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強·中國江蘇 ,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
——劉強大漠風情攝影的意境美
阿 迪
提到大漠,總會與蒼茫、凄涼,乃至荒無人煙聯系到一起。僻遠的荒漠,遠古的樓蘭,給人一種曠古的孤獨。“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回樂峰、受降城俱為地名)“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黃沙、白云、羌笛、琵琶、戰馬······,悠悠數千載,風塵多反復,而今邁步從頭越,舊貌換新顏。
“劉強·中國江蘇”字樣,今年在全國和國際各類攝影大賽獲獎名單中已出現了八次,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傳奇。在深秋的季節,劉強前去平遙領獎并參加了大漠邊塞采風之旅。劉強的大漠風情片,大場面、大結構、大對比、大色塊;單純、洗練、濃烈、厚重。他讓我們看到意想不到的大漠風光。
劉強鏡頭的大漠邊塞景觀,大處取景,氣勢宏闊。簡潔單純,意境深邃。其美學風格包含了雄強、磅礴、豪放、浪漫、蒼壯、瑰麗,作品充滿了激情和豪興,顯示出充沛的家國情懷。劉強用鮮明的形象特征,構成傳神的藝術畫面使觀者在如臨其境的空間直觀中,獲得美的體驗。他并沒有力求通過幾何透視與光影還原,以達到渾圓立體的窮形盡相,而是注重憑借對眼前景物特征的準確把握,以實現貴在神似的整體寫真。只有突出事物的特征,才能使影像藝術具有獨立的外觀和內質,進而于觀賞者的心靈中形成特征記憶而及于整個景象的審美聯想與感知。作為既工影藝,又精于畫理的實力派攝影家劉強,顯然深諳個中三昧。在他的邊塞曠域作品里,既有起伏的沙巒,也有移動的駝峰,還有烽火的雄關,這一切都置于大漠、遠山、穹蒼、斜陽之中,構成了線條簡約、視野開闊的場面,盡傳邊塞漠野那遼遠而空曠、雄闊而綺麗的風魄與神韻。
劉強用奇妙的形象變異,構成獨特的藝術幻境,使觀者在似與不似之間的藝術遐想中,獲得美的延展。在這批作品中,既有脫略形似,又有遷想妙得,與傳神寫意的品格相關聯。面對大漠雄關,劉強加以能動地選擇、提煉、乃至夸張,使事物原態轉化為藝術形象,以此傳達創作主體的某種感受與意趣,同時,實現對景象更內在、更本質的參透。通過三角形、S形、對角線、黃金分割線等構圖,把平面分割并進行光影互補,產生強烈對比動感。通過折光、偏光、濾光、補光等多種手段,改變景象的原色、質感及至形態。如:沙漠似碧玉般山巒,沙丘似高大的城墻,駝隊似搖曳的紅柳,湖水似靜態的凝碧······,在簡潔的形象中利用色彩注入豐富的內涵,這是作者的高明之處。通過變換焦距和疊加等藝術手法,突出景物的紋理結構,或虛化非主題部分,或營造多維錯覺,或抽象簡化······,他的攝影作品有時就是出其不意,或放大,或變相,或意象,但絲毫不影響畫面的真實,反而有效地開啟了觀者的再造想象。于是,一種靈動開闊、豐腴雋永,同時又更具神似特征的藝術境界在主客體的雙向交匯中自然形成,進而豐富和延展了其藝術內涵。
劉強用豐沛的主體情愫構成濃郁的藝術氛圍,使觀者在亦景亦情的藝術形象咀嚼中,獲得美的感染。任何時代,任何樣式的藝術創造都離不開感情的浸潤與推動。劉強具有軍人的情懷,詩人的氣質,用心靈感知自然,用智慧記錄瞬間。中華大地無山不美,無水不秀。大漠邊關,承載著歷史,連接著未來。絲綢之路,文明之光。一帶一路,共享文明。在劉強的鏡頭里,塞外大漠、胡天風塵,不再是荒涼、空寂與恐怖,而是熱烈、親切,充滿了雄奇、勁健和壯偉。“一切景語皆情語也。”他使觀者在品賞物之景的同時,窺見了人之情,進而于身臨其境中,萌生了不期而至的心潮涌動。這樣的意境更接近藝術的本質,亦更具有美的魅力。
劉強的鏡頭已成為一種感覺的化身,他善于在飛逝的時間中抓住恒常地、合理地存在的瞬間撳動快門,遼闊的漠野,深情的大地,強烈的雕塑感和夢幻般畫面成為這一瞬間的寫照。他讓人忘卻了手法痕跡而與畫面的意境神會,舍去繁縟,浮出主題,讓光與影在肌理間交流、融合、混織。藝術語言真正令人稱奇的地方并非使藝術家能反映一個真實的現實,而是為了教人重新了解視覺世界向人們提供可以觀察不可視的心靈領域的幻覺。青海大柴旦翡翠湖的寶石仙境,幻化成了江南水鄉麗人的天堂。敦煌的鳴沙山月牙泉似飛天的五彩飄帶烘托著一彎新月,月牙曉澈,凈無瑕穢。塞外大漠的流線連接著往來,嘉峪關的雄姿依舊道貫古今,張掖丹霞則一直編織著神奇的彩色童話世界。鏡頭是攝影家的眼睛,也是攝影藝術家的心。劉強的大漠風情采風攝影,既是沉甸甸的人生,又是追夢的人生。這一切的驚艷都出自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和一顆真善美的心靈。正如歌德所說:“不斷升華的自然界的最后創作物就是美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