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家和?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俗話說,家和萬事興,一個家庭和和睦睦,勝過財富滿屋吵吵鬧鬧。所以,長輩們過年最愛說的話,就是家和萬事興。
一個家庭,牽扯到方方面面,有一個方面處理不好,就會引起連鎖反應,就會成為不和的因素。具體來說,要做到家和,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注意:
一、夫妻之間
夫妻是上天注定的緣分,走在一起不容易。夫妻在一起生活,難免會磕磕碰碰,也難免會遇到溝溝坎坎。特殊時期,是最考驗夫妻感情的。有了沖突,要學會反思,就是得理了也要學會讓步,夫妻之間的爭執是兩敗俱傷的行為,沒有勝利這一說。爭執,傷感情。退讓,增感情。
人這一輩子,都會有低潮期。當愛人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要埋怨,也不要落井下石。需要做的就是安慰和等待,來自伴侶的理解和扶持是最大的精神力量。等到難關過去了,你的好,另一方會記一輩子,感情也就會越來越牢固,夫妻感情好了,家庭自然和睦。
二、長輩之間
家庭的很多矛盾也出在晚輩和長輩之間。這里面有觀念不同造成的沖突,也有年齡不同形成的代溝。同一件事,老人想那么做,年輕人想這么做,矛盾就出來了。尤其在育兒教育問題上,這個矛盾更是突出。
雖說中國孝為先,但也不能愚孝,我認為最聰明的做法是表面上尊重老人的指點,背后年輕人該咋辦還咋辦。這樣做,一是給了老人面子,讓他們歡心,二是又達到了自己的目的。老人都不傻,你給足了他面子,他也不會太斤斤計較了。
當然,長輩人經驗豐富,有的意見還是要參考的。作為長輩,也要學會能省心就省心,年輕人的事盡量讓孩子們自己做主。
都退一步,多多尊重,家庭自然會和諧起來。
三、同輩之間
同輩之間,涉及到大姑姐啦,小姑子,妯娌啦,等等。很多家庭不和睦的原因也出在這方面。有的大姑姐比較強勢,事也比較多,很容易摻和兄弟和父母之間的生活。如果摻和太多,處理問題又不公正,就容易引起家庭矛盾。還有妯娌之間的比較摩擦,都是家庭不穩定的導火索。
俗話說,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一般情況下,作為閨女自己盡孝就行了,不要挑剔弟媳或嫂子的不好。各盡各心,是最好的相處之道。
財產看的輕點,活計多做點,該盡孝時別推脫,該回避時別摻和,一個家庭,平輩之間關系處好了,大家庭就會和諧的多。
老人們就喜歡孩子們之間和和睦睦,這也算一份孝心了。
四、培養子女
這里的子女指的是小孩子。家有孩子的都知道,養育一個孩子是多么麻煩,為了孩子的教育,父母之間發愁吵架的很多。所以,對孩子不要太嬌慣,盡量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包括學習方面,生活方面。孩子省心了,夫妻之間也容易減少矛盾。
所以,要想家和萬事興,就得關注好以上這幾個方面。平時還要努力工作學習,提高自己,為家庭創造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