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笑散 出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本方由五靈脂、炒蒲黃兩味藥物組成。用于瘀血停滯之月經不調,少腹急痛,痛經,產后惡露不行等癥。有活血袪瘀,散結止痛之功。本方是治療血瘀作痛的常用方。方中二藥配伍,不僅能活血,且又能止血,相反相成、相得益彰。吳于宣曰:“是方用靈脂之甘溫走肝,生用則行血;蒲黃甘平入肝,生用則破血。佐酒煎以行其力,庶可直扶厥陰之滯,而有其推陳致新之功,甘不傷脾,辛能逐瘀,不覺諸證悉除,宜可以一笑而置之矣。”(《古今名醫方論》)“失笑”者,忍俊不住而發笑。此方僅二味平易之藥,竟能使瘀血疼痛霍然若失,其止痛效果之佳,使人忍不住發出笑聲。故稱之曰“失笑散”。
主治:祛瘀止痛。瘀血停滯,癥見心腹刺痛,或產后惡露不行,或月經不調,少腹急痛,舌淡,苔白,脈弦細。
治療痛證的一個妙方——失笑散
選擇中醫__董洪濤 05-19 06:00 投訴
閱讀數:14683
來自專欄:中醫理法方藥
共240篇a
疼痛讓生命不能享受到快樂。如何快速緩解疼痛呢?中醫最有辦法。本文推薦一個常用的止痛藥方。
痛證在臨床頗為常見。歷代醫家發明了不少止痛的藥方,就我臨床所用,失笑散不失為一個常用方,也是一個高效方。
失笑散最早見于宋代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方中有五靈脂、蒲黃兩味藥,書中言“治產后心腹痛欲死,百藥不效,服此頓愈”,可見其藥效甚佳。
我從臨床來觀察,這個說法并不夸張。此散如果應用得法,的確有“百藥不效,服此頓愈”的療效。
歷代醫家都喜歡用失笑散。以下試舉數例,兼可見此方的治療范圍。
比如,明代大醫張景岳用失笑散“治婦人心痛氣刺不可忍,及治產后兒枕蓄血,惡血上攻疼痛,并治小腸氣痛”。
清代大醫沈金鰲在《婦科玉尺》中記載治“經水時行時止,心痛”。
清代大醫汪昂用于“治惡露不行,心包絡痛,或死血腹痛(惡血阻而不行,上沖于包絡,下阻于腹中,皆悶而作痛)。”
清代大醫唐容川在《血證論》廣泛地用于治“吐衄便崩……瘀血攻心,心痛頭昏,神氣昏迷,不省人事……用歸芍失笑散加琥珀、朱砂、麝香”;“瘀血乘肺……肺實氣塞者……葶藶大棗湯加蘇木、蒲黃、五靈脂、童便治之。”“瘀血在下焦,則季脅少腹脹滿刺痛,大便黑色,失笑散加醋軍、桃仁治之。”
……
分析歷代文獻,古代醫家對于失笑散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大。比如,宋代失笑散主要用于治療心痛、小腸疝氣、產后腹痛等;明代擴展到治療產后血暈、胞衣不下、產后惡露不絕、痛經、殺血心痛等;清代又將其應用于癲狂、胃脘痛,胸膈痛等。
學習歷代醫家應用失笑散的觀點,我把此方應用于多種疾病,包括心肌梗塞、消化性潰瘍、幽門梗阻等病,都有不錯的效果。
我的體會是,失笑散性微溫而味辛甘,屬溫通之劑,具有活血止血,祛瘀止痛的作用。因此,凡屬瘀血內阻所引起的各種病證,都可應用此方。
失笑散用于婦科疼痛的效果是最為明顯的。比如,婦人經來腰腹疼痛,這是失笑散最為擅長的。另外,再如月經過多,或崩漏,或產后惡露不清,或閉經,或婦科相關的胸脅刺痛,腰腹疼痛等,均有良好的效果。
