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1月2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中鐵總、交通部和國家鐵路局,正式發布《鐵路“十三五”發展規劃》(下稱《規劃》)。
《規劃》內容太多,本號提取兩個重點內容加以分析(詳細規劃內容可以點擊本文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
1、該《規劃》提出,要在全面貫通“四縱四橫”高速鐵路主骨架的基礎上,推進“八縱八橫”主通道建設,實施一批客流支撐、發展需要、條件成熟的高速鐵路項目,構建便捷、高效的高速鐵路網絡,拓展服務覆蓋范圍,縮短區域間的時空距離。
2、該《規劃》也提出,要防控債務風險。要加大對鐵路項目地方出資能力的審查力度,充分評估鐵路項目建設可能帶來的地方政府債務和風險隱患,合理控制建設規模和節奏,嚴控地方政府債務增量,嚴禁通過PPP等形式違法違規變相舉債。
先說第一點。更多機密內幕請點擊文中圖片!
鐵路“十三五”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5萬公里,其中高速鐵路3萬公里,分別比“十二五”末期增加2.9萬公里、1.1萬公里,年均增速分別為4.8%、11.6%。這表明“十三五”時期高鐵仍快速增長,但是整體鐵路里程增速不是很高。
數據顯示,截止到2014年年底,中國鐵路運營里程為11.2萬公里,位居全球第二,排在第一的美國2014年的鐵路運營里程高達22.5萬公里。
最新數據顯示,截止到2016年年底,中國鐵路運營總里程達到了12.4萬公里,兩年的時間里增加了1.2萬公里,速度不慢,但與美國的鐵路總里程相比,還是差了一大截。這主要是因為,中國目前的發展重心在高速鐵路上。
上圖是2015年年底世界高鐵里程排名,中國的高速鐵路運營里程位居全球第一。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高鐵運營里程超過2.2萬公里,占全球高鐵運營里程的65%。
高鐵已經成為了中國的一張名片,被稱為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高鐵的快速發展,帶動了中國內陸城市迅速崛起,尤其是一些強省會城市。
當年,鐵路的迅速發展,改變了城市發展的格局,石家莊、鄭州憑借著鐵路優勢,將保定、開封的省會頭銜搶入囊中。新一輪的高鐵布局,也勢必會改變現有的城市格局,帶動新一輪的城市競爭。
新規劃在已基本實現的“四縱四橫”高速鐵路主骨架上,繼續推進“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的發展。這16條通道分別是:沿海、京滬、京港(京九)、京哈、呼南、京昆、包海、蘭廣、綏滿、京蘭、青銀、陸橋、沿江、滬昆、廣昆、廈渝通道。
共涉及全國86個地級市以上城市:
直轄市與特區:北京、上海、重慶、天津、香港、澳門
內蒙古:呼和浩特、包頭、呼倫貝爾
黑龍江:哈爾濱、綏芬河、牡丹江、齊齊哈爾
遼寧:沈陽、大連、丹東
吉林:長春、延邊州
河北:石家莊、秦皇島、衡水、張家口
江蘇:南京、南通、鹽城、揚州、淮安、徐州
浙江:杭州、寧波
山東:濟南、青島、東營、煙臺、濰坊、臨沂、菏澤
廣東:廣州、深圳、珠海、湛江
河南:鄭州、商丘、焦作
湖南:長沙、常德、邵陽、益陽、永州、張家界
湖北:武漢、黃岡、襄陽、宜昌、十堰
江西:南昌、九江、贛州
安徽:合肥、蚌埠、阜陽、安慶
福建:福州、廈門、莆田、龍巖
山西:太原、大同
四川:成都、達州、遂寧
陜西:西安、延安、寶雞
甘肅:蘭州
寧夏:銀川
青海:西寧
新疆:烏魯木齊
廣西:南寧、北海、防城港、桂林
云南:昆明
貴州:貴陽
海南:海口、三亞
臺灣:臺北
規劃還列出了“八縱八橫”的高速鐵路重點項目,也即國家大干線。比如建成北京至沈陽、北京至張家口至呼和浩特、大同至張家口、石家莊至濟南、濟南至青島、鄭州至徐州、寶雞至蘭州、西安至成都、商丘至合肥至杭州、武漢至十堰、南昌至贛州等高速鐵路。
