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年多,相信很多人都聽說了“百億補貼”這個詞。這也是2019年的電商江湖中掀起的一股新消費浪潮,各大電商在浪潮之巔展開了新一輪的較量。
而對首倡者——拼多多而言,“百億補貼”并非只是一句口號,更是一種別出心裁、引得各方跟進的創新思維。從根本意義上來說,它是一種立足長遠的戰略選擇。
“百億補貼”于2019年6月初夏面世,那是拼多多首次以重量級選手的身份逐鹿“618大促”。
在此之前,拼多多已在三年時間內迅速成長,并于2018年登陸納斯達克,一躍成為中國電商“第三極”。在阿里、京東雙雄縱橫多年的時代,是電商界的一個奇跡。
當一眾玩家紛紛從“拼購”或是“下沉市場”上做文章時,拼多多補貼100億現金,開啟“百億補貼”活動,讓所有商品會在成本價的基礎上,平臺再補貼 5%-50%,售價都低于市場價。
有人甚至將拼多多稱之為“價格屠夫”。
研究一圈“百億補貼”專區的產品之后就會發現,這里面商品價格是真的低(溫馨提示:臨近過年,目前“百億補貼”專區的部分商品為預售模式,暫不發貨)。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蘋果手機。
打開拼多多APP進入“百億補貼”活動,你會發現,原本定價6801元的iphone11,在領取了平臺的補貼之后,只需要4799元;同樣,像iphone11 pro和iphone11 pro Max也都有很明顯的降價。
在“百億補貼”下,公開銷售當天,iphone11系列手機的銷量同比增長20倍,同比2018年翻了12倍。即便是平日,在拼多多平臺購買蘋果手機,也已經成為了眾多消費者的新潮流。
過去一年我們討論較多卻“望價興嘆”的茅臺,也在“百億補貼”之列,43度飛天茅臺,補貼后僅819元一瓶。
除了蘋果和茅臺,“百億補貼”活動還有戴森、花王、惠普、阿迪達斯、迪奧等諸多大品牌,覆蓋了手機數碼、美妝產品、家電、百貨、運動、辦公等幾乎所有品類。甚至褚橙系列、智利車厘子、越南青芒、東北優質大米、品牌牛羊雞肉等各地特色農產品在這里也都能找到。
可能很多人會有擔心便宜買不到好貨。
但其實,在保障商品品質上,拼多多“百億補貼”也做了很大的努力。
除了有前期的品牌授權、商家入駐審核等多個保障機制之外,拼多多還聯合中國人保財險推出“正品保證保險”,所有百億補貼范圍內的商品都有能享受到“正品保證保險”,支持商品鑒定,一旦發現是假貨,即可發起理賠,假一賠十不廢話。“100%正品”的承諾,絕不是一句口號!
拼多多就是通過這種“低價+大牌”,且商品不限量,人人都能買,不用拼手速的方式告訴消費者:正品好貨,我也可以。
春季期間,拼多多“百億補貼”推出“春節不打烊”專場,里面的商品照常發貨,過節買不停!
拼多多發布的2019年Q3財報顯示,拼多多第三季度實現營收75.139億元,較2018年同期的33.724億元同比增長123%。在線營銷技術服務收入為67.114億元,較2018年同期的29.741億元同比增長126%;交易服務收入為8.025億元,較2018年同期的3.983億元同比增長101%。綜合呈現營收穩步增長態勢。
此外,第三季度,拼多多經營虧損為27.92億元,較2018年同期的12.695億元有所擴大。而這主要源于拼多多的“百億補貼”策略。
這說明拼多多的“百億補貼”并非空話,而是落到了實處。
當然,作為首倡者,拼多多在上線“百億補貼”后,也獲得了實質性的回報。
截至拼多多發布2019年Q3財報時,“百億補貼”入口的日活用戶已突破1億,參與計劃的國內外品牌已超過2800家,補貼商品也超過23000款。
同時,拼多多平臺活躍買家數已超5億,創上市以來最大單季增長。
很多消費者也已習慣通過“百億補貼”用低價買到自己需要的大牌商品,網絡上,與“百億補貼”最常聯系在一起的短語是“真香”,其次是“能上車嗎?”,而排名第三的是“拼爹爹”。
很多人也不再通過各種海淘網站或者人肉代購跋山涉水買買買,甚至退出了代購粉絲群,轉而通過拼多多“百億補貼”來挑選國際頂尖品牌,買下來之后,甚至會比商品在原產國的售價還要便宜。
而春節將至,拼多多“百億補貼”又給眾多消費者提供了品類繁多的年貨,百年老字號東來順羊肉、褚橙云冠橙、伊賽牛肉、智利車厘子及越南青芒……都在平臺的熱推。
這激發了超4億人參與持續27天的年貨節,越來越多消費者選擇一站式“備齊年貨”。拼多多數據顯示,“年貨節”期間,平臺GMV超千萬的爆款單品即接近200種。“真心”、德芙等休閑食品、各產區的優質地標農貨、智利車厘子和泰國龍眼、品牌牛羊肉與海鮮禮盒等,位列今年最受歡迎農產年貨。
可以看出,拼多多“百億補貼”已成了一種新消費浪潮。
拼多多發起的“百億補貼”還引來了一大波友商的跟進,甚至成為不輸“直播”的一種“現象級”的存在。從2019年開始,不搞“百億補貼”的電商已經OUT了。
電商市場的補貼早已有人為之,并不是什么新鮮事兒,那為什么拼多多的“百億補貼”就成了創新呢?
以往,很多電商平臺發放的補貼形式主要以“類別”為單位,因此消費者為了達到使用優惠券的條件只能無奈湊單,到最后發現自己的實際開銷遠遠大于預算。
最后,盡管消費者獲得了優惠,但是心底總是有些怨言!
另外,同樣飽受詬病的還有“部分XX商品可用”和“限時限量”的套路。前者讓消費者每次都會感到窩火,明明同一個菜單頁卻參加的活動各不相同,結果就是消費者永遠不能按照自己的偏好達到優惠券的使用條件;至于說后者,絕大多數人從沒搶到過。
拼多多抓住了這個痛點,避開了一切套路,簡單粗暴地將資金直接用于補貼用戶,這種更方便、更簡單的方法,一下子就得到了消費者青睞。
通過“百億補貼”,拼多多也開啟了其“品牌向上”戰略。
創立之初,拼多多用了一套“社交+電商”的打法,增強了消費者信任感,降低獲客成本并提高了商業知名度,從而在已趨于成熟的電商界投了一顆“重磅炸彈”,成功扎根在五環外。
在“下沉市場”站穩腳跟后,拼多多看到了中國有龐大的中產階級群體,消費升級的潛能巨大。于是開始飚進一二線城市,向高端目標人群進軍。
如果將品牌看作金字塔,那么在五環外,拼多多早已建好了塔基,而“百億補貼”計劃正是沖著塔身而來。
但一二線市場早已被巨頭們瓜分殆盡,如何打進去是一個問題。
拼多多摸清了用戶最根本的需求,一二線中的人群雖過上了小康生活,但是“向上的力量”是每個人渴望的,買套2000元+的護膚品,4000元+的手機,并不是一個大的開支,但很多人可能需要慎重考慮和思索,且需要精打細算。
于是,拼多多用“百億補貼”將優質大牌以平民價提供給消費者,從而打通向上進攻的通道,實現自身的躍升。
(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