具體來說,失笑散的運用指征如下:胸、脅、腰、腹疼痛,面色暗滯,頭目眩暈,納呆惡心,眠差,體倦,舌質暗紅或有瘀點,脈弦細或澀,或經來腹痛,或月經過多,或閉經,或崩漏。
其中尤其是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可以這樣說,本方的特點是“通”、“散”。只要明確是有瘀血病機,用上失笑散都有不錯的效果。而且,此方所治的疼痛不限于婦科,也包括胸、脅、腹痛等。比如,冠心病心絞痛造成的胸痛;或者消化道潰瘍造成的腹痛等。
分析失笑散的藥味,蒲黃辛平,入肝、心兩經,生用破血消瘀,炒用行血止血;五靈脂甘溫腥燥,能活血行瘀止痛。兩藥合用,辛溫而甘,可疏厥陰之滯,既攻逐瘀血,行郁散滯,有推陳致新之功,又有化瘀止血之功。而且,甘溫補中,破瘀活血而不傷脾胃。
顧名思義,古人用此方則病人每于不覺中,諸證悉除,直可一笑置之,故名“失笑散”。
根據以上分析,失笑散主要是針對心腹痛證而設。“痛則不通,不通則痛”,不通的原因很多,其中瘀血內結,經脈不通是疼痛的原因之一。肝藏血,心主血脈,血脈不通,疼痛不已,故宜“通”,宜“散”,或通利血脈,或散結祛瘀。此方正好有此功效。
有學者分析了中醫典籍大型電子叢書《中華醫典》(該叢書收錄了民國以前中國古代中醫典籍1000余部,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中醫類電子出版物)中所有與失笑散相關的古代文獻,有如下發現。
其一,記載失笑散主治病癥的文獻共508條,涉及病癥25種。其中主要是疼痛,包括腹痛、心痛、腰痛、脅痛、胃脘痛等疼痛性疾病出現頻數為481條,占總體的94.69%;產后腹痛、產后血暈、胞衣不下、產后發熱等產后病出現頻數為426條,占總體的83.86%;崩漏、殺血心痛(婦人血崩而心痛者)、痛經、月經不調等月經病出現頻數為76條,占總體的14.96%;產后血暈、癲狂等神志病出現頻數為75條,占總體的14.76%。
顯然,古代醫家已經清楚地認識到:一方面,血瘀是造成疼痛的主要病因,而失笑散正是治療此類疾病的良方;另一方面,婦科諸病與血瘀關系極為密切,此方可用于治療所有與瘀血相關的婦科疾病。
其二,失笑散的劑型各有不同。文獻中涉及的煎服方法有醋煎服、水煎服、酒煎服、童便煎服,其中以醋煎服出現頻次最多。
為什么會出現各種不同的煎服方法呢?我們細加分析:
陳嘉漠《本草蒙筌》指出:“酒制升提,姜制發散,入鹽走腎臟仍仗軟堅,用醋注肝經且資住痛,童便制除劣性降下。”顯然,選取不同煎服法依賴于具體病證。
具體來說,不同煎服法其功效各有差異:比如,醋因其味酸性溫,功能疏肝解郁,化瘀止痛,故醋煎適用于肝郁血瘀證;
酒因其味辛性熱,能通血脈,行藥勢,破瘀止痛,故酒煎適用于起病較急,病情較重的血瘀證;
小便入血分,且有養陰之功。《本草綱目》云:“小便與血同類也,故其味咸而走血,治諸血病也。”《中藥大辭典》言小便功效為“滋陰降火,止血消瘀”,故童便煎藥活血止血,既適用于血瘀證,也適用于因血瘀而致的出血證。
從歷代文獻來看,失笑散若用于產后惡露不絕,則用醋熬成膏,再入水煎服,能加強化瘀之效;
若用于閉經、產后血暈、胞衣不下,病勢急或重,多采用酒煎服或酒送服;
童便煎文獻最少,多用于產后瘀血上沖導致的心痛或真心痛,活血止痛降沖逆。
我的臨床應用體會是,就方便而言,散劑最好;就療效來說,水煎亦有滿意的療效。
為什么用散劑?李東垣言“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散劑便于攜帶,服用便捷迅速。故散劑適用于急性發作的疾病。
為什么用湯劑?湯劑吸收快,作用強,故有“湯者,蕩也”之說。《圣濟經》云:“湯液主治,本乎腠理,凡滌除邪氣者,用湯最宜。”故湯劑適用于病情較重的疾病。
因失笑散所治病癥多為產后腹痛、心痛、產后血暈、胞衣不下等發病較急、病情較重的疾病,故多使用湯劑和散劑。
其三,分析歷代醫家應用失笑散的經驗,失笑散能治療的疾病種類非常多,但在治療中又有痛證為主導,特別是以腹痛、小腸疝氣等腹部痛證為主。
此外還包括瘀血上沖心胸導致心痛;肝經氣滯血瘀導致脅痛;瘀血留擾胸膈導致胸膈痛;血滯胃脘導致胃脘痛等。產后病亦適合于失笑散,比如以產后腹痛、產后心痛、產后血暈、胞衣不下為主。月經病亦可用失笑散,以痛經、月經不調、閉經多用。
我臨床常用失笑散來治痛經,不管是經行腹痛,還是經前或經后疼痛,都有行氣活血止痛之功。若經前腹痛,經來有瘀血塊者,此方加益母草、紅花;疼痛劇烈者加元胡、香附;脾虛肝郁者加當歸、白芍、柴胡、茯苓、白術等;經來量多伴有腹痛者,蒲黃炒黑,加血余炭、花蕊石;肝郁化熱,伴口苦口干者加丹皮、梔子;腰痛者加菟絲子、懷牛膝、續斷;經后腹痛加益母草、紅糖等。
我有一個成方,名為五靈止痛散,即以此方稍加冰片做成散劑,治療痛經諸癥,效果甚為明顯。于疼痛時服用,可迅速止痛。于疼痛前服用,可預防疼痛發作。
我臨床應用失笑散的醫案甚多。自覺古人的醫案更有說服力,故抄錄《續名醫類案》中記載的一個醫案,以見失笑散的神奇:
“立齋治黃恭人,腹內一塊,不時作痛,痛則人事不知,良久方蘇,諸藥不應。診其脈沉細,則非瘡毒。河間云:'失笑散,(五靈脂、蒲黃等分為末,醋湯調,每服二錢。)治疝氣及婦人血氣痛欲死并效’。與一服,痛去六七,再服而平。此藥治產后心腹絞痛,及兒枕痛尤妙。”
當然,失笑散雖然好用,但不可濫用。此方畢竟為攻劑,性滑而行,雖然味甘益脾,亦須中病則止,不宜久服,久服亦會耗傷氣血,而致頭暈心悸。若沒有瘀血,則千萬不可濫用。
《醉花窗醫案》有這樣一則醫案:“曾憶鄰村有醫士姓王名維藩者,余同譜弟丹文茂才之族叔也,故業醫,貨藥餌。鄰有婦人病胃痛者請王治之,王用海上方中失笑散,服之立效。后凡有患心胃痛者,王輒以失笑散治之,效否各參半。
王素食洋煙,一日自覺胃痛,亦自取失笑散服之,痛轉甚,至夜半痛欲裂,搗枕椎床,天未明寂然逝矣。
因思失笑散為逐瘀之藥,王之鄰婦必因瘀血凝滯,故用之立效。其余風寒暑熱、飲食氣郁,皆能致之,若概以失笑散施治,又不求其虛實,幾何不誤人性命乎。王用失笑散不知曾殺幾人,故己亦以失笑死,殆冥冥中之報也。業醫者,可不多讀群書,以求其是乎。”
讀此則醫案,有如腦后金針,讓我輩中醫人清醒。藥方雖好,但不可濫用。若方不對證,好方亦足以殺人。
另外,要注意的是,孕婦忌用失笑散,化瘀過度,容易引發流產。再者,氣血兩虛者須加入補益氣血之品。若疼痛非因瘀血所致者(比如風濕痛之類)不宜用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