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是我們最基本的行為,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走路的姿勢大有講究,很多人因為走路姿勢不對引發了疼痛,有時候,通過特定的走路姿勢,也能判斷出這個人可能存在的疾病問題。
大街上,我們常看到有人走路是頭往前探,鼓著肚子,整個重心在腳前掌,重點在大拇腳趾的下方,這時候腳后跟會做出代償,腳后跟會落地重或是蹭地。榮雪芹說,這是長期久坐人群的典型姿態。“這類走姿說明,腹部和臀部缺乏力量,下肢腓腸肌和深層趾屈肌力量薄弱。長期維持這種姿勢會引起腰痛,還會形成足底疼痛。”
有時候,我們還能看見一些人走路時喜歡身體往一側旋轉,同時屁股會向對側過度移動,而另外一側基本不動。這種情況叫做骨盆過度側移,其原因是臀中肌過弱,臀中肌是穩定膝關節的重要肌肉,它的薄弱會造成膝蓋疼痛。
講座中,一名66歲的老師傅表示自己右側髖部疼痛,榮雪芹仔細觀察了他的行走姿態,很快就發現問題:雙腳落地時,右腳吃力較重且回落較快,基本承擔全部身體重量,走路就會一腳深一腳淺。榮雪芹說:“這個走路姿勢也是引起腰痛的一個原因,結合你所說的膝蓋疼、大腿麻的情況,估計是腰椎管的問題,最好去醫院拍個片子確診下,然后抓緊治療。”
徐礦總醫院專家說:找準病因是前提,堅持矯正更重要
□晨報記者王任飛
頸椎病、肩不好、腰肌勞損、腿脹腿麻……不知從何時起,頸肩腰腿痛成了一種“流行病”,不管年長的、年幼的,幾乎都吃過疼痛發作的苦頭,也恨不得早點把這個麻煩解決掉。于是,大家相約在10月22日上午匯集在名醫大講堂,聆聽來自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疼痛專家榮雪芹題為“頸肩腰腿痛的治療與訓練”的講座。
名醫大講堂是由徐州報業傳媒集團、徐州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聯合主辦,徐州報業傳媒集團健康事業部承辦的公益活動,旨在向公眾普及科學的防病理念和最新的健康養生知識,目前已成功舉辦近30期,受到市民的廣泛歡迎。
患者需要堅持矯正訓練
頸肩腰腿痛是一種寬泛的描述,從醫學上說,可細分成若干類疾病。在講座的一開始,榮雪芹便向大家介紹了頸肩腰腿痛的各種常見癥狀,她提出,當我們出現疼痛癥狀時,要及早弄清疼痛根源,進而接受正規的處理和治療。
46歲的馬女士(化名)是榮雪芹的病人,首次就醫時,頭部僵直。平躺狀態起身時,她肩頸無力,抬不起頭,從坐位變成躺下動作時,她得雙手抱頭輔助下落。“這是頸肩部肌肉無力所致,需要進行肌肉功能性訓練”,在榮雪芹的指導下,馬女士每天固定做訓練動作,慢慢地,疼痛減輕,僵直的狀況也得到好轉。而與其前后腳入院的病友情況卻毫無起色,原因是沒有堅持訓練。
“很多頸肩腰腿痛都是錯誤習慣引起的,需要自己去克服和矯正,即便醫生給你做過處理了,你若還延續錯誤的習慣,那疼痛的根源就斷不了。”榮雪芹強調說,“絕不要將治病僅視作是醫生的事,事實上,很多疼痛的治愈都要依賴于患者本人,需要患者自身對矯正康復訓練長期堅持下去。”
走路姿勢不對能引起多種疼痛
常見的頸肩腰腿痛疾病有哪些?
頸椎病,就是頸部的關節、肌肉、神經等組織由于各種原因處在一種不良狀態下,繼而產生了炎癥、疼痛、運動障礙。嚴重的話,不僅會有頸部的不舒服,還會有頭痛、眩暈,也可能影響到手臂、或胸背部,引起手臂或胸背部的疼痛麻木。
“為什么現在得頸椎病的人越來越多?那是因為我們的不良姿勢造成的。”榮雪芹說,現代人長期坐在辦公桌前工作,經常連續保持幾個小時的低頭坐姿,如此一來會導致頸椎長時間前屈,引起生理彎曲發生變化,另外,人的雙肩前聳,致使脖子和肩膀前面的肌肉緊張、變短,后背的肌肉被拉長、變弱,這些因素都會導致頸椎病的發病。
■專家支招:
保護頸椎,首先避免長時間低頭。使用電腦,要調整合適的角度。可嘗試以下幾種動作來放松頸部肌肉:1、左顧右盼頭先向左后向右轉動,幅度宜大,以自覺酸脹為好;2、旋肩舒頸雙手置兩側肩部,掌心向下,兩臂分別后向、前后旋轉;3、頭手相抗雙手交叉緊貼后頸部,用力頂頭頸,頭頸則向后用力,互相抵抗。
■關鍵詞:頸椎病
很多人都有過肩胛骨內側疼痛的經歷,而且郁悶的是,經過按摩后,疼痛或許會有所緩解,但疼痛卻根除不掉,這是為什么呢?
