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明代墓葬出土的元青花


     

 青花瓷發端于唐代,但是,真正的大發展是在元帝國時期。元青花獨特的藝術價值、日益上漲的經濟價值和流傳甚少的現狀,使其成為古陶瓷界萬人矚目的巨星。


在元青花中,有10件出土于九處明代墓葬中,它們都是元代景德鎮窯燒制的產品,是難得的標準器。本文擬將它們從元青花中梳理出來,一一列舉如下,再加以分析,以期為進一步研究元青花提供些許對比資料。


明代紀年墓葬中出土的元青花概況


第一處,江蘇省南京市中央門外明洪武四年(1371)汪興祖墓出土的外青花龍紋內青花菊花紋印花龍紋高足碗(圖1),1970年出土,江蘇省南京市博物館收藏。高足碗高11、口徑12.9、足徑4厘米。它雖然出土于明代洪武四年墓葬,但是其造型和紋樣具有元青花的典型特征——胎質堅致,胎體比較輕薄。撇口,弧腹,竹節形高圈足。白釉泛青,肥腴,青花發色微微泛青灰色,外壁繪云龍紋,小頭細頸,斜方格紋龍鱗,三爪,內壁口沿繪卷草紋,碗心飾一朵菊花紋,碗壁飾印花龍紋。


圖1  汪興祖墓出土外青花龍紋內青花菊花印花龍紋高足碗


第二處,山東鄒城市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明魯荒王朱檀的戈妃墓出土的元末明初青花云龍紋罐(圖2),1971年出土,山東省博物館收藏。罐殘高33厘米,朱檀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子,出生兩月受封魯王,15歲就藩。罐的頸部缺損,就蓋罐現存部分觀察,它的復原造型應該與安徽省蚌埠市湯和墓出土的青花蓋罐相類似。罐的青花發色比較鮮艷,主體紋樣為四爪云龍紋,龍的形象矯健,小頭細身,脛部的蓮瓣紋中夾有大括號樣的蓮瓣尖。


圖2?明魯荒王朱檀的戈妃墓出土元末明初青花云龍紋罐


第三處,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東善橋觀音山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沐英墓出土的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紋梅瓶(圖3),1950年出土,江蘇省南京市博物館收藏。梅瓶高44.1、口徑5.1、足徑13厘米。梅瓶胎質堅致,造型規整,頸部呈梯形狀,平底內凹成淺圈足。白釉泛青,青花發色蒼翠濃重。通體五層紋樣,繪畫精美:肩部為雜寶覆蓮紋和纏枝蓮紋,腹部繪蕭何月下追韓信紋,繪有蕭何、韓信和艄公三人,畫面點綴芭蕉、竹石、松樹和梅花等紋飾,脛部飾卷草紋和花卉仰蓮瓣紋,有大括號式的蓮瓣尖。這件梅瓶完整無缺,是國寶級文物。


圖3?沐英墓出土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紋梅瓶


第四處,安徽省蚌埠市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湯和墓出土的青花纏枝牡丹紋蓋罐(圖4),1973年出土,安徽省博物館收藏。湯和生于元泰定三年(1326),卒于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墓中出土了陶瓷器、金銀器、銅器和玉器100余件。湯和墓出土的青花蓋罐,通高47.5、口徑15.6厘米,工藝精湛,是典型的元青花瓷。蓋罐青花發色濃艷,主體紋樣是纏枝牡丹紋。


圖4  湯和墓出土的青花纏枝牡丹紋蓋罐


第五處,湖北省鐘祥市明永樂十二年(1414)郢靖王墓出土的2件青花梅瓶,2006年出土,湖北省博物館收藏。這是一座合葬墓,墓主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二十三子朱棟夫婦。朱棟生于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卒于明永樂十二年(1414)。出土的二件梅瓶,一件是元代青花云龍紋梅瓶(圖5),高35.4、口徑5.2、底徑11.2厘米,青花發色濃艷,有鐵銹斑痕,繪畫畫筆比較粗獷,一共繪有四層紋樣,肩部是雜寶蓮瓣紋和纏枝牡丹紋裝飾帶,腹部主題紋樣為四爪云龍紋,龍紋形象威猛,細頸,脛部繪蓮瓣紋。


