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馳名天下,到西安來不看碑林,等于沒來西安。但到西安碑林怎樣參觀,卻不是人人都清楚的。一般旅游者跟旅行團在碑林待兩個小時左右,所以應該把碑林的國寶級文物一個一個找到看一下,就算有實質性的收獲啦!
說到國寶級的文物,要先明白什么叫國寶,而這是大家一般不知道的。我國的文物鑒定標準,將文物分為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和一般文物。所謂國寶級文物,是國家文物專家組在一級文物中遴選出的瑰寶,實際上還屬于一級文物的范疇。一個博物館如果藏有國寶級文物,這個博物館的級別就比較高,名氣就比較大。西安碑林有多少國寶級文物呢?有19組134件??!真是不得了!??!
西安碑林的國寶級文物是哪些呢?
1、曹全碑。漢中平二年(公元185年)
2、皇甫誕碑。唐貞觀年間(627-649年),于志寧撰,歐陽詢書。
3、石臺孝經。唐天寶四年(公元745年),李隆基作序并注及書,李亨篆額。
4、多寶塔感應碑。唐天寶十一年(752年年)岑勛撰,顏真卿書,徐浩題額。
5、集王圣教序碑。唐咸亨三年(672年),李世民撰序,李治撰記,懷仁集王羲之書。
6、顏勤禮碑。唐大歷十四年(公元779年),顏真卿撰文并書寫。
7、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唐建中二年(781年)僧景凈撰,呂秀巖書并題額。
8、玄秘塔碑。唐會昌元年(841年)裴休撰,柳公權書并篆額。
9、迴元觀鐘樓銘。唐開成元年(公元836年),令狐楚撰文,柳公權書。
10、開成石經。唐開成二年(公元837年),艾居晦、陳蚧等書,共114件。
11、大夏石馬。匈奴大夏國真興六年(公元424年),原立于西安市長安區查家寨,應該是赫連勃勃之子赫連臻墓前的遺物。
12、李壽墓門、石槨、墓志。唐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共3件。李壽,唐高祖李淵的堂弟,陪葬于唐高祖李淵獻陵。
13、獻陵石犀。唐貞觀九年(公元635年),原置于唐高祖李淵獻陵前。
14、昭陵六駿特勤驃。唐貞觀十年(公元636年),原置于唐太宗李世民昭陵前。
15、昭陵六駿青錐。唐貞觀十年(公元636年),原置于唐太宗李世民昭陵前。
16、昭陵六駿什伐赤。唐貞觀十年(公元636年),原置于唐太宗李世民昭陵前。
17、昭陵六駿白蹄烏。唐貞觀十年(公元636年),原置于唐太宗李世民昭陵前。
18、景龍鐘。鑄于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原在唐景龍觀。鐘上鑄有唐睿宗李旦親自撰文并書寫的銘文,是李旦鮮有的傳世字跡中的佳作。
19、老君像。唐開元、天寶年間(公元713-756),原在西安臨潼驪山老君殿,系唐華清宮朝元閣內遺物。
這些國寶的具體位置?
西安碑林設立在西安孔廟內,進門以后的場地上有半扇形泮池兩個(元代修的);南邊的牌坊叫太和元氣坊(明代建筑);牌坊正對著的北邊,就是欞星門,進入欞星門后有三個院落。
欞星門內,戟門以南是第一進院落。院落西邊的展室是“陜西歷代佛教造像展”,非常精美。院落東邊是接待室。這個院落沒有國寶。
戟門以北,大成殿以南(這個宏偉的明代建筑,毀于1959年的雷火,乃巨大損失,不可彌補?,F在大成殿基址,已辟為廣場。),是第二進院落。這個院落東西兩邊各有一個長廡,本來塑有孔門72弟子像,現在改建成臨時展室。院落的中軸線道路兩邊有六個碑亭,鋪著黃色琉璃瓦,是皇家建筑,里面是立的是清朝的西北平叛碑。這個院落有2組國寶:一進戟門,東邊有個鐘亭,亭中是《景龍鐘》;西邊有個馬亭,亭里是《大夏石馬》。
過了大成殿基址廣場,能看到西安碑林的標志性建筑--《石臺孝經》碑亭,從這個碑亭開始,向北就進入了第三院落,《石臺孝經》碑亭西邊是石刻藝術館。這個院落有17組國寶。唐玄宗書寫的《石臺孝經》是國寶,《石臺孝經》碑亭后面是碑林一室,里面是國寶《開成石經》,共有碑石114件,650152個字,西安碑林就是因為存放《開成石經》而發展起來的。碑林一室后面的碑林二室,有國寶《皇甫誕碑》、《多寶塔感應碑》、《集王圣教序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玄秘塔碑》。碑林二室后面是碑林三室,國寶級文物有:《曹全碑》、《顏勤禮碑》?!妒_孝經》碑亭西邊的石刻藝術館有國寶為:《迴元觀鐘樓銘》,這是最近才公開展出的國寶;《老君像》、《獻陵石犀》、《李壽墓門、石槨、墓志》、《昭陵六駿特勤驃》、《昭陵六駿青錐》、《昭陵六駿什伐赤》、《昭陵六駿白蹄烏》。
大家知道了西安碑林有哪些國寶,又知道了在什么具體位置,按本文一一找到,就不枉來西安碑林一次。
西安碑林是中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刻類第一號,除了這些國寶級的一級文物,其他的著名的一級文物還非常之多,確實是目不暇接,時間寬裕者可以從容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