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十歲之前是心理發育的黃金年齡,,所以在10之前有些規矩必須讓孩子知道,并且立下。
否則,以后可能毀了孩子。
1:尊老敬長,心有敬畏
孩子打父母的新聞我們屢見不鮮,導致這些事情發生的原因,不是孩子不懂事,而是家長教育有問題。
小的時候家長溺愛孩子嚴重,要什么給什么,甚至偶爾出現侮辱長輩的言語,家長也不去呵斥制止。久而久之孩子變得膽大妄為,胡作非為。所以在小的時候,一定要讓他們明白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
兒子要玩具遭拒 掐母脖子拽頭發扇耳光
2:別人的東西不能拿
10歲前的孩子的自我意識才剛剛萌芽,往往很難分清自己和他人,更不懂得分辨什么東西是自己的,什么東西是別人的。所以只要是孩子喜歡的東西,他就會毫不猶豫地伸手去拿,覺得“拿到我手上就是我的了!”
這個時候,家長們應該有意識地幫助還記建立自我意識,可以拿著大人的衣服和孩子的衣服告訴他:“這一件是你的,這一件是爸爸的,這個是媽媽的。”幫助他建立自己與他人的界限。
這種物權概念的區分,是最基本的道德和心態的基礎,他長大后才更懂得尊重他人
3:平等交流,拒絕虛榮
孩子在十歲以前慢慢就有了虛榮的意識,有些孩子會說:你看我有什么,你們沒有。這個時候你要學會引導孩子,任何東西只要你努力靠雙手獲得的都值得去驕傲,好的東西更要學會分享。
過早的讓孩子炫耀、虛榮,未來可能會增加孩子的心理落差,因為再有錢的家庭也不能一樣不落的滿足孩子,讓孩子學會分享,不灌輸太多金錢地位觀念。不灌輸自己優秀別人差的意識。
4:做錯事要道歉
家長們疼愛孩子,總覺得“孩子還小”處處讓著他,就算孩子犯錯不道歉爸爸媽媽也會一心軟就原諒他了。這樣的處理方法,會讓孩子覺得“做錯事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反正爸爸媽媽都會原諒我”,孩子沒有了約束,難免會為所欲為,犯更多更嚴重的錯誤。
10歲前,是教育孩子遵守規則的最佳時期。這段時間,爸爸媽媽可以減少一點對孩子的溺愛,給他們立下嚴格一點的規矩,并跟著孩子一起認真地遵守,從小就培養孩子遵守規則、文明禮貌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