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西泠春拍共上拍了41件中國歷代青銅器,總成交率高達91%,總成交額為4818萬人民幣。其中“西周晚期 青銅史頌簋”以800萬人民幣起拍,最終1200萬人民幣落槌,連同傭金共計成交價1380萬人民幣,再次彰顯出中國青銅器的獨特魅力。
估價:8,000,000~15,000,000 人民幣出版:1.紐約蘇富比拍賣行第八零六號拍品,1998年11月18日。
2. 劉雨、汪濤《流散歐美殷周有銘青銅器集錄》第一一三頁,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
3. 吳鎮烽《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第十一冊第五二六四號,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銘文:隹三年五月丁巳,王在宗周,令“史頌穌,瀳友里君、百生,師隅盩于成周。”休又成事,穌賓章、馬四匹、吉金,用乍彝。頌其萬年無疆,日天子令,子子孫孫永寶用。
估價:3,500,000~5,000,000 人民幣遞藏:1. 盧芹齋(C.T.Loo)舊藏。
2.法國前總統希拉克( Jacques René Chirac)舊藏。
估價:1,500,000~2,500,000 人民幣出版:1.羅伯特·普尓《古代中國的青銅禮器》,幻燈片講座,紐約文學藝術出版社,1968年。
2. 林巳奈夫《殷周時代青銅器的研究-殷周青銅器總覽(一)》圖版三六二頁盤第四二號,吉川弘文館,1984年。
3. 杰西卡·羅森《賽克勒所藏西周青銅禮器》第二卷B冊,第一二二號,第七二零至七二四頁,賽克勒基金會、賽克勒博物館、哈佛大學出版,1990年。
著錄:4.巴納、張光裕《中日歐美澳紐所見所拓所摹金文匯編》第一零六五號,藝文印書館,1978年。
說明:青銅水器多用于盥洗,故又稱之為盥器。盥器可分為承水器、注水器、盛水器和挹水器四種,包括盤、匜、鑒、汲壺、浴缶等。盤為承水器,是宴前飯后要行沃盥之禮所用,《禮記·內則》載:“進盥,少者奉槃,長者奉水,請沃盥,盥卒授巾。”沃盥時,用盉或匜澆水于手,用盤承接棄水。此青銅盤方唇口,淺腹下斂,對稱附耳。近平底,承以高圈足。腹外壁及圈足皆裝飾獸體卷曲紋帶。獸體卷曲紋每一個圖案的個體皆為彎曲的線條,有呈C形和S形,亦有橫S形,近乎卷曲回顧的龍,不辨首尾。此盤早年為美國藏家所有,后收入賽克勒基金會,器底有編號“V-215”,曾多次出版,并于歐美諸國展覽。
展覽:5. “草原:東歐亞草原的古代青銅器-來自亞瑟·賽克勒基金會的藏品”,基克拉迪藝術博物館,希臘雅典,2002年9月14日;波茲南考古博物館,波蘭波茲南,2004年1月29日至4月18日;國家考古博物館,義大利佛羅倫斯,2004年5月15日至9月4日;丹努斯博物館中心,西北密歇根學院,美國密歇根特拉弗斯城,2009年1月18日至3月30日。
遞藏:1.弗蘭克·卡洛(Frank Caro)舊藏,美國紐約,1965年6月3日。
2.伊莉莎白 A 賽克勒(Elizabeth A. Sackler)舊藏,1994年。
3.亞瑟M 賽克勒基金會(Arthur M. Sackler Foundation)舊藏。歡迎關注公眾號:收藏揭秘
估價:1,900,000~2,500,000 人民幣著錄:1. 徐同柏《從古堂款識學》卷十三第二一頁,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
2. 吳式芬《攈古錄金文》卷二第一冊第三六頁第四號,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
3. 劉心源《奇觚室吉金文述》卷五第九頁第一號,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
4. 吳式芬《攈古錄》卷二第十二頁,清宣統二年(1910 年)。
5. 羅振玉《殷文存》卷上第二六頁第五號,民國六年(1917年)。
6. 鄧實《簠齋吉金錄》卷一尊四,民國七年(1918 年)。
7. 吳大澂《愙齋集古錄》卷十九第六頁第二號,民國七年(1918 年)。
8. 劉體智《小校經閣金石文字拓本》卷五第二八頁第三號,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
9. 方浚益《綴遺齋彝器款識考釋》卷十八第三頁第一號,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
10. 羅振玉《三代吉金文存》卷十一第二九頁第六號,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
11. 曾毅公《山東金文集存》坿第十四頁第二號,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
12. 《殷周金文集成》第十一冊,第零五九二五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中華書局,1994 年。
