué)名:Oryx leucoryx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動物綱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科: 牛科 Bovidae
屬: 長角羚屬 Oryx
種: 阿拉伯大羚羊 O. leucoryx
阿拉伯大羚體長為160厘米,肩高81-102厘米,雄性平均體重90公斤,雌性平均體重80公斤。
它們的毛色接近雪白色,腹部及腳都是褐色的,在頭部及頸部之間、前額、鼻子及由角經(jīng)眼睛至口部都有黑色斑紋。雄羊及雌羊都有直立的環(huán)角,長達半米。
阿拉伯大羚棲息于熱帶沙漠、荒原地區(qū);集群生活,每群5~30頭,超過100頭的群族也曾出現(xiàn)過。它們一般都不帶有攻擊性,故群族可以和平共存。由一頭成年雄性率領(lǐng);夜行性,白天躲在樹蔭中休息避暑,黃昏時分覓食活動。阿拉伯大羚羊的天敵只有狼。食物包括草、樹葉、漿果、塊莖等。
這種動物極其耐旱,僅靠舔吸植物上的晨露就可以健康的生活在45~50℃的高溫下,另外阿拉伯大羚羊似乎能夠預(yù)知風(fēng)雨,如果某處陰云密布的話,遠(yuǎn)隔百里的它們會疾馳到該地等候甘霖,一夜之間可遷移50公里。
阿拉伯大羚羊一年四季均可發(fā)情交配,但主要集中于10月-翌年5月間,一雄配多雌,繁殖期內(nèi)雄性之間大打出手以爭奪交配權(quán)。
雌獸的妊娠期約8-9個月,每胎僅產(chǎn)1仔,哺乳期約3-5個月,幼仔跟隨母親生活1年左右后獨立,1-2歲性成熟,最高壽命20年。
阿拉伯大羚羊棲息在阿拉伯半島的沙漠及草原。
物種保育
阿拉伯大羚羊于1972年前就差不多被獵殺至滅絕。于1982年初期在阿曼就開始了重新引入的計劃,但數(shù)量仍然由1996年的450頭下降至2003年的106頭,這是因非法的捕獵及在沙特阿拉伯群族的壯大所致。
在沙特阿拉伯的數(shù)量就由1997年的400頭增加至2003年的700頭,連帶以色列的群族也有所增加。
于2007年,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就在阿布扎比放生了100頭阿拉伯大羚羊,目標(biāo)是于2012年引入達500頭。
菲尼克斯動物園也在保護阿拉伯大羚羊的保育工作上出一份力。于1962年,她們開展了第一個飼養(yǎng)阿拉伯大羚羊的計劃。最初開始時只有9頭,至今已有超過200頭。這些飼養(yǎng)的阿拉伯大羚羊被送往其他動物園開展新的群族。到了1990年,它們的數(shù)量就有超過1300頭,包括112頭飼養(yǎng)的被重新送到野外。
于2007年6月28日,阿曼的阿拉伯羚羊保護區(qū)成為第一個被聯(lián)合國教育、科學(xué)及文化組織除名的世界遺產(chǎn)。理由是因阿曼政府大幅減少其九成的面積,用來開采石油。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