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時間療法和光照療法:時間療法即讓患者在一段“自由時間”里按照既定的睡眠時間表來安排睡眠。所謂的光照療法就是讓患者處于光亮環境中,按照既定的時間和周期(該周期是依照人體覺醒-睡眠節律而設計的)進行光照治療,該方法對調節患者的生物鐘比較有效,非常適合用于治療晝夜節律失調的患者。
2、中新浩太空漂浮療法:療養者進入新浩牌太空漂浮睡眠艙中,可在潛意識里重新獲得在母體中的安全感,感悟生命回到胎兒平靜的睡眠狀態,完全進入“忘我”境界。這項體驗無任何風險,讓身體托浮在自然浮起的狀態下深度放松,快速地恢復疲勞達到緩解失眠的癥狀。
3、物理治療:物理因素通過對局部的直接作用,和神經、體液的間接作用引起人體反應,調整血液循環,改善營養代謝,提高免疫功能,調節神經系統功能,從而進一步改善睡眠障礙。常見的物理療法包括電療法、聲療法、磁療法以及光療法等。
4、中藥熏蒸療法:失眠者躺入到新浩牌中藥熏蒸機內,然后通過新浩牌中藥熏蒸機的物理熱效應和藥療效應的雙重作用,從而使神經系統得到強制鍛煉,調節植物神經功能,有效緩解神經衰弱,改善和提高睡眠質量。
5、刺激控制療法:刺激控制療法是一套幫助失眠者減少與睡眠無關的行為和建立規律性睡眠-覺醒模式的程序,是美國睡眠醫學會推薦的為治療入睡困難和睡眠維持困難較好的非藥物療法。
主要操作要點:堅持在固定的時間起床;除睡眠和性生活外,禁止在床上看電視、吃東西、讀書,不要帶著焦慮上床,床只用于睡覺;如果上床后30 min不能入睡,起床去別的房間放松自己;不要躺在床上強迫自己入睡,只在想睡的時候上床。
6、心理治療:多數睡眠的發生和持續與心理社會因素有很大關系,如果這種刺激因素長期存在,睡眠障礙會慢慢發展成慢性睡眠障礙,因此,對睡眠障礙患者應進行早期心理干預。環境改變,溫度過冷過熱,床墊過硬過軟,被子過重過輕都可以對睡眠產生影響。
此外,有研究顯示,通過心理疏導、背部按摩、音樂療法、暗示、冥想等方法可促進身體和精神放松,提高睡眠障礙患者的睡眠質量。
7、認知行為療法:可通過糾正睡眠障礙患者對于睡眠和睡眠不足的錯誤認識,減輕焦慮癥狀,改善患者睡眠。研究表明,認知行為療法在縮短入睡時間和維持睡眠這兩方而均有明顯的療效。
8、生物反饋療法:生物反饋療法是一種引導機體進行放松的方法,通過自我調節,降低自主神經的興奮性,把平時察覺不到的微弱生理信號加以放大,患者可以通過操縱這種信號,達到控制全身肌肉活動,使之緊張或放松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