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子
關于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寶刀在手,江山我有;
關于刀法,化簡為繁,在鋼筋水泥的叢林里,做個有態度的刀客。
參閱了許多資料,實踐過無數次鳴刀奏石,我們來簡單聊聊刀與刀法。
刀
談到選刀,百度不少文章建議初學者選擇兩面開刃、平口式刀、開刃的斜度是20-30度角的白鋼刀或鎢鋼刀,至于刀的型號,最好準備大、中、小三把,即刀刃寬度約3mm、5mm及8mm的刀。
| 白鋼刀:較輕,需要上油及防水保養,摔卷邊可以磨磨再用。
| 鎢鋼刀:較重,更硬更脆,刀刃著地掉地上基本就廢了,其它還好。
| 碳素刀及錳鋼刀:比較軟、比較鈍,價格低。
白鋼刀
大約10幾元起
鎢鋼刀
大約20多元起
碳素刀/錳鋼刀
大約幾元一把
高手用刀,隨手拈來均是利器,任何刀都可以刻任何東西,更有用鐵釘、鐵絲篆刻的;
至于初學者,推薦買中等價位的刀,免得刻不好的時候有借口說工具不行,而且硬一點的刀,比較爽利,不易傷手。
當然,比較好的刀,并非越貴越好。買了各種刀以后,筆者比較喜歡永字牌鎢鋼刀,中等價位的刀已經很順手,性價比頗高。
右起:永字牌緣8mm方杠刀,游2mm, 4mm, 8mm 平口刀,游尖口刀,頌3mm納米平口刀;雜牌3mm雙斜刃、3mm半圓推清底刀、6mm尖頭挖砂刀。
論好用和性價比,個人比較喜歡永字牌游系列,硬度高韌性低,耐磨易碎,價格20多元起一把,摔了也不太心疼;最近喜用大刀,沉穩、舒服。
至于頌系列,據說納米耐磨度提高3倍,表面硬度提高1.5倍,小羊皮纏繞舒適尊貴。然而近200元一把,比同尺寸的豪華系列貴9倍,刀感差不多,只能說顏值較高,勉強值回票價吧。
其它牌子的刀,價格數元,清底非常順手,挖砂可以毫不心疼,用于刻制印面,則略嫌不夠爽利,沖刀需要花很大力氣,備用型。
其實,一把3mm的鎢鋼刀,就可以走遍天涯了
其它,主要是為了擺拍好看[捂臉]
刀
法
關于刀法,古人鑄印、鑿印、琢印,直至元代畫家王冕發現花乳石,才給篆刻帶來顛覆性的發展變化。
清代篆刻家葉爾寬所著的《摹印燈傳》里,談到了十九種刀法,近代學者寫過刀法百講。
《摹印燈傳》刀法節選
1.立刀直入石使鋒芒兩齊謂之正入刀;
2.一面側入石謂之單入刀;
3.兩面側入石渭之雙入刀;
4.一刀去復一刀去謂之復刀;
5.一刀去復一刀來謂之反刀;
6.疾送不回謂之飛刀;
7.將放而忽止謂之挫刀;
8.輕舉不癡重謂之輕刀;
9.藏鋒不露謂之伏刀,亦渭之埋刀;
10.平若貼地謂之覆刀;
11.直下不旋轉謂之切刀;
12.行而不知謂之舞刀;
13.欲行不行渭之澀刀;
14.徘徊審顧謂之遲刀;
以上十四種刀法說皆初入也。
15.留刀者,先具章法,逐字完刻;
16.補刀者,短長肥瘦,修飾都勻;
17.復刀者,一刀不至而復之;
18.沖刀者,文不雄渾使之一體;
19.平刀者,平正其下,使無參差。
以上五種刀法法,皆整齊之事也。
夫能者合之。不能者逐事合之,愈見其拙。
這么多刀法有炫技之嫌。
簡而言之,切刀、