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第二屆“鄧石如與清代碑學書法”學術研討會論文評選工作于2016年3月11日在合肥評選結束,經過評委會、監委會認真有序的初評、復評、終評,評出入選論文32篇?,F將評審結果予以公布。如發現入選論文已公開發表,或存在抄襲、剽竊、代筆等情況者,自公布之日起,7日內請聯系中國書法家協會研究部。一經查實,立即取消該論文入選資格,并按相關規定做出處理。
聯系電話:010—59759583
聯系人:劉照劍
全國第二屆“鄧石如與清代碑學書法”學術研討會入選論文作者名單(32篇)
作者姓名 | 題目 | 省份 |
張雷 | 鄧石如與江寧梅家交游考論 | 安徽 |
張朝陽 | 從幾則題跋看梁巘與鄧石如 | 安徽 |
夏冬波 | 鄧石如與湯擴祖交游考略 | 安徽 |
桂雍 | 中國書壇的奇跡——鄧石如 與林散之成功之路探微 | 安徽 |
張斌海 | 使刀如筆 印從書出——淺析 鄧石如、包世臣書論對吳讓之 刀法的影響 | 安徽 |
張志一 | “鄧石如研究”三十年 (1985—2014):相關數據分析 | 北京 |
王守民 | 從包世臣《國朝書品》看鄧石 如行書創作審美觀 | 福建 |
李吾銘 | 吳大澂撫粵期間幕府學術 活動考述 | 廣東 |
王夢筆 | 清晚期碑學思潮下隸書發展 狀態的轉型和影響 | 河南 |
何朝波 | 破古出新 毀我塑我——試析 鄧石如碑學背景下對篆書的發展 | 湖北 |
王文超 | 論包世臣與何紹基北碑書學觀 之異同 | 吉林 |
侯平 | 詆鄧石如書“不合六書之旨” 非翁方綱考 | 吉林 |
閆章虎 | 關于鄧石如歷史定位的再思考 | 吉林 |
王友良 | 鄧石如與蘇州的書事札記 | 江蘇 |
邵寧 | 傳承 雅化 變革——以 楊沂孫為視角看鄧石如書法 的東傳與嬗變 | 江蘇 |
湯傳盛 | 鄧石如經典建構的范式意義 ——論清代藝術話語權的轉捩 | 江蘇 |
王健 | 包世臣書論中“用曲”說辨析 | 江蘇 |
王維 | 關于鄧石如篆刻藝術的分期 | 江蘇 |
楊鷹 | 鄧石如篆書取法與風格及其 對近代碑學書法影響探賾 | 遼寧 |
王曉光 | 論鄧石如篆、隸書 | 山東 |
呂文明 | 古法的復活:清代碑學 運動的實質——兼論鄧石 如的碑學實踐 | 山東 |
楊天才 | 晚清碑學影響下的文人書 家碑帖審美嬗變考察——以 楊守敬、莫友芝、沈曾植為例 | 山西 |
劉天琪 段惠子 | 翁方綱與“前碑派”及相關問題 | 陜西、上海 |
蘇葉 | 包世臣《完白山人傳》的 得與失 | 四川 |
樊琪 | 從清代學術視角看鄧石如 的成就 | 四川 |
王炳學 | 從詩聯看鄧石如氣象胸次 及對晚清碑學的風格影響 | 天津 |
尚磊明 | 博雅弘儒 樸健篤茂——鄧派 書家張惠言述略 | 浙江 |
徐煜 | 論清代碑派書風與鄧石如 八分書之關系 | 浙江 |
宋亮 王曉亮 | 試論“鄧派”篆書在當代書法 高等教育中的價值 | 浙江 |
孫強 胡長春 | 鄧石如文化修養研究 | 重慶 |
宋立 | 藉甚不渝,人亡業顯——乾嘉 學者篆書觀念及鄧石如篆書 接受問題研究 | 重慶 |
賈錦濤 | “中實”論——以鄧石如 篆隸書為例 | 重慶 |
中國書法家協會研究部
2016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