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靜則自然靜,身外靜,世界靜;心動則自然動,身外動,世界動。這世間的靜與動,無非是我們心念的流轉。
境隨心轉。王陽明先賢就說過: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可見,此花在你心中,不在心外。我們可以舉一個更通俗易懂的例子。當我們睡著的時候,心念是不會流轉的,外面世界發生所有的一切我們此時都不會知道,那么這時候外面的世界于我們而言,已經和我們的心一樣,歸于寂靜。而當我們起床,睜開眼,心念開始流轉,外面的世界一下子又有了顏色,變得分明起來。所以心靜則靜,心動則動。
《六祖壇經》中曾有記載,'時有風吹帆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帆動.議論不已.慧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帆動,仁者心動.'彼心若未動,又如何知帆和風在動。所以這根源還是我們的心動了。
這世間萬事萬物存在的根源意義還是我們的內心。我們心若不流轉,這世間于我們而言,就是靜止的。如睡著的人一般。是我們心念的流轉,這世間萬事萬物才有了顏色和意義。所以,我們內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這世間發生的一切,是苦是甜。最后都要我們的內心來感受。我們若能控制我們的內心,我們就可以控制一切。心靜則靜,心動則動。這世界的動與靜皆在我們一念之間。痛苦也好,快樂也罷,也在我們的一念之間。好人也罷,壞人也罷,亦在這一念之間。所謂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一切皆在這一念之間。
既然一切都在心中,我們又何苦向外求。你若想快樂,沒有人可以阻止你,你若想不快樂,也沒有人可以幫助你,一切都源于你自己。你所要的一切除了食物大部分都可以在內心里面獲得。所以我們與其拼命去追求過多的物質上面的東西不如更多的追求我們內心的愉悅。
讓心情愉悅,讓內心強大,讓內心平靜。這些都將成為你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們存在的意義和價值,終有一天你會明白。
人這一生無非在和兩件事情搏斗。一個是在和物質搏斗,一個是在和精神搏斗。現如今物質條件基本都已經得到了滿足,和精神的搏斗才是現在社會的主旋律。我們若能控制住自己的內心,我們就將在這場搏斗中立于不敗之地。
心靜則靜,心動則動。若我們想靜,萬物皆靜。若我們想動,萬物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