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氣溫驟降,已經令很多人感到不適,棉衣棉褲也準備好了,在北方很多地方,也迎來了第一場雪。美國的氣象專家預計,2021年將會成為近60年的最冷冬天,拉尼娜也將重返人間。那么,今年真的會是最冷的一個冬天嗎?拉尼娜又意味著什么?這背后還有什么我們需要注意的地方呢?歡迎點贊評論收藏,了解這件事。
將迎來60年最冷冬天?
2021年10月20日,我國氣象學界專家對外界發出預警,大概內容是今年冬季北方地區氣溫比往年要更低,甚至可能出現極端天氣。當然了,我們國家想得很全面,為了保證北方正常取暖,相關部門已經在組織煤炭相關問題,必要的時候南方的天然氣也要輸送到北方來用。
那么這個預警是不是有點夸張呢?其實從去年的數據來看,這個預警一點都不夸張。去年的12月底,我國一半的地方降溫達到了14到16℃,但這僅僅在3天之內,更夸張的,一晚上就能降溫十幾℃。而且這個時候,來自西伯利亞的冷空氣正在南下,我國最先遭殃的地區,當然就是東北和華北。如果冷空氣繼續南下,南方的冬天也不一定好過。
寒冬
其實端倪已經出現了,最明顯的就是這兩天瘋長的菜價,很多人反映,現在的綠葉菜比肉還要貴了。與此同時,很多人也在囤東西。大規模的囤東西,可能是受到了一些謠言的影響,同時也有一個原因,就是今年冬天不一定會好過。
今年冬天的菜價很貴,是因為北方幾個重要的蔬菜基地都被淹了,比如說河南和陜西的一些基地,極端天氣出現,造成北方大規模降雨,最終導致洪災。菜價只是一個方面,如果及時補充不上,就會影響到別的行業。
菜價飛漲
遭受極端天氣的,不止我們國家,還包括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的其他國家。比如印度、泰國和越南等一些國家,現在也正在遭受著洪災,很多村莊都被水淹了。在印度的強降雨中,至少有150人因此喪命,強降雨還引起了泥石流,也奪走了很多人的生命。
但這跟往常完全不同,雖然印度的雨季比較長,但一般在9月份就結束了,10月下旬還在下,十分反常。俗話說,事出反常必有妖,那么在這個“妖”背后,究竟是什么東西在作祟呢?
印度洪水
到這兒,就不得不說拉尼娜現象了。那么什么是拉尼娜現象呢?
拉尼娜這個詞,是用西班牙語來命名的,它的本意是“圣女”,但是做的事兒,這和這兩個字一點關系都沒有,給人類帶來的,全都是災難。
簡單來說,拉尼娜現象算是全球變暖的惡果之一。因為地球的溫度越高,海水表面的溫度就越高,與深層的海水就有一個明顯的溫度差;但是當出現了東南風和西風,把這些比較熱的海水吹到了其他地方,就會導致海面上出現臺風和熱帶風暴,然后很自然的,深層的比較冷的海水被帶到了海平面上。
拉尼娜現象示意圖
但是這些海水,并不是馬上就能升溫的,所以這個低溫會持續一段時間,當這種低溫持續到6個月左右,而且比平時的溫度低上0.5℃,再加上其余特征,就意味著拉尼娜現象已經產生了。而且這種現象,并不算十分罕見,從1950年到2021年,已經發生過16次了。那么可能有人會說,那么頻繁地發生,怎么2021年還會是最冷的冬天呢?
