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為響應國際博物館日,上海有一百多家博物館免費開放,我選擇了其中的上海地鐵博物館,理由很簡單,就是想去看看上海地鐵發展史吧!上海軌道交通如何從一條線織成了一張高效的軌道交通網絡......。
上海地鐵博物館臨近10號線紫藤路地鐵站,大家可以從2號口出站,沿吳中路往東走,就可以看見地鐵博物館了。
乘電梯直接上二樓,出電梯右手邊,可以看見懸掛在二樓屋頂的列車頭。
左手邊是通往展覽區的藝術長廊。
星光璀璨勞模墻,記錄了一代又一代地鐵人,持之以恒、鍥而不舍,推動了上海地鐵從無到有、從線到網的改變。勞模,是上海地鐵人“敬業、奉獻、求實、創新”精神的縮影,也是上海地鐵發展過程中的寶貴財富。
每一位勞模下面有對應的按鈕,參觀者可以按下按鈕為喜歡的勞模點亮五角星。
整個展館以地鐵發展歷史、地鐵功能、地鐵文化,地鐵安全、世界地鐵等幾大板塊,細述上海地鐵的故事......
從1978年到2018年,改革開放40年,時光荏苒。讓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上海地鐵也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1978年,上海地鐵恢復試驗,并在漕溪路試驗中進行了各種不同直徑及類型的隧道施工和地下連續墻法施工試驗··· ··· 2018年,上海地鐵網絡運營線路已達到17條(含磁浮),運營長度673公里,車站395座,全網工作日日客流超千萬人次。
截止目前,上海建設并已投入運營的軌道交通線路有17條線,包括國內首條全自動駕駛線路(10號線)和世界首條商用的磁懸浮線路,線路總長673公里(含磁浮線29公里)、共395座車站,路網規模位居世界第一,日均客流排名世界第二。到2020年,上海地鐵還將形成20條線路,總里程超過800公里的超大網絡運營規模。
博物館第一展區內,多份曾經的歷史檔案史料文件、照片,為我們揭秘了上海地鐵從無到有,鮮為人知的故事。
普通乘客對地鐵站臺、站廳、自動扶梯等比較熟悉。但其實地鐵站核心系統往往都隱藏在內不易發現。
地鐵實物展區,除了展出地鐵最早的信號燈、如軍用箱一般的轉轍機、大批特色紀念票卡等。
展廳深處是一段隧道,通過場景還原,等比例縮小建起的地鐵隧道盾構掘進場景,展現了上海地鐵在猶如"豆腐"的較差地質情況下,打造鋼鐵長城的艱辛。
上海地鐵博物館通過場景還原、等比例縮小,建起了一段地鐵隧道施工場景。觀眾參觀路線中,都需要親自步行通過該段隧道,感受一下地下掘進和地下空間的神奇魅力。
模擬駕駛系統,3D立體效果的基礎上增加動感座椅,刮風、下雪等環境特效,以使聽覺、視覺、嗅覺、觸覺等都猶如身臨其境。
上海地鐵博物館始于2014年10月28日開館試運營,2015年1月1日正式對外營業,是中國第一家展示城市軌道交通發展歷程的專業展館,也是上海申通地鐵集團有限公司展出傳播上海地鐵精神、企業文化和公共文化的重要平臺。
在博物館中廳,5塊大屏幕通過與地鐵運營控制中心數據聯通對接,可實時顯示當前時間上海地鐵全網所有線路客流數據。除了實時客流數據,屏幕上還能為觀眾顯示出10號線車站以及列車車廂內的實時情景。觀眾就好像身處控制中心,線路運營狀況“一屏”掌握。
全自動列車運行沙盤。模擬目前地鐵列車信號控制系統作業原理,使人體會到與現實場景一致的列車運營狀況。
電子簽名墻,對著鏡頭為自己拍攝一張照片,簽上自己的名字,生成一張電子簽名卡,然后,輸入你的郵箱地址,發送成功后,你就會收到一張電子簽名卡。
小帖示:
周一閉館,周二散客免費,周三至周日購票參觀,門票30元。
開放時間:09:30~16:00,16:00起停止入場。
地址:吳中路1799號(萬象城內)
交通:地鐵10號線紫藤路站1號口出;公交776、87路吳中路虹井路站下,往西走約50米;753、867路紫藤路吳中路站下往南走約5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