圖5?朱棟墓出土青花龍紋梅瓶


另一件是元代青花四愛圖梅瓶(圖6),高38.7、口徑6.4、底徑13厘米,青花發色較云龍紋梅瓶稍微顯得淡雅一些。梅瓶所繪紋樣分為三大部分,肩部繪鳳穿牡丹紋,腹部是四處開光,每幅內分別繪高士四愛圖——陶淵明愛菊、周敦頤愛蓮、林和靖愛梅、王羲之愛蘭,脛部為帶大括號的蓮瓣紋,每層紋樣分別由花瓣紋和卷草紋相間,頸部最上一層紋樣為卷草紋。


圖6?朱棟墓出土青花四愛圖梅瓶


第六處,江蘇省南京市雨花臺區鐵心橋鄉尹西砂石廠明永樂十四年(1416)王氏墓出土的元青花鳳穿花紋梅瓶,1990年9月出土,南京市博物館收藏。王氏是明孝陵衛指揮使蕭氏的妻子,這是一座分室合葬墓,蕭氏墓已經被盜,墓中有精美的青花殘片出土。鳳穿花紋梅瓶高40、口徑6.2、底徑14.1厘米。梅瓶胎體厚重,砂底上有自然的火石紅色,青花發色偏淡,有少量鐵銹斑痕。卷草紋和錢紋裝飾帶將紋樣分為三組,肩部飾鳳穿牡丹紋,腹部是四朵纏枝牡丹紋,脛部為蓮瓣紋,口沿下青花署兩個楷書“四”。


第七處,南京市中華門外郎宅山明永樂十六年(1418)葉氏墓出土一件青花蓮池鴛鴦紋碗,1960年出土,南京市博物館收藏(圖7)。碗高13.4、口徑30、底徑9.3厘米。胎質堅致,胎體比較厚重。撇口,弧腹,圈足,足端平切,有雞心點。白釉泛青灰色,肥腴,青花發色微微泛灰,腹部呈色比較濃重。外壁繪纏枝蓮紋和仰蓮瓣紋,內壁口沿為纏枝菊花紋,碗底內心飾蓮池鴛鴦紋。碗的胎、釉、彩都具有元代青花的典型特征,且出土于紀年墓葬,是研究元青花瓷的難得資料。


圖7  明永樂十六年葉氏墓出土青花蓮池鴛鴦紋碗


宋晟、葉氏為明永樂朝的皇親國戚,其子宋琥為當朝駙馬。宋晟墓中出土了白釉瓷和龍泉青釉瓷169件,另外還出土了金器、銀器、銅器、鐵器、陶器等隨葬品。宋晟夫人葉氏墓中出土了白釉瓷、龍泉青釉瓷、黃釉瓷、青花瓷,一共33件瓷器。值得一提的是,宋晟兒子宋琥和長孫宋鉉夫人墓中各出土了一件釉里紅松竹梅紋梅瓶。宋晟字景陽,安徽定遠人,隨父宋朝用參加朱元璋的反元戰爭,明成祖對宋晟十分器重,其歷任建寧、江西、大同、陜西四都督指揮使,明永樂初年被委以西北邊務,是明成祖朱元璋在西北的一員大將。宋晟夫婦以及宋晟家族墓中出土眾多瓷器,葉氏夫人的墓中有元青花碗,都應該與他在江西任過都督指揮使有關。


第八處,江蘇省南京市江寧縣應塘村明正統四年(1439)沐晟(沐英之子)墓出土一件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圖8),1959年出土,江蘇省南京市博物館收藏。梅瓶高41、口徑5.2、足徑14厘米。梅瓶的胎質堅致,造型高大,端莊秀麗。折沿小口,口沿平,細短頸,圓肩,長腹,下部漸收,平底內凹成淺圈足,白釉泛青,肥腴。青花發色濃重。肩部為雜寶覆蓮紋和纏枝蓮紋,腹部繪纏枝牡丹紋,脛部飾仰蓮瓣紋。