那是因為今年是雙重拉尼娜現象。平時拉尼娜現象出現的時候,有60%的概率可能是冷冬,但是當雙重拉尼娜現象出現時,出現冷冬的概率就會大大提高,而且極端天氣出現的頻率也會增加。
冷冬
就以今年來說,美國的專家經過對世界各地氣候的分析,認為美國2021年將迎來十分罕見的超級暴雪,降雪的平均厚度,比平時要多了0.06米。雖然這個數據看起來不多,但是真正體現到生活中的時候,還是非常明顯的。與此同時,美國的南部正處于極端干旱,當拉尼娜現象出現,這兩種情況會同時加劇,換成看起來非常獨特的景觀:美國一半在下暴雪,而一半處于干旱。
我國對拉尼娜現象的降臨,也是非常重視的,要不然也不至于提前預警和做準備。主要是因為我國有2個案例值得參考。
2008年雪災
第一個是1998年的特大洪水。當時由于江南和華南地區,一直在下雨,所以最終導致了南方的特大洪災,如果不好好準備,再來一次,那些損失是難以承受的;還有一個更近的例子,是2008年的特大雪災,當時我國南方的雪災有多嚴重,應該很多人深有體會。
而且2008年,受影響的不只我國,本來俄羅斯就比較冷,2008年更是一度達到了零下50攝氏度的低溫。這已經完全超出了人類承受的范圍,對人類來說是一次重大災害,也給我們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印象。
受災群眾
很多人都在想,明明是全球變暖,為什么還會出現冷冬呢?地球溫度越來越高,冬天應該越來越暖才對啊。
事實上,全球變暖和冷冬并不矛盾,甚至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全球變暖正是導致冷冬的一個重要原因。全球變暖是一個宏觀事實,它所導致的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北極的冰川正在融化。原來的風呢,可能會碰到冰川之后就會改變方向,然后經過多次改變,最終讓人類處于一個比較合適的溫度。
南極冰川
但是當北極的冰川融化之后,風吹過來,暢通無阻。用專家的話來說,就是本來要拉住西風的,是北極的冰川這個“皮筋”,但是當冰川融化,“皮筋”變松了,西風也就拉不住了,它隨便吹,人類就會迎來新的災難。全球變暖帶來的影響,就是熱的時候更熱,冷的時候更冷,還伴隨著很多極端天氣。
同時造成2021年是冷冬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小冰河期。
地球發展的歷史,是非常長的,隨便無數科學家經過探索,也難以還原地球發展的所有歷程,我們人類的發展時間,已經可以追溯到幾千萬年前,但這對于地球來說,只是滄海一粟。氣象學家們通過分析認為,在地球的發展過程中,經歷過4個大冰河期。
大冰河期
至于大冰河期的成因,現在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不過它的大概現象,卻是非常明顯的,那就是地球會陷入一個非常冰冷的時期。在那個時候,南極和北極會生成更多的冰川,甚至一度可以延伸到回歸線上。只有赤道附近,不會被冰覆蓋,溫度仍然非常低。這種情況下,幾乎沒有任何生物能夠存活。
大冰期之間,一般是間隔2到3億年。每當大冰河期到來的時候,對于所有的生命來說都是一種災難。比如恐龍,專家認為,恐龍至少在地球上生存了一億7000萬年,而且它們體型龐大,獵食能力強,對于它們怎么滅絕的,一直以來有一種猜想,就是恐龍撞上了大冰河期。惡劣的環境下,恐龍的捕食和生存,都成問題,很快就滅絕了。
恐龍滅絕
離我們最早的大冰河期,其實在260萬年前,我們現在很幸運地生活在兩個大冰河期之間,氣候相對暖和,但是這中間,還有很多小冰河期。最早的一次小冰河期就在明末清初。在明朝為什么滅亡這個問題上,除了明朝末期皇帝昏庸、宦官把持朝政之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這個時候正是小冰河期。
因為小冰河期的來臨,氣溫驟降,當年的氣候非常反常,秋天顆粒無收,干旱和雪災同時出現。當時的古人,并不知道這種現象意味著什么,他們非常迷信地認為,一定是皇帝做了不好的事,會有新的天子。農民在不斷的壓迫下,最終決定起義。這個時候的明朝政府,自然也非常納悶,他們沒有糧食,兵馬養不起來,更別說打仗了。所以才會一敗涂地,最終敗給了女真。
明朝滅亡
那么為什么說現在我們迎來了小冰河期呢?一般來說,太陽黑子的變化和小冰和其有著密切的關系,太陽黑子越活躍,小冰河期就越短,甚至不會來臨,但是近幾年的太陽黑子的活動情況并不樂觀,現在它幾乎進入了休眠期,所以小冰河期的來臨,也是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