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師:您好!
自從上了您的課,有意無意的會想到批判性思維,并主動在很多報道里面“挑骨頭”。但是遇到一個問題,雞蛋里面挑骨頭其實或多或少都能找出來,但是如何判別挑出來的問題是真的問題所在而不是一種“吹毛求疵”呢?這個有評判標準么?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比如說一般寫文章,“據調查顯示”、“據研究顯示”會讓人產生什么樣的研究、什么樣的調查這類問題的深究,那豈不是一旦寫到涉及研究和調查的文章就要將整個研究過程和調查過程詳細羅列出來么?那是不是意味著諸如新聞報道、網絡報道都不嚴謹,都是有問題的嗎?
第三個問題,關于“批判性思維”有什么好的推薦書籍么?
謝謝!
XX你好:
你提出了幾個非常有價值的問題,我們一起來探討。
關于如何判斷挑出來的問題是“真問題”,首先我們需要來定義什么是“問題”。一般來說,問題有兩類。一類是不符合邏輯推理的,比如證據存在漏洞、統計數據存在樣本問題——這些比較容易判斷;還有一類是邏輯本身存在謬誤,例如誤將必要條件當做充分條件等等,這些你在學習過邏輯之后會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傮w來說,第一類的問題一般是質疑論據對結論的支持,我們只能對結論持懷疑態度,要證明或者推翻它,還需要更進一步的論證(即論據不足),這也正是論證有效性分析題和邏輯里面的“支持”、“削弱”、“評價”等題型所要考察的思維。第二類問題,是你對結論本身持有反對態度,例如我們很多人并不覺得朝鮮所實行的社會主義、主體思想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這時候人們會傾向于只看結論而忽視論據本身的作用——或者說,我們不認為論據可以充分地證明結論,有時候我們并沒有覺得證據有什么問題,那么可能是作者故意隱瞞了一些對觀點不利的證據。這時候我們要小心,因為這種反對態度可能涉及價值觀判斷,對于前提的一些隱含假設的質疑等等。那么我們需要仔細思考與作者在價值觀上是否有分歧,在隱含假設上是作者故意進行了邏輯曲解還是我們沒有了解這些假設。要正確地批判這類問題,需要回到第一類問題的判斷方法上來。
舉例來說,假如你的同事之間盛傳:由于市場不景氣,公司運作困難,下個月大家的工資普遍下調20%,不同意者可以提出辭職。顯然我們對于結論不會贊同。這時候你可能會補充一些老板故意沒有提及的問題,例如他剛買了新房子,他昨天請客還花了四萬多塊……你需要審視這些自己補充的證據背后的原因:買房子也許只是為了資產保值、請客也許是為了防止更大的損失;此外你還要思考這個決定背后隱藏的假設:也許老板就是想要沒有法律風險的裁員,他認為員工工資下調20%是不可承受的;也許他只是想保留忠心耿耿的骨干,他認為通過這種方法可以篩選人員看出人的品行;甚至,這個傳言可能只是老板故意放出的,而并不會真正實施,這樣下個月工資只下調10%大家就會感覺很幸?!@時候你去找老板,讓他進一步證明“公司運作困難”需要提供足夠的數據支持,就毫無意義了——這正是第一類問題所思考的角度(證據不充分)。
但是總的來說,要善于把各類問題從第一類問題的角度去思考,不要急于證明結論是什么,重要的在于論證過程,這在與人發生觀點沖突時,更容易從比較客觀冷靜的角度理清思路。當然,如果你就是決策者,下結論也是必須的,所以我們知道,做結論真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你很難讓那些與你有價值觀沖突的人理解你的決定,即使你已經把道理講得很清楚了。這也證明了為什么一個創業團隊,項目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團隊本身。
我有點兒啰嗦,下面簡略回答第二個問題。
“那豈不是一旦寫到涉及研究和調查的文章就要將整個研究過程和調查過程詳細羅列出來么?”這個觀點我贊同,詳細程度要根據你寫文章的重要程度來確定。比如寫論文、做市場調研報告,就要很嚴謹。新聞報道、網絡報道不一定不嚴謹,只是可能由于篇幅所限沒有詳盡公布而已。浦東開建迪斯尼項目,經過了十年論證,一票人夜以繼日地為此忙碌,他們的研究成果你很難從媒體獲得,所以有的時候也沒必要讓自己太累,除非這是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的。
總之,在面對傳媒的時候,沒有那么一種方法,讓你可以很簡單地判斷一個觀點是否獲得了很好的支持。但是一般來說,我們的思維中都會有些偏好,即價值觀假設,所以對有的信息持保留態度,對有的信息持接受態度?!艾F在的股市充滿機會”、“郭沫若是大文學家”,這兩個觀點你有什么態度?其實你態度的背后是自己的偏好——與其說我們是批判各種觀點,不如說我們在判斷觀點的時候不斷批判自己的思維方式。這也正是批判性思維的要求:以更高、更嚴格的標準來思考,以達到更好、更全面地思考、進而作出決策的目的。
關于批判性思維的書籍,如果是方法論,可以看看麥肯錫的《學會提問—批判性思維指南》、《走出思維的誤區》;如果是想看別人怎么做的,可以看看時評類文章。
由于信息不對稱的客觀存在,我們的思維不一定完美,但是要盡量客觀。這就是我們能做的。米蘭昆德拉引用猶太諺語說: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但我們可以說:上帝笑就讓他笑去吧,我們還是要憑借盡量好的思考去避免犯更多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