13. 劉雨、汪濤編《流散歐美殷周有銘青銅器集錄》第一六三號,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
14. 吳鎮烽《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第二一冊第一一六九七號,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估價:1,800,000~2,800,000 人民幣銘文:伯弘作寶簋。
遞藏:美國紐約蘭捷里(J.J.Lally)收藏。
估價:1,000,000~1,800,000 人民幣歡迎關注公眾號:收藏再出發
估價:1,200,000~2,000,000 人民幣
估價:1,000,000~1,500,000 人民幣出版:《古鏡今照》下冊第二零七號,浙江省博物館編,文物出版社,2012年。
著錄:1.吳榮光《筠清館金文》卷一第十頁第二號,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
2.徐桐柏《從古堂款識學》卷十四第八頁,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
3.劉心源《奇觚室吉金文述》卷七第十八頁第二號,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
4.羅振玉《殷文存》卷下第十八頁第六號,民國六年(1917年)。
5.吳大澂《愙齋集古錄》卷二二第十六頁第二號,民國七年(1918年)。
6.鄧實《簠齋吉金錄》卷二爵二四,民國七年(1918年)。
7.于省吾《雙劍誃吉金圖錄》卷上第三六,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
8.方浚益《綴遺齋彝器款識考釋》卷二一第十九頁第一號,民國二十四年(1935)。
9.劉體智《小校經閣金石文字拓本》卷六第四三頁第二號,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
10.羅振玉《三代吉金文存》卷十六第七頁第四號,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
11.《殷周金文集成》第十四冊第八四四三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中華書局,1994年。
12.吳鎮烽《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第十六冊第八三一零號,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銘文:父丁。
遞藏:1.陳介祺舊藏。
2.于省吾舊藏。
估價:1,200,000~1,600,000 人民幣銘文:作宗彝。
展覽:“日本東京藝術經銷商展銷會”,1966年10月8日至10日。
遞藏:日本私人舊藏,20世紀20年代得自東京。
歡迎關注公眾號:收藏重點
估價:1,000,000~1,500,000 人民幣
估價:1,000,000~1,500,000 人民幣
出版:1. 凱瑟琳·麥考利斯特·林德夫(林嘉琳Katheryn McAllister Linduff)《商周青銅器的傳統、階段和風格》圖版第二一號,1979年。
展覽:2. “從新石器時代到明代的中國珍品——麥隆·法爾克收藏”第六號,史密斯學院藝術博物館,北安普頓、馬薩諸塞州,1957年。
3. “周代藝術”第四三號,斯坦福大學博物館,帕羅奧圖,加利福尼亞州,1958年。
4. “中國青銅禮器”第六十號,亞洲畫廊,亞洲協會,紐約,1968年。
5. “中國古代青銅器”第十九號,中國畫廊,華美協進社,紐約,1991年。
遞藏:1.詹姆斯·薩克斯·普勞特(James Sax Plaut)(1912~1996)收于北京,1937年。
2.麥隆·法爾克(Myron S. Falk)(1906~1992)得于1940年前。
3.紐約佳士得《法爾克收藏1:中國陶瓷及工藝珍品》第一六七號,2001年9月20日。
出版:《中國王朝的粹》第二十至二一頁,大坂美術具樂部,平成十六年(2004年)。 歡迎關注公眾號:收藏大聯盟
銘文:父癸。
遞藏:1.理查德·法里什(Richard C. Farish)舊藏。
2. 倫敦蘇富比拍賣第3號拍品,1976年4月6日。
3.邁克爾·邁克爾斯(Michael Michaels)(1907~1986)舊藏。
銘文:酋己。
比利時吉賽爾·克勞斯(Gisèle Cros)證明書
遞藏:1.德國柏林露特·施密德(Rüth Schmidt)1983年前舊藏。
2.德國收藏家收藏。附1983年購買發票。
出版: 《雷蒙德·比德維爾收藏中國青銅器陶瓷器》第二二至二三頁,春田市藝術博物館,馬塞諸塞州,1965年。 銘文:父。
遞藏:1. 雷蒙德·比德維爾(Raymond A. Bidwell)(1876~1954)舊藏。
2. 春田市藝術博物館舊藏,馬塞諸塞州春田市,入藏于1962年。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