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鈞釉,是鈞瓷的一個貴重品種。爐鈞釉創于清雍正年間,盛行于雍正,乾隆二朝,因低溫爐內燒成仿宋鈞釉而得知其名。《南窯筆記》說:“爐鈞一種,乃爐中所燒,顏色流淌中有紅點者為佳,青點次之。《景德鎮陶錄》亦載,“爐鈞釉,色如東窯、宜興掛釉之間,而花紋流淌變化過之。
清雍正 爐鈞釉水丞 故宮藏
爐鈞溫蘊古樸,秞面一般沒有浮光。渾樸敦厚,含蓄內蘊,給人久遠,樸實,莊重的感覺。爐鈞色彩萬變,多種奇妙美麗的紋路,更增加了爐鈞的神奇與珍貴。
清雍正 爐鈞釉水丞 沈陽故宮藏
爐鈞作品造型端莊典雅,手拉坯成型,胎質細密,瓷化程度高;釉色古樸凝重,色彩豐富,艷而不俗,頗有高古之風。
清雍正 爐鈞弦紋瓶 國家博物館藏
作品結晶與釉色渾然天成,絢麗多彩,精美絕倫;釉面紋路奇妙,亦真亦幻,令人遐思,自成一脈。
清乾隆 爐鈞釉琮式瓶 故宮藏
爐鈞釉以清雍正、乾隆時期景德鎮制品最精,后朝皆有燒造,但質量與此二朝相去甚遠。雍正年間爐鈞瓷釉流動很快,流動處呈現紫紅,釉面常有桔皮紋似片狀,反光顯五色。
清雍正 爐鈞釉鋪首耳壺 故宮藏
清雍正 爐鈞釉鋪首耳長頸瓶 英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藏
清雍正 爐鈞釉鋪首耳長頸瓶 英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藏
乾隆時的窯變流動不如雍正時流利,釉中窯變紋顏色泛藍。
清乾隆 爐鈞釉貫耳方瓶 英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藏
清乾隆 爐鈞釉梅瓶 英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藏
清乾隆 爐鈞釉膽瓶 曼徹斯特藝術博物館藏
清乾隆 爐鈞釉瓶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到嘉慶時流得更不暢,色藍。道光后不再是自然窯變,而是用紫筆畫上去的一個個比小米粒略大的圈圈。
爐鈞釉獅子戲球擺件
工藝 | 流淌的釉色
爐鈞釉燒成分為兩步,先是高溫燒成素胎,然后以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色釉吹在胎上,低溫二次燒成。
爐鈞釉膽瓶
爐鈞釉以銅、鈷等元素為呈色劑,釉呈紅、藍、綠、紫、青等色。釉中含有粉劑,故而釉厚不透明。
爐鈞釉葫蘆瓶
釉面均開細小紋片,其結晶呈色多種,深淺不一,有紅,藍,紫,綠,月白等色并熔于一體。
清乾隆 爐鈞釉燈籠尊 沈陽故宮藏
在器物釉面上形成長短不一的垂流條紋,有的彎曲,有的垂直,還有的似山嵐云氣與斑點交混在一起,布滿器身。如同五彩繽紛的孔雀尾羽一樣,整齊美麗。
清乾隆 爐鈞釉燈籠尊 連云港市博物館藏
雍正 爐鈞釉菱花式三足花盆托 故宮藏
爐鈞釉中的紅色并不太艷,紅中泛紫,猶如剛成熟的高粱穗色。藍釉則如水波狀,雍正年間的爐鈞釉基本上都保持這一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