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一個沒完成的小系列,但也敝帚自珍,故此轉發備份。
1、當時,老子忽然想要東歸故鄉,不再西步流沙,也不北漂破冰,更不南渡下海。他放棄了對大道的追求,決定以平常心面對世界;他收斂了化胡的宏圖大愿,決定隱姓埋名,做一個普通人;他不再倒騎青牛,而是像一個老農一樣,牽著青牛返回。
經云: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
2、當時,老子再次來到函谷關。函谷關令已不再是尹喜,沒有誰能認出老子——因為他已經收斂了騰騰紫氣。實際上,函谷關上一直流傳著紫氣東來的傳說,他們一直等待紫氣的東歸,但他們一直沒有等到——老子已經牽著青牛,悄悄回到關內。
經云: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3、當時,老子返回故鄉,誰都不認識他。此時,季札、孔子已逝,文子南行未歸,莊子尚未出生。但老子并不寂寞,他結草為庵,又在草庵前辟了菜園,種上自己喜歡的果蔬。他不再布道,不寫字,也不畫符。村上的人漸漸熟悉了這個老頭,但不知道他是圣人。
經云:道隱無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4、老子歸來時,舊宅的遺址早已無處尋覓,好在老子的鄉音一生未改,村民又疼惜他年老,才答應他在村里定居。為了不打擾別人,老子在全村最偏僻、最荒蕪的地方落戶。但老子非常喜歡,因為他可以有足夠的時間靜思,也可以借機強健筋骨。
經云: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5、老子背靠山巖,東依喬木,構建草庵;又挖出一個水道,讓泉水從屋前流過。老子知道家園并不是一下子就能蓋好的,好在有山洞和樹穴可以寄身,所以他并不著急,他慢條斯理地經營著他這片小天地,每天勞動但不致疲憊。
經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