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在封建歷史時期,不管是堯舜禹一樣的圣賢明君,還是桀紂那樣的暴君,都逃不出改朝換代的規律。
所以才會有“自古無不亡之國”那句話。
道理人人都懂,可無論誰來當皇帝,無不希望本人江山永固,社稷綿長,千秋萬代都是鐵桶河山,所以古代皇帝都愛聽“萬歲”兩個字。
話說唐太宗年輕時英明睿智,到了暮年,也變得疑神疑鬼,聽風就是雨。《舊唐書》記載了兩件事,很生動地表現了他這種心態。
一件事是冤殺大將李君羨。
就由于一句“女武王者”的讖語,李世民狐疑大起,四處找這個可能危及李唐江山的人。
結果在一次酒宴中,他聽說大將李君羨小名“五娘子”,就認定他是讖語中的“王者”,羅織罪名處死了他。
另一件事與此相似,唐太宗聽說“唐三世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于是惶惶不安,請來李淳風訊問破解之道。
李淳風說此人就在后宮,但上天必定無法更改,此人不可殺,殺了還會再有人替代她,結果更為慘烈,李唐子孫將一個不剩。說得李世民沒了主見。
冥思苦想之后,李世民想到了對策。他逝世之前,把太子李治托付給了兩個心腹重臣——長孫無忌和褚遂良。
這兩人不只才干卓異,忠心無二,最為重要的,長孫無忌還是李治的親舅舅,當初立李治為太子,就是長孫無忌給拿的主見。
他還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朝中文臣武將排行第一,有這樣的猛人,什么樣的妖魔鬼怪全不怕。
此二人果真沒選錯。他們忠心耿耿扶保李治,像兩尊守護神一樣幫脆弱的李治鎮住局面。
后來武則天迫不及待,挑唆李治把王皇后廢掉,她好上臺,立刻遭到他們兩個的堅決反對。
武則天費盡心機,讓李治給長孫無忌加官進爵,賞金賞銀,還讓人輪番上門勸說,長孫無忌卻穩坐釣魚船,一概置之不理。
褚遂良的反響更為劇烈。面對李治一而再再而三的勸說,褚遂良一口咬定:“當初先帝爺把你們兩口子托付給我,王皇后沒有差錯就廢了人家,有違先帝之命。”
后來越說越氣,直接揭短:“世間幾名門望族大家閨秀,立誰不行非要立武后,武后可被先帝臨幸過,誰人不知,你要把她立為皇后,讓天下后世如何評說!”
《資治通鑒》記載,武則天正在內飾偷聽,聞聽此言羞憤交集,當即瘋了一樣大喊:“何不撲殺此繚!”
后宮妃嬪當著皇帝大臣的面如此失態,可見武則天被氣成什么樣。面對兩個托孤重臣毫無妥協余地的反對,武則天想名正言順上位的美夢徹底落空。
不得不硬著頭皮啟動第二計劃,讓傻乎乎的李治對兩個德高望重的老臣下了毒手,結果奪權之路從一開端就搞的大失人心。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