圖8   沐晟墓出土青花牡丹紋梅瓶


第九處,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季橋鄉顏劉村鳳凰墩明成化六年(1470)陶升夫婦合葬墓中出土元代青花纏枝牡丹紋鋪首耳蓋罐(圖9),1980年出土,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博物館收藏。蓋罐通高43.3、口徑16、底足18厘米。蓋罐高大厚重,造型古樸。蓋為子母口,蓋鈕修復;罐身貼塑鋪首耳一對,有孔可穿環,平底內凹成淺圈足,足端不平整,內心有旋坯痕,底部凹凸不平,有同心圓痕跡,砂底見火石紅。蓋罐釉質滋潤呈蛋青色,青花顏料蒼翠濃艷,局部有暈散現象,發色濃重處呈現藍黑色的鐵銹斑點,手觸有凹凸之感。全身繪古錢紋、菱形紋、卷草紋、纏枝菊花紋、變體蓮瓣紋等輔助紋飾共12層,器身腹部繪主體紋飾——六朵盛開的纏枝牡丹紋,每層紋飾之間均用雙線和單線弦紋相隔。罐內采用蕩釉法施釉,釉汁不均有露胎現象。罐體表面有明顯的連接痕跡。


圖9?陶升夫婦合葬墓中出土青花纏枝牡丹紋鋪首耳蓋罐


幾點思考


1、元青花被明代皇族國戚和王公大臣視為寶物


本文所列的9處出土元青花墓葬的墓主,除了明成化年間的陶升合葬墓以外,其他都是皇族國戚和王公大臣。他們隨葬品的檔次都很高。第一例,汪興祖墓的隨葬品有宋元官窯和哥窯瓷、金器、銀器和玉帶,墓中僅僅出土了這一件青花器,且此高足碗是元青花中的一般器物。第二例,魯荒王朱檀墓中出土了1000多件隨葬品,其中不乏奇世珍寶,有海天唐代古琴;有未曾著錄過的古書,其中有元刊本;有宋高宗題跋的扇面,其上畫著葵花蛺蝶;還有朱檀的禮冠九旒冕、鑲寶石金帶扣等數件國寶級文物,墓中還出土了一件完整的釉里紅花卉紋碗。如此重量級的隨葬品中,夾雜著1件青花瓷殘器,足見它的珍貴,或許其中還有其他的原因,就不得而知了。第三例,宋晟和其妻葉氏墓中出土了金飾和202件瓷器,且瓷器多為日用餐具。值得一提的是,宋晟做過江西都督指揮使,此官正二品,為省級兵權掌握者,他應該是了解元青花的。這件青花蓮池鴛鴦紋碗雖然紋樣畫筆流暢,但其青花發色和制作工藝在元青花中不屬于上流,而且,葉氏夫婦墓中只有這1件青花碗,其余201件都是白釉和龍泉青釉瓷,足以說明其珍貴。


2、九處墓中出土元青花的細部有別


通過觀察這十件元青花,我們發現,它們的細部有別。因為沒有得到器物底部和內壁的資料,故僅僅從照片上可以看到的造型和紋樣兩方面作初步對比。


首先比較造型。這十件元青花中有3件大罐、5件梅瓶可以作比較。


3件大罐中,朱檀墓出土的一件口部已經殘缺,所以僅僅將安徽省蚌埠市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湯和墓出土的青花纏枝牡丹紋蓋罐和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劉村鳳凰墩明成化六年(1470)陶升夫婦合葬墓中出土的青花纏枝牡丹紋鋪首耳蓋罐相比較。可以看出,二只蓋罐的造型略有區別,陶升夫婦墓出土蓋罐的頸部較湯和墓蓋罐收斂,呈流線型。罐身紋樣的畫法,雖然二只蓋罐都為六層紋樣,但是,風格儼然不同。陶升夫婦墓出土蓋罐的青花發色沒有湯和墓蓋罐那般濃重,蓋罐紋樣為單純繪畫工藝,紋樣風格飄逸;湯和墓蓋罐的主體紋樣是纏枝牡丹紋,為先刻后畫工藝,布局嚴謹,畫筆沉穩,而使紋樣的藝術水平顯得檔次更高。蓋罐的脛部蓮瓣紋之間,陶升夫婦墓蓋罐有大括號紋,而湯和墓蓋罐沒有。


