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感染病科 尹有寬 主任醫師 擅長:診治乙、丙肝、PBC等免疫性肝炎、脂肪肝、酒精肝、原因不明ALT升高和原因不明的肝硬化、各種肝硬化、重癥肝炎、阻斷乙肝母嬰傳染、甲胎蛋白升高等病,對長效干擾素、普通干擾素和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韋和替諾福韋等抗病毒藥應用和病毒基因變異耐藥處理經驗豐富
丙氨酸氨基轉氨酶(谷丙轉氨酶或GPT或是ALT)和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谷草轉氨酶或GOT或是AST)存在于肝臟、心肌或骨骼肌中。肝細胞或肌肉等組織損傷或壞死,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肝硬化活動期或膽道疾病發生時,都會使血液中的谷丙轉氨酶升高。谷丙轉氨酶是轉氨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它也是肝功能檢查中一種常見的檢測指標。檢查谷丙轉氨酶可以判斷肝臟是否出現了問題,但需要進一步檢查明確病因(病毒性、酒精性或免疫性)。轉氨酶ALT是決定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療的重要臨床依據,乙肝病毒攜帶者一旦出現肝功能異常,排除其他原因后明確病情進展為乙肝患者時,應考慮進行抗病毒治療。谷草轉氨酶(AST)位于細胞線粒體中。AST升高的意義在診斷肝炎方面與谷丙轉氨酶(ALT)相似,在一般情況下,其升高幅度不及ALT,如果AST值高于ALT,說明肝細胞損傷、壞死的程度比較嚴重。如果測定其同功酶則意義更大,輕度肝損時僅有ASTs升高,而重度損害則ASTm明顯升高。谷丙轉氨酶與谷草轉氨酶比值引的大小在判定病情發展程度時有重要意義。早期肝硬化及肝硬化患者的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比值均在1.0以下。一般來說,病程短、肝細胞實質損害輕、預后較好者,通常表現為谷丙轉氨酶升高顯著,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比值大于1.5;病程長、慢性化程度高、肝細胞實質損害重、預后較差者,通常表現為谷草轉氨酶顯著升高,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小于1.0。臨床表明,各種肝功能指標中,以ALT、AST能敏感地提示肝細胞損傷及損傷程度,反應急性肝細胞損傷,以ALT最敏感,反應肝細胞損傷程度,則以AST較敏感,在急性肝炎恢復期,ALT正常,而r-GT持續升高,提示肝炎慢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