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卻或各有各的不同。——托爾斯泰
作為心理咨詢師,見到太多的愛恨情仇、太多的悲歡離合,我常會思考是什么維持了家庭的幸福?幸福的家庭和不幸的家庭到底有怎樣的不同?當翻開《正常家庭過程》看到Gottman Laboratory30多年的觀察研究,我不禁驚嘆。通過30多年的觀察研究表明,對婚姻史回顧進行分析可以推斷一段婚姻是否會離婚的準確率達到88%以上。研究描述了不幸婚姻的沖突形式和幸福婚姻的沖突形式。婚姻是家庭的基石,那么,那些沖突而幸福的家庭是怎樣的呢?
第一種可以維系幸福婚姻關系的沖突模式是求證型(Validators)。
求證型夫妻習慣于說出問題,探討婚姻關系中各自的情緒體驗或觀點,他們面對差異,擅長在差異中達成共識,解決雙方存在的差異,降低沖突的強度。求證型夫妻不強求雙方觀點完全一致,包容婚姻中的差異。他們有更多的整體感,親密感,談論彼此關系時更多的強調我們,而不是“我”或“自己”。
第二種沖突而幸福的家庭是激烈型(Volatiles)。
激烈型的夫妻處理沖突更加有張力,更猛烈。面對沖突他們會高度卷入,表現得勢均力敵,各不相讓。爭吵中,他們會強烈的表達消極情緒,但沒有強烈的批評指責、沒有輕蔑鄙視、沒有防衛和回避。激烈型的夫妻往往充滿激情,婚姻中常有的溫暖關懷與充滿愛的部分遠遠多于沖突的情境。更重要的是他們在沖突的時候,更多是強烈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情緒,而不是針對、貶損伴侶。
第三種能夠締造幸福婚姻的沖突模式是回避型(Avoiders)。
回避型的夫妻傾向于最小化矛盾,以減少沖突。他們強調促進婚姻關系的各種積極性,弱化甚至忽略關系中的不滿;如果差異難以忽視時,雙方均會選擇接受分歧。回避型的夫妻展現出對待差異的理智和接納,更多保持情緒的平和。這樣的夫妻心存對伴侶的愛意,避免沖突并對婚姻關系滿意。
這三種模式之間沒有優劣好壞之分,重要的是夫妻雙方對模式達成共識。當夫妻對解決沖突的模式持不同態度時,雙方需要更多的努力和耐心來磨合關系。回避沖突和高度卷入沖突的人結婚,往往面臨更多的挑戰。
幸福的家庭和不幸的家庭都需要面對能解決的沖突和不能解決的沖突。幸福婚姻具體應對方式和不幸婚姻具體應對方式又大相徑庭。婚姻幸福的夫妻面對難以解決的沖突時,學習適應分歧獲得心理平衡,而不是解決問題。他們重視對沖突根本原因的理解,傾向于用幽默的方式進行討論。婚姻幸福的夫妻在處理難以解決的沖突時常常采取的策略包括“接受影響”和“修復努力”。
“接受影響”指夫妻在沖突中愿意遷就對方,并最終贏得良好關系的姿態。雙方都會嘗試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為彼此找到可以達成共識的部分。當一方遷就對方開始妥協,對方也呼應這樣的妥協,從而接納沖突的持續存在,維持親密滿意的婚姻關系。比如周末丈夫希望在家吃飯,妻子希望外出吃飯。他們會理解丈夫平時工作繁忙在外應酬多,喜歡家里的飯菜;而妻子平時更多照顧家庭,周末希望能休息一下。當他們開始為對方考慮,可能是丈夫選擇自己做飯,妻子協助;可能是一起外出吃飯,選擇丈夫最喜歡的口味。他們的周末愿望常有不同,但會彼此遷就,達成共識。“接受影響”是維持夫妻幸福的一項重要技能。
影響夫妻關系的往往不是問題本身,而是雙方解決問題的姿態。“修復努力”是為了阻止或降低負面影響的各種努力,包括道歉、幽默、表達情感以及轉換話題。他們允許“修復努力”讓沖突的程度有所變化,再回到對分歧的討論中。比如一對夫妻正在激烈的表達教育孩子的沖突,然后丈夫會轉換話題,說“一會兒我要去給車加個油,昨天車就快沒有油了。”丈夫談了一個和沖突無關的話題。妻子會繼續這個無關的話題,說“那你出去的時候,順便把快遞取一下吧。我發取件碼給你。”然后他們會繼續討論教育孩子的沖突,但是此刻沖突的程度已經沒有最初的程度強烈了。同時他們轉換話題的部分也提醒到雙方正常生活的和諧。
那么幸福婚姻和不幸婚姻在非沖突情境相處有何不同呢?什么才是正常的家庭?婚姻的四大殺手是什么?離婚對兒童青少年一定是負面的影響么?不同階段的家庭任務是什么?歡迎大家閱讀Froma Walsh的《正常家庭過程:多元性與復雜性》探尋答案。
張婕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家庭治療學組委員兼副秘書長
中國心理學會注冊心理師(X-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