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大力發展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 |
2011年10月28日09:24 來源:《黨建》 |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決定》對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作了專門部署,提出了許多新要求新舉措。認真學習領會和貫徹落實十七屆六中全會這些重大部署,對于推動互聯網健康有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一、我國網絡文化發展面臨重大機遇 黨中央高度重視互聯網建設和網絡文化發展。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經過這些年的努力,我們在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方面積累了成功經驗,初步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管理體制,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同時,也不斷遇到新情況新挑戰。針對網絡快速發展的新形勢,《決定》抓住“建設和管理”這兩個關鍵環節作出工作部署。這充分體現了我們黨高度的文化自覺和對信息化條件下文化發展趨勢的準確把握,也是推動網絡文化繁榮發展的難得機遇。 大力發展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是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互聯網已日益成為人們精神生活新空間、信息傳播新載體、文化創作新平臺。截至2011年上半年,我國網民人數達到4.85億。只有高度重視對這一龐大群體文化價值取向的引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才能真正成為全社會共識;只有注重滿足他們的精神文化需求,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目的才能完全達到;只有發揮和引導好他們的積極性創造性,才能真正贏得這支非常寶貴的建設力量。我們要大力加強網上優秀文化產品供給,完善公共文化信息服務,使之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要求相適應,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相適應。 大力發展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是適應互聯網快速發展、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網絡發展出現了新變化:信息傳播形式由文字為主向音頻、視頻、圖片等多媒體形態延伸,應用領域由信息傳播和娛樂消費為主向商務服務領域延伸,服務模式由提供信息服務向提供平臺服務延伸,傳播手段由傳統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延伸。這些新變化必將深刻影響我國網絡文化發展進程。現在,世界各國都把互聯網作為提高文化生產傳播能力、提升國家軟實力的重要手段和載體,采取各種措施謀求優勢地位。我們要密切跟蹤網絡發展趨勢,積極搶占網絡傳播制高點,著力提升網絡文化傳播力,不斷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 大力發展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是凈化網絡文化環境、保護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必然要求。我國網民中青少年占大多數。盡管近年來各地各有關部門在凈化網絡環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多方面復雜原因,網絡淫穢色情和低俗之風極易反彈,網絡謠言、網絡暴力等不文明現象時有反復,網絡賭博、網絡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不斷改頭換面,嚴重擾亂社會秩序、敗壞社會風氣、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廣大群眾反映十分強烈。我們必須本著高度負責的精神,堅持把加強網上思想文化陣地建設作為民心工程切實抓緊抓好,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快樂成長創造良好網絡文化環境。 大力發展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確保國家文化信息安全的必然要求。互聯網在促進文化創新發展的同時,加劇了世界范圍內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使我國思想文化領域多元多樣多變的特點更加凸顯。隨著網絡新技術新業務快速發展,網上信息源頭和傳播渠道急劇增多,網絡輿論的規模與影響越來越大。可以說,互聯網已經成為正確思想與錯誤思想交鋒的平臺,成為健康文化與腐朽文化較量的場所,成為意識形態領域滲透與反滲透的戰場。我們必須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加大網絡建設和管理力度,用先進文化占領網絡陣地,確保國家信息安全。 總之,能否建設好、運用好、管理好互聯網,事關文化改革發展大局,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我們要認真貫徹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的方針,以更加有力有效的舉措大力發展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真正把互聯網建設成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新陣地、公共文化服務新平臺、人們精神文化生活新空間。 二、加快推進網絡文化繁榮發展 推進網絡文化建設,必須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堅持重在建設,立足加快發展,積極開發利用,最大限度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促進社會和諧。 