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課 道沖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誰之子,象帝之先。
淵兮似萬物之宗:道生萬物,道又滋養萬物成長,萬事萬物的起源、生長、發展的全部知識都歸宗于道,所以道的淵博知識是萬物的祖宗。道的知識在哪里呢?具體的說,道的知識就在《道德經》里面,《道德經》是世界上萬事萬物所有知識的總目錄,它概括了所有的宇宙知識,所以歷經二千多年,依然經久不衰,歷久彌新,在世界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力。
《道德經》在世界上的譯本和發行量僅次于《圣經》,幾百年來,《道德經》的西文譯本總數近500種,涉及17種歐洲文字。今天的德國人,平均每四家就擁有一本《道德經》,美國紐約時報把老子推選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十位作家之首。為什么《道德經》在世界上會有這么大的影響力?就是因為《道德經》的知識揭示了大宇宙、自然界、人類社會所有的客觀規律,是各行各業知識和智慧的大寶庫,所以它被各種人所推崇,其中既有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和企業家,也有普通的平民百姓。可惜的是,很多中國人不知道有本《道德經》寶典,更談不上去學習運用了。
我們這些修道修德的人,就是推崇《道德經》的普通平民百姓,我們通過學習《道德經》修道修德,獲得了很多寶貴的知識,有了嶄新的人生方向,逐漸發現了自己身上那些違反道違反客觀規律的人道劣根性,知道這是人生苦海一切煩惱的根源,下決心按照《道德經》的要求來修正自己,改變自己的本性合于道性。經過幾十年的修行,對照檢查自己和現實,越來越感到《道德經》講的都是客觀事實、客觀真理,也越來越感到按照《道德經》要求改本性的艱巨性,因為人道劣根性是很頑固的,正視自己的人道劣根性不易,要想改掉它就更難了。
人從降生之日起,就知道為私,就有人道,要想去除私心欲望和人道劣根性,把這些根深蒂固的東西革除,艱難得很,但這是我們自覺自愿的選擇,我們希望通過修道修德,使自己逐漸擺脫人道劣根性對自己的束縛,使自己從自私自利變得大公無私,從有為變成無為,使主觀變得更客觀,從而真正回歸大道母親,為了這個目標,哪怕再苦再難,也是值得的。
原創:黎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