榮雪芹說,這還是長期不良姿勢導致的。她指出,不管是站是坐,我們都想盡可能地省勁兒,于是就會發生駝背、圓肩、探頭的姿態,時間長了,我們身體的結構就會隨之改變:胸廓前傾,肩胛骨向前移動,頭后傾。同時,肩胛骨周圍的軟組織也會同時發生變化,頭夾肌與頸夾肌變短、前鋸肌變短,菱形肌被拉長。由于菱形肌長期處于被拉長狀態,丟失掉了最佳的用力位置,而且還長時間地為了維持肩胛骨的穩定而工作,所以會造成局部的勞損,并伴有無菌性炎癥的發生,最終導致疼痛的發生。
■專家支招:
預防肩周疼痛,要保持正確的坐姿。坐著時要挺直胸背,下頜內收,椅背7°-10°后傾,膝關節的位置比股關節水平稍高一些,覺得舒適自然。另外,避免長時間伏案工作30-45分鐘后,最好起立做5-15分鐘的康復運動,舒展腰肢,轉動頭頸,舒松肩關節。榮雪芹說,風、寒、濕侵襲肩部,是引起肩部疼痛的重要因素,因此不管天氣如何,都要特別注意保護肩部,切不可受寒。鍛煉肩部的動作,她推薦的是甩手臂,手臂平直以肩關節為軸心,前后伸展搖擺,需要注意的是,大拇指要向外。
■關鍵詞:肩胛骨內側疼痛
榮雪芹說,腰椎病最根本的原因也是因為腰椎的退行性改變造成的,臨床最常見腰椎疾病主要有包括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癥和腰椎管狹窄三大類。
腰肌勞損是指以腰部隱痛反復發作,勞累后加重,休息后緩解等為主要表現的疾病,是一種極為常見的腰部疾病。一般來說,腰背筋膜等有炎癥,腰肌勞損就容易反復。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病人群以青壯年居多,近些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榮雪芹說,臨床上,根據輕重程度不同,腰椎間盤突出分為椎間盤膨出、突出、脫出、游離四個病理分型。膨出和突出型,通過保守治療,主要是腰椎牽引、臥床靜養等,再輔以神經營養性的藥物,一般均能恢復;一旦到了脫出和游離階段,保守治療就治不好了。
腰椎管狹窄癥的典型癥狀是神經性間歇跛行,即在行走一段距離后下肢后側或后外側出現麻木、疼痛,通常這種癥狀由下腰部向腿部移行。神經性間歇跛行的一個明顯特征是腰椎過伸時加重,腰椎稍屈時減輕,所以這種病人騎自行車時感覺不到疼痛,站立、行走時反而加重。
■專家支招:
腰是頂梁柱,需要常呵護。生活中應該注意腰的保護,睡覺時床要軟硬適中,避免受涼、久坐久站;對于腰部勞動強度大的職業,要戴具有保護作用的寬腰帶;平時注意合理的勞動姿勢與良好的生活習慣,正確用腰;多做腰部活動,防止逐漸發生勞損。
另外,強化腹橫肌有助于維持軀干穩定,對腰椎也有好處,具體動作是:仰臥,屈膝抱腿,膝蓋貼近胸,然后慢慢伸腿,保持腰椎始終貼地,控制不了時把腿收回來。
■關鍵詞:腰椎病
■關鍵詞:腿部疼痛
榮雪芹說,引起腿部疼痛的疾病有好幾種,常見的主要有骨質疏松、骨性關節炎等。
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是老年人的常見病癥。對于老年女性來說,由于絕經后雌激素減少,使骨吸收增強引起骨量丟失所致,此外,年齡老化導致激素自身調節失衡,也會使骨形成低下。當骨頭內部形同篩網,其功能性減退,自然會引起疼痛。
而骨性關節炎是以關節軟骨退化、變性、增生為病理特點的關節病變,大多起病隱匿、進展緩慢,最突出的癥狀是關節酸痛。一般來說,清晨起床時疼痛較劇,稍活動后疼痛即緩解,活動過頻疼痛又再起,休息后可再度緩解。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引起的腿痛與氣候變化有關,寒冷受涼時腿痛加重,溫暖時緩解;同時患者膝部步行乏力,上下樓時疼痛明顯加重。
榮雪芹特別指出,一些間接性跛行的患者下肢疼痛并非先天如此,可以是由于腰部腰椎管內神經受壓迫,也可以是由于下肢的血管病變所引起。
■專家支招:
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情況,要想預防就得多吃含鈣豐富的食物,以及含骨膠原多的食物,還有多曬太陽。另外,避免進行爬山、暴走、太極等容易磨損膝關節的運動。站立時,可以有所側重的讓雙腿輪流休息,也可以踮起腳來,讓腳后跟一起一落的活動,或做踢腿運動,這樣能引起小腿肌肉強烈收縮,減少靜脈血液積聚。平時休息時保持正確的坐姿,少蹺二郎腿,以防阻礙下肢靜脈回流。晨報記者劉冰攝
來源: 都市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