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我們會得到很多東西,同時也會失去很多的東西。懂得取舍是非常的重要的,很多人一生都在追求一些東西,但是卻非常害怕失去,因此就會陷入一個循環。我們得到的東西越多反而會越痛苦,而且失去的東西多,我們也會痛。因此得到和失去的,都不會減輕我們的痛苦,這點是很不好的!
曾經在一個寺廟當中有兩棵樹,一棵樹長得特別的好,而一棵樹已經枯了。師父問徒弟們都喜歡哪一棵樹?其中大徒弟也覺得長得榮的樹更好!而二徒弟則比較喜歡枯樹!只有三徒弟覺得每一棵樹都好。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個問題,我們就能夠看出了很多。而且每個人的心態不同,每個人的想法也有所不同。其中三徒弟的話得到了師傅的贊揚,無論樹是如何生長的,同樣的心態去看待它們。這就像是世事的變遷一樣,無論境遇出現了什么變化,我們都需要用同樣的心去對待。
曾國藩曾經說過:得到不足以讓我們歡喜,失去也不足以讓我們憂患,最主要的還是要多學一些知識。
得不足喜其實主要指的就是我們人生的得失,其實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情。很多人在得到東西的時候,會異常的興奮,甚至會出現得意忘形的情況。一旦這些東西讓我們心理波動特別的大,那么我們就很容易目中無人,非常容易驕傲自滿!這種人會覺得自己已經是非常完美的了,所以他不需要再向前進了,這樣就會導致他不思進取,而且身邊的人也會離開。這種人往往比較容易背離當初的軌道和信念,他們會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遠,而且會忘記當初追求的究竟是什么?所以說保持初心是很重要的。
另外,失去東西也不要憂心主要說的就是有些東西失去了之后,我們就需要找到原因,而不是選擇頹廢,或者是推卸責任。當我們失去東西的時候往往可以找到自己的一些缺點,這個時候就是改變缺點的一個好的時機,所以失去反而可以給我們帶來幫助。但若是大家就此心灰意冷,一蹶不振的話,那么就會在逆境中永遠無法翻身。我們可以將“失”變成“得”,有的時候失去并不代表是壞的事情,主要看我們如何對待!一個厲害的人他能夠榮辱不驚,他們在面對得到和失去的時候往往是淡然處之的。人生就像是花開花落,一般人不可能會一帆風順,也不可能永遠處在低谷。
最后,多讀書是可以豐富我們的,讓我們提高自己的能力,發奮讀書可以讓我們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態,無論我們的處境是什么樣的,讀書都是可以讓我們改變當下的處境的,而且讀書是有益無害的一件事情。在順境的時候讀書,可以讓我們前方的道路更加的寬闊,而且可以逢兇化吉。在逆境當中讀書可以讓我們的心沉淀下來,豐富自己,為了今后的東山再起而做準備。
我們在面對“得失”到時候要保持一顆平常心,不要有太多的欲念,也不要去和別人進行攀比作斗爭,否則我們就會對得失難以釋懷,我們的欲望也會增加。
不知道大家是否認同這個觀點?有什么不同看法,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