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小鎮青年成為電影春節檔的觀影主力,三四線城市電影票的價格也已經遠遠高于一線城市時,觀影下沉現象已成定局。這一現象似乎為網大市場打開了新的思路,讓其和院線電影一樣,也開始玩起了“檔期”這個概念。
雖然愛奇藝是在今年才正兒八經地推出了“爆喜電影院”,在過年期間集中推出一系列喜劇電影,并公布了一份“春節片單”。無獨有偶,優酷也同樣在今年推出了“網絡院線新春特供”的服務,并大力宣傳自己的主打賀歲片《唐伯虎點秋香2019》。
然而,頭部網絡平臺從去年開始,就已開始試水網大“春節檔”。愛奇藝在去年春節假期里共上線18部網大,同期的優酷上線了2部。而今年,在各大平臺公布的春節檔片單中,愛奇藝有9部,優酷有6部。芒果TV也在春節檔期內上線了2部作品。雖然總數減少,但分布更加平均。
喜劇電影和動作電影仍舊是“春節檔”網大的主力。除了有各個平臺主打IP的續集電影外,對于西游這個經典IP的改編和運用在今年格外火爆。
2月1日,三部西游題材的網大同時在愛奇藝、優酷以及芒果TV上線。其中兩部是在傳統西游故事上的延展,將場景分別定在了火焰山(《齊天大圣之火焰山》)和海底龍宮(《齊天大圣之大鬧龍宮》)。
芒果TV的《八戒降魔2萬妖之王》則以豬八戒為主角,讓其投胎重生,和凡人組隊打怪。雖然側重點各有不同,但三部西游題材作品的口碑和播放量都反響平平,也依舊沒能擺脫網大作品情節簡單,笑點粗糙的老毛病。
此外,由王晶監制的《唐伯虎點秋香2019》走的是劇迷穿越到原劇里的套路,雖然有電影原班人馬出演,但并未在原作基礎上有太多的創新,更像是一部“吃老本”的喜劇作品。
最終以930萬的分賬票房,成為網大“春節檔”冠軍的《濟公之降龍有悔》則仍舊由陳浩民和林子聰搭檔出演,并在臺詞中融合了年輕觀眾喜愛的嘻哈元素。作為一個成熟的喜劇IP,濟公系列在人設以及劇情上相對于別的作品,都更為流暢自然。
對于網大來說,“春節檔”的戰線,今年似乎拉得更長。優酷的《唐伯虎點秋香2019》在1月25號便上線,此后的幾部,都有意避開院線春節檔競爭最激烈的幾天,選在假期后半程上線。
而愛奇藝則很有作為頭部網絡平臺的底氣,從大年初一至初三,幾乎每天都有影片上線。并在春節假期七天結束后,仍在陸續上線春節檔影片,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
一前一后,今年網大“春節檔”的時間幾乎長達一個月。然而從效果來看,網大“春節檔”有生造概念之嫌。
網大的“春節檔”很大程度上只是一個宣傳噱頭,而這一聲吆喝實際上能為網大帶來多少收益?去年的網大春節檔冠軍《濟公之英雄歸位》,總點擊量9449.68萬,最終,累計票房超過2000萬,在愛奇藝全年網大分賬榜中排名第四。而同系列的《濟公之神龍再現》在8月上線,分賬卻高于前作,排名第三。
這不禁讓人發問,網大需不需要檔期?當網大初成氣候,這個問題便不可避免。有觀點認為,網大不需要盲目模仿院線電影,建立檔期的概念,而更應該利用自身獨有的,觀影時間和觀影地點的靈活性。
但同時,成本相對院線電影普遍較小的網大,單打獨斗始終不如集合作戰。在一段時間內,以一個統一的宣傳口號,集中推出一系列作品,影片之間的協同帶動作用,是有可能高于單篇的效果的。
網絡是一個開放而多元的平臺,這個平臺上存在著無數的小眾市場,作為網絡的產物之一,如何精準地定位自己的受眾,獲得屬于自己的小眾市場,對于網大來說,可能是要比“出圈”,或是制作“爆款”更加重要的課題。因此,針對不同類型網大所吸引的不同受眾群體的特點,平臺完全可以嘗試為某一個類型的影片,量身打造一個“春節檔”,或是一個“黃金周”。愛奇藝曾推出的“東方奇案季”,便是一次嘗試。
網大在剛剛誕生之時,便和山寨,跟風等現象糾纏不清。如今,雖然在內容上網大已經不用再借勢院線電影,但在營銷層面,它卻仍舊在模仿院線電影的套路,缺乏本質上的創新。
就像借勢“春節檔”展開線上線下宣傳活動的網大,雖然獲得了足夠的關注,但從結果來看,今年的“春節檔收入最高的影片,相比去年分賬票房下跌了300多萬。此外,長達一個月的“春節檔”;以及提前春節十天上線的“賀歲電影”,都不免讓網大今年沖擊春節檔的姿態顯得有些尷尬。
隨著網大的規范化、精品化,甚至未來會達到的工業化。選擇特定的時期,進行一系列的上新和相關的營銷活動,也許會是未來的趨勢之一。因此,對于“春節檔”和“黃金周”等依據線下影院流量變化,而設定的傳統檔期概念,網大真的不需要這么拼。
【文/一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