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學雜志》副主編 程紹燕
(北大核心期刊)
(一)期刊概況
1.月刊,投稿方式:知網投稿(主)、郵箱投稿(次)
2.論文字數要求:(1)約稿1~2萬字;(2)自然來稿2萬字左右(也有個別1萬字或者4~5萬字,關鍵看論文質量),以后字數要求更多。
3.關注實踐。
4.月刊,約稿占大部分,自然來稿較少,每期約2篇博士生的論文(“青年法苑”欄目)。
(二)論文寫作
1.選題要結合個人特長,題目不要太大(“小題大做”)。
2.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粗細結合(“粗”即宏觀,“細”即微觀,論文若過于宏觀則太泛泛,若過于微觀則太具體,有粗有細文章方才豐滿)。
3.論文形式方面,注意錯別字、標點符號等,例如“的、地、得”。
二、《蘇州大學學報》副主編 康定奎
(北大核心期刊)
(一)期刊概況
雙月刊。與法學有關的主要有《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蘇州大學學報(法學版)》,前者中法學期刊占比大,每期約6~7篇,約稿多,自然來稿少,限制博士生的論文。
(二)學術活動
1.經《法學論壇》《學習與探索》《求是學刊》《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北京行政學院學報》《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江漢論壇》《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東方法學》《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思想戰線》《中國刑事法雜志》等12家期刊協商,2019年8~9月在哈爾濱聯合召開第六屆“新興權利與法治中國”(扶持青年學者,倡導學術共同體)學術研討會。第七屆“新興權利與法治中國”學術研討會將于2020年5月在三峽大學召開,有意者可以參與。
2.長三角論文發布會(蘇州大學法學院主辦)。
三、《東方法學》編輯部副主任 孫建偉
(南大核心期刊)
(一)期刊概況
雙月刊。投稿要求:單獨署名、15000字以上、郵箱投稿。
(二)論文寫作
1.選題新穎
(1)前沿性
例如,金融消費者、自貿區改革、人工智能、新興權利、數字貨幣、民法典、企業合規、區塊鏈等。
(2)交叉性
例如,法學和經濟學的交叉。
(3)開放性
(4)主題集中性
2.重視文獻綜述
3.論證要符合邏輯
4.域外視角
5.規范性研究(規范法學)
6.解決思路要有法學性和可行性
7.多論少述:“提出問題(一針見血)——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參加學術研討會,模仿優秀論文(優秀論文例如,王慶廷:《新興權利漸進入法的路徑探析》,載《法商研究》2018年第01期)。
四、《政法論叢》編輯 曲伶俐
(北大核心期刊)
(一)期刊概況
1.注重理論的厚重性,要求“分析精辟、論證到位”。對于實務論文和書評,原則上不發。
2.雙月刊,每期12篇論文,不低于20000字,分為常規欄目(特稿、法學理論、法史研究、專欄、域外法學)和隨機欄目(法學界研究現狀、熱點專欄)。
3.投稿流程:編輯一審→主編二審→外審。
(二)論文寫作
1.研究刊物風格
2.研究刊物格式規范性要求(形式)
3.選題要具有新穎性(文章、問題、視角、方法等方面的創新)、前沿性、熱點性、明確性(忌題目太大太籠統)、準確性(忌文不對題)和簡潔性(題目字數最好不超過20字)。
4.內容、摘要(不等于引言)、關鍵詞(忌一級標題羅列)凝練。
5.主體結構:“提出問題(一針見血)——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傳統結構,但有時缺乏新意)。
6.論點要有獨特見解。
7.論證方法側重邏輯推理:主觀認知→客觀論證(《政法論叢》刊物的特色)。
8.避免只羅列不陳述,武斷得出結論;避免過多的名詞解釋(核心期刊的編輯大多都是本行業、本領域的專家);論證上,避免單純從主觀上說“應當……”,而要用論據進行客觀論證。
9.以例為證要適當,注重從事實、理論和法律等多維度進行論證。
五、《中國刑事法雜志》副主編 石磊
(北大核心期刊)
(一)期刊概況
雙月刊。相對來說,較為“小眾”,注重“深度+實務”、“全球視野+立足中國”,約稿占比大。以2019年前5期為例,分別是:“檢察院自偵權”;“刑事合規”;“犯罪基礎理論”;“認罪認罰從寬”、“不起訴”;“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二)論文寫作
不要陷入小圈子,作者心里要想著讀者。
本文來源:追光者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