本文列出5件梅瓶,下面比較它們頸部和肩部的造型異同,因為這兩個部位,一來是最具元青花梅瓶特征的部位之一,二來在照片上比較容易看出差異。先比較頸部,一般認為,元青花梅瓶的頸部造型特征之一是外輪廓呈梯形,這個特征最明顯的是明正統四年沐晟墓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和明永樂十二年朱棟墓青花云龍紋梅瓶,不具這一特征的是明永樂十四年王氏墓青花鳳穿花紋梅瓶。再來對比肩部造型,在5件青花梅瓶中,王氏墓青花鳳穿花紋梅瓶肩部的造型比較特殊,是溜肩,而其他梅瓶的肩部與絕大多數元青花梅瓶的肩部一樣都比較渾圓。無獨有偶,沐晟墓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和王氏墓青花鳳穿花紋梅瓶的主體紋樣都是牡丹紋,而兩者牡丹紋的繪法有比較大的差異。二者牡丹紋的相似之處是都留有不甚清晰的白邊,不同之處是,沐晟墓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的牡丹紋呈俯視展開樣式,花瓣渾圓,花朵的形狀和花瓣的結構交代得很清楚,花葉為1、2、2式,類似葫蘆形的葉子,畫筆硬朗;王氏墓青花鳳穿花紋梅瓶下腹部的牡丹紋花瓣呈長條形,花瓣的結構交代得不甚清楚,花葉呈三叉式,畫筆相對軟疲。值得一提的是,王氏墓出土青花鳳穿花紋梅瓶上腹部的鳳穿牡丹紋與內蒙古自治區哲盟出土的青花玉壺春瓶上的鳳穿牡丹紋,除了鳳尾的畫法不同以外,其他的元素,包括鳳的飛翔姿態、牡丹的畫法和青花發色都很相似,它們的青花發色不甚濃艷,都屬于比較淡雅的一類。

 

剛才是造型與紋樣的綜合比較,現在再來比較蓮瓣紋。在8件立器中,除了湖北省鐘祥市朱棟墓出土的青花四愛圖梅瓶和南京市王氏墓出土的青花鳳穿牡丹紋梅瓶上沒有蓮紋以外,其他的6件立器上都有蓮紋作為輔助紋樣。明洪武二十五年沐英墓蕭何月下追韓信紋梅瓶、明洪武二十八年湯和墓青花牡丹紋蓋罐、明永樂十二年朱棟墓青花云龍紋梅瓶、明正統四年沐晟墓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上的蓮紋是典型的元青花上多見的剪刀形葉,而明洪武二十二年朱檀墓青花云龍紋罐和明成化六年陶升夫婦墓青花纏枝牡丹紋獸耳蓋罐是卷草形的蓮葉,陶升夫婦墓青花纏枝牡丹紋獸耳蓋罐上的蓮紋還出現了寫實的蓮蓬,這種現象在元青花紋樣中是很少的。


元青花罐和梅瓶,是元青花瓷中的精品,它們一般都是多層布局,主體紋樣和輔助紋樣相配合,牡丹紋和蓮花紋是常見的紋樣。乍一看,它們有一致的藝術風格,但是,無論在造型、紋樣還是青花發色上,細部還是有區別的。出土墓葬時代的早晚與墓葬中出土器物的時代早晚沒有關系,時代晚的墓葬中可以出土時代早的器物。但是,確定它們是同時代不同類型的器物,還是在時代上就有早晚的分別,還需要更多的材料,作更細致的分析。本文僅僅將所觀察的現象提出來,與同好們共同討論。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元青花為什么這么珍貴?看看這些墓葬出土的就懂了!
明代墓葬出土的元青花鑒賞 - 古玩知識 - 資訊 - 盛世收藏網
南京出土的那些梅瓶 ,最便宜的也得過百萬吧
元代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
元瓷 - 1(明早期墓葬十大出土元青花瓷器)
沐英墓被盜后元青花追韓信圖梅瓶流失 賣出5根金條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雄县| 西林县| 鞍山市| 盐山县| 新田县| 家居| 永新县| 长阳| 巢湖市| 从化市| 甘谷县| 额尔古纳市| 新建县| 万山特区| 视频| 密云县| 阜宁县| 济宁市| 慈利县| 噶尔县| 佛学| 新绛县| 新沂市| 茌平县| 宾阳县| 祥云县| 都江堰市| 铜山县| 微博| 日喀则市| 托里县| 深水埗区| 皮山县| 台中市| 海南省| 宜州市| 砀山县| 大化| 平塘县| 吉安市| 石景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