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增強反核生化恐怖行動對不同需求的適用性
在提高對軍用化學毒劑防護能力的基礎上,增強對主要的民用工業化學有毒物質的防護能力;同時,針對可能出現核生化恐怖威脅,研制能有效防止或降低核輻射以及抵御生物戰劑、細菌等的防護裝備,提高我軍執行反核生化恐怖任務的能力。分析我軍在行動中不同任務,在研制制式個體防護裝備的同時,應開發相應的簡易防護器材,包括呼吸道防護器材(如防毒口罩、防毒眼鏡等)和皮膚防護器材(如皮膚防毒劑等),作為專業個體防護裝備的補充,以適應反核生化恐怖的不同需要。
2.在個體防護裝備設計研制中采用新材料、新結構和新工藝
采用新材料、新結構和新工藝設計研制出新型的防護裝備,能大幅度地提高其性能。如外軍第三代防毒面具的罩體、阻水罩用鹵化丁基膠、硅橡膠等合成膠及聚胺酯材料取代了天然膠;面罩設計采用了反折邊密合框及阻水罩、結構保明措施;制造中采用注射成型工藝。另外,為解決防毒面具對爆炸碎片的防護要求,采用聚碳酸酯和R39材料,濾毒罐以改進型的C2A1代替C2罐。在防護材料方面,將高分子功能膜-選擇性透過膜技術應用于防毒衣中,不僅可以解決目前隔絕式防毒材料穿著合適性差的問題,而且使目前炭吸附型透氣式防毒材料存在的無法防大液滴、防毒時間有限和存在解吸附的問題一并獲得解決。
3.進一步改善個體防護裝備的生理舒適性能
用時限和防化官兵執行任務的效能。在防毒面具的舒適性問題上,外軍曾提出鼓風面具的設想,采用正壓技術在面罩內部形成微正壓,一方面增加了面具的氣密性,另一方面又降低了呼吸阻力。
為消除視覺障礙,提高視覺保留率,采用全透明面罩或單眼窗。在防毒衣的舒適性問題上,20世紀5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在此領域內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先后有帶微型濾毒通風裝置的供氣式防毒衣、帶微氣候控制裝置的熱平衡防毒衣、冷卻服或冷卻背心的防毒衣以及在防毒衣的局部開有通風柵口并覆蓋濾毒材料的部分透氣防毒衣問世并裝備部隊。從技術角度看,采用外部制冷的微氣候調節系統能從根本上解決隔絕式防毒衣穿著舒適性的問題。
4.個體防護裝備向多功能一體化方向發展
核生化恐怖襲擊,不止包括有毒化學品的泄漏、核輻射、生物細菌的傳播,往往還伴隨著爆炸和大火。為保障防護官兵在事發區內安全高效地作業,個體防護裝備不應該只具有對核生化的防護功能,因此需要研究防毒面具和防毒服的多功能化,如防毒面具增加了防槍彈,防爆炸碎片等功能,安裝了飲水裝置,改進了面罩結構,有效地解決了面具與光學觀測器材和通訊器材的匹配問題;防毒服增加了防碎片、阻燃、防火、拒油防水等功能,并向與戰斗服結合成一體的方向發展。
5.對個體防護裝備增加配套設施
核生化恐怖襲擊可能發生在夜晚或產生有大范圍的濃煙,使得能見度很差,防化官兵在事發區內視線受到很大的影響。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在面具上增加照明器材或熱成像儀。另外,由于現場充斥著爆炸聲、警報聲、人的哭喊聲、建筑物的倒塌聲,非常嘈雜,如果僅靠通話膜傳遞聲音來進行通話是不行的,可在面罩內加麥克風以加強面對面通話。而且為了與救援指揮部及時溝通和有效通信,可在面罩內置有線/無線電傳感器,以實施有線通信與無線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