另外要建設沈陽至敦化、包頭至銀川、銀川至西安、北京至商丘、太原至焦作、鄭州至濟南、鄭州至萬州、黃岡至黃梅、十堰至西安、合肥至安慶至九江、徐州至連云港、重慶至黔江、重慶至昆明、貴陽至南寧、長沙至贛州、贛州至深圳、福州至廈門等高速鐵路。
以上重點項目涉及到的城市,都是始發站或者終點站,相比于其他城市,更能獲得高鐵帶來的利好。
當然,在“八縱八橫”高速鐵路規劃中,獲得最大的利好的,依然是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這告訴我們,規劃永遠跟著權力走,未來最有潛力最值得看好的,仍是權力中心城市。
從上圖星羅密布的高鐵路線可以看到,線路交匯的點無一例外都是有權力的城市。
若要分個等級,線路最密集的幾個城市有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深圳、重慶-成都、西安、武漢、鄭州,這10個城市是高鐵時代的交通霸主,其中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深圳、重慶-成都是國家未來重點打造的國際綜合交通樞紐。
其次是長沙、南京、杭州、合肥、南昌、太原、蘭州、石家莊、昆明、南寧、貴陽、廈門,共12個。
最后是濟南、青島、福州、徐州、沈陽、銀川、三亞、海口,共8個。
從高鐵規劃還可以看到,絕大多數是內陸城市,高鐵線路最密集的也大都是內陸省會城市。這意味著,高鐵時代里內陸省會城市將全面崛起,接棒海運城市的發展勢頭。
接著看第二點。
本次規劃特別強調了,防控債務風險,在推進八縱八橫骨干網建設時,要量力而行,合理控制建設規模和節奏,嚴控地方政府債務增量,確保建設時機、建設標準等與發展需求、籌資能力相適應。引導地方政府按照相關規定開展 PPP 項目,嚴禁通過 PPP 等形式違法違規變相舉債。加快鐵路優質資產盤活,對具有較好收益預期的高鐵,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推進債轉股。
意思很明顯,官方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態度更審慎。11月13日,中央交通包頭市的地鐵項目,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高鐵的建設需要從各城市的實際需求、人口結構、規模效應出發,不能盲目投入。國家干線以及一些必須要建設的項目,繼續加快建設,很多太超前的項目,可能暫時會砍掉。
此外,政府將鼓勵采用股權投資方式推進鐵路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社會資本參與鐵路建設。這對于帶動實體經濟發展,提高民間資本效益都是利好。
延伸閱讀:
來源:智谷趨勢(zgtrend),作者: 宇庭
中國也許擁有這個世界上最野心勃勃的一群市長,他們正在進行一場打造超級城市的競賽。
把這場比賽拉進公眾視野的是即墨市副市長。8月15日,在接受青島電視臺的采訪時,他明確表示,即墨撤市建區已上報國務院,正等待批復中。
事實上,這算不上新聞。自1996年起,中國的大城市們就掀起了一輪新圈地運動。它們正努力建造這個星球上最密集的超級都市群。
上圖:
來源:新一線城市研究所
01
未來的競爭是大城市間的競爭?
你知道,從2010年到現在有多少個縣(包括縣級市)進了城?
綜合民政部發布的數據以及媒體的統計,從2010年至2016年底,中國大城市展現了驚人的包容力,市轄區數量從853個增加到954個,6年時間足足增加了101個區。
而且城市加速度擴張,最近的三年半,就增加了81個區。
相應的,新增了多少個市轄區,也就意味著有大致相同數目的縣消失了。
中國市轄區數量變化(數據來源:中國民政部公告)
即墨現在正翹首以待融入青島。而剛剛過去的8月11日,浙江省公布臨安撤市建區,成為杭州市的第十區。
02
大城市大聚集的趨勢明顯
這是一張杭州城市發展的動圖,新增加的第十區,面積為3124平方公里,相當于過去杭州市區面積的四分之三。它的加入讓杭州市區猛增到8000平方公里,一舉超過上海。杭州全市總面積擴展至1.66萬平方公里。看現在誰還敢說杭州小?
更重要的是,三年前杭州才剛剛把富陽市變成了杭州的第九區。杭州的動作是否代表了中國大城市變化的趨勢?
來,看圖。
一線城市早已成為“無縣市”
深圳在2011年率先成為“無縣”大都市,目前下轄10個區,總面積1996.85平方公里。
3年后,廣州讓從化和增城成為第9、第10個市轄區,總面積擴大到7424.4平方公里。
北京2015年加入“無縣市”俱樂部,坐擁16個市轄區,總面積1.6萬平方公里。
上海是一線城市的最后一個。2016年,上海老大哥終于將崇明縣變成區,從此成為擁16區的大都市。總面積6340平方公里。
“新一線”不甘落后,擴城加速
相比一線城市,中國新一線出手甚至更早。
武漢其實在1990年代末就實現了“無縣化”,比一線城市早得多,目前下轄13個區。
廈門緊隨武漢的步伐,2003年10月最年輕的翔安區正式掛牌,自此廈門下轄6個區,成為“無縣化”城市。
南京的進化只比深圳稍晚,2013年2月,溧水縣、高淳縣撤縣設區,南京由原11區2縣,精簡為11區。
2016年,西安撤戶縣設鄠邑區,2017年代管西咸新區。
同年,天津撤薊縣為薊州區,實現“無縣化”,下轄16個區。
同一年年底,成都實現郫縣和雙流撤縣設區,并在2016代管簡陽。
最新的動態就是2017年6月,湖南政府公開答復,已提交長沙縣撤縣設區申請。
2017年8月,青島傳出即墨撤市設區消息。
……
954個地級市的市轄區。按照這個趨勢,市轄區的數量破千上萬指日可待啊。
很多地方懷著期待的目光,渴望加入縣(市)改區的陣營。
據此,我們可以做一個大膽猜想:未來將有更多的新一線加入撤縣(市)設區陣營,甚至有更多城市像武漢、廈門、南京、天津一樣實現“無縣化”。
03
做大區域核心城市群,形成中國的大都市圈
撤縣設區,不是行政區劃的簡單變化,它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最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城市化水平,促進經濟發展。
直白點說,最明顯的就是擴張城區面積,進行資源調配和功能轉移。
這一輪城市擴張,要么屬于區域中心城市,希望能夠進一步突顯大城市的帶動效應,把自己進一步做大做強的,比如杭州、成都、西安……
還有就是城市面積有限,因為城市發展速度快,導致城市增長后勁不足的。青島、長沙屬于這方面的。青島市市區面積為3293平方公里,在新一線城市中,屬于比較小的。加上即墨的1780平方公里,應能夠保證青島未來的發展需要。
長沙縣融入長沙市則可以讓長沙城區面積翻近一倍,從原來的1938平方公里,再添1749.5平方公里,擴張到3687.5平方公里。
總之,這一輪的城市擴展,表現出的力度前所未有。由于新增城區,都屬于傳統上的郊區,遠離城市中心,面積又遠遠大于市中心行政區,這使得這些城市發展多了無數的可能。
當然,這并不是說,撤縣(市)設區比例越大的城市,城市化就更明顯。
據新一線研究所的報告顯示:
2014年,在所有一線和新一線城市中,建成區(即真正城市化區域)與市轄區面積比最高的是深圳市(0.45),最低的是重慶市(0.04),而其他絕大部分城市都低于0.20。
城市市轄區面積越來越大,但建成區的比例卻并沒有因此升高,主要是因為中國的縣與縣級市本來就是以農村為主導形態的區域,建成區的覆蓋范圍并不大。
城區面積擴張,一方面可以大幅增加所在城市的發展空間,自然就擴大了城市的功能覆蓋和輻射。
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從全市角度配置資源。以上海崇明撤縣設區為例,崇明縣本身一個島嶼,區劃調整可以提升崇明在上海全市的地位,也能讓上海市級的資源、資金能更多地向崇明輻射,加快區域發展。
歸根結底,撤縣(市)設區,可以做大區域核心城市都市圈,促進城市均衡發展,增大城市話語權和競爭力。
你的家鄉,正在大躍進,還是在掉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