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云:“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這估計就是我國設立養老保險制度的意義所在吧!據了解,預計到2040年,全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達25.62%。較1990年比重差不多高出了近5倍。顯然,如何妥善應對老齡化快速推進“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的問題,關系到我國社會穩定協調發展的重大課題。然而,農村的養老政策更加備受大眾所關注。
2017年最新農村戶口養老保險政策中指出,只要參加新農保,農民們都能按月領取養老金,更有集體補助和政府補貼。和小編一起看看都有哪些惠民之舉呢?
1、 特定農民不用繳費也可領取基礎養老金。在新農保實施時,年滿60周歲的,其符合參保條件子女已參保的,無需再繳費,即可領取基礎養老金。
2、 享有高齡津貼。70歲以上農民,可享有高齡津貼,年齡越大補貼越多。
3、 失地農民享有與城鎮職工同等的養老金。2017年失地農民的養老金已經提高到與城鎮職工的養老金一樣了。
4、 養老金可跨地轉移。在外地務工的農民單位所繳納的養老金可轉移農村老家。回鄉后能在農村領取無需因領養老金而來回奔波。
5、 養老金可繼承。對于參保人死后養老金沒有領完的,個人存儲額余額的部分可一次性支付給法定繼承人!
6、 可一次性補繳養老金。男性年滿60周歲,女性年滿55周歲(一次性繳交15年的應繳金),最高每月可獲得1300元的養老金,若選擇不繳交的,如第一點,可獲得基礎養老金。
對于上述第6點,小編想說雖然一次性繳清應繳費每月可能獲得1300元的保險金,但一次要付出近10萬元的費用,對于農民朋友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費用,不過,在小編看來農民朋友們的身體相對都比較好,細細算下還是很劃算的!最后,小編想提醒下大家,雖然國家在養老的問題上不斷的推出新政策,但父母是自己的,我們要好好的善待自己的年邁的父母,讓其能度過一個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