提高網絡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實施網絡內容建設工程,推動網上圖書館、網上博物館、網上展覽館等的建設,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瑰寶和當代文化精品網絡傳播。增強網絡文化原創能力,鼓勵制作適合互聯網和手機等新興媒體傳播的精品佳作,使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產品占據網上主導地位。加快傳統文化產業與網絡文化產業的融合,培育扶持一批國有或國有控股、實力雄厚的網絡文化企業和企業集群,不斷提高網絡文化創作生產的規模化專業化水平。 唱響網上思想文化主旋律。要始終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高揚主流輿論,唱響奮進凱歌。加強網上社會思潮和模糊認識的引導,加大深層次理論和現實問題的闡釋力度,化解思想困惑,辨明前進方向。加強對網上社會熱點問題的引導,闡明政策措施,反映黨和政府所做工作,把公眾情緒引導到健康理性的軌道上來。加強對突發事件的網上引導,完善快速反應機制,第一時間發布權威信息,推動網下處置和網上引導相結合。深入研究網絡傳播的特點和規律,善于利用各種網絡傳播手段,善于運用“網言網語”,不斷增強網上輿論引導的親和力、感染力。 鞏固壯大網絡文化陣地。要把加強陣地建設作為一項戰略任務來抓。支持重點新聞網站加快發展,積極推進重點新聞網站轉企改制,增強內在活力;推動重點新聞網站加快技術創新步伐,充分運用技術創新成果,打造一批在國內外有較強影響力的綜合性網站和特色網站。注重發揮知名商業網站作用,引導他們健全管理制度,堅持守法自律,傳播先進文化,在繁榮發展網絡文化中發揮建設性作用。著力培育一批網絡內容生產和服務骨干企業,使之成為網絡文化建設不可或缺的力量。進一步提升互聯網行業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搶占網絡傳播制高點,不斷增強我國互聯網行業的整體實力和核心競爭力。 形成共建共享的網上精神家園。網民中蘊藏著巨大的文化創造活力,要充分發揮網民參與網絡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創造性,鼓勵他們創作格調健康的網絡文化作品。繼續深化文明辦網、文明上網活動,積極倡導誠信守法經營、辦文明網站,積極倡導文明上網、做文明網民,積極倡導網絡道德法制、樹文明新風,積極倡導群策群力、創文明環境。各類互聯網運營服務企業都要正確處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發揮網民在網絡文明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大力提倡理性思考、文明創作,大力倡導健康有益的網絡表達和文明互動,共同抵御網上低俗之風。 三、不斷提高網絡文化管理效能 要繼續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網絡文化管理路子,加強網絡法制建設,堅持科學管理、依法管理、有效管理,加快形成行政監管、法律規范、行業自律、技術保障、公眾監督、社會教育相結合的互聯網管理體系。 積極推進網絡法制建設。這些年來,我國制定頒布了一系列互聯網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確立了我國網絡管理的基礎性制度,在實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我國現有互聯網法律法規還不完善,與網絡管理執法工作實際需要不相適應,迫切需要健全互聯網法規體系,實行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要加快互聯網立法進程,區分輕重緩急,抓緊制定完善最急需最迫切的法律法規,加強對現有法律法規適用網絡管理的延伸和司法解釋工作。同時,加大執法力度,落實執法責任,真正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突出抓好重點環節管理。要加強網站登記備案、接入服務等基礎資源管理,確保網站登記備案信息真實準確完整。堅持對涉及公共利益的網絡文化服務實行行政許可制度,完善網絡文化服務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高度重視對社交網絡和即時通信工具等的管理和引導,堅持積極利用和加強管理并重,切實做到趨利避害、可管可控。深入推進整治網絡淫穢色情和低俗信息專項行動,堅決切斷違法有害信息傳播利益鏈。嚴格規范網絡信息傳播秩序,依法懲處傳播有害信息行為,嚴厲打擊網絡違法犯罪。加強網站從業人員培訓,落實重點崗位持證上崗制度,完善網站績效考核評價體系,不斷提高網絡文化服務整體水平。 切實維護網絡安全。互聯網已經成為國家重要的基礎設施,網上信息是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要廣泛開展網絡安全教育,提高公眾網絡安全意識,增強自我防護能力。推動網站建立有害信息預警、發現、處置機制,發揮技術手段防范作用,確保網上信息真實準確、安全有序傳播。加大網上個人信息保護力度,建立網絡安全評估機制,維護公共利益和國家安全。加強網絡安全國際合作,建立多層次、多渠道合作機制,形成各國共同參與、普遍受益的網絡安全體系。 構建網絡文化管理新格局。網上信息內容管理、互聯網行業管理、打擊網絡違法犯罪等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落實好分級管理、屬地管理責任,做到誰主管誰負責,形成工作合力。發揮互聯網行業組織作用,督促網絡運營服務企業履行法律義務和社會責任,不為有害信息提供傳播渠道。緊緊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規范網絡文化發展,強化輿論監督、群眾監督、社會監督。廣泛開展文明網站創建,深入開展網絡法制道德教育,著力培育網上理性聲音、健康聲音、建設性聲音,培育文明理性的網絡環境,以網絡文化的健康繁榮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作者為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中央外宣辦、國務院新聞辦、國家互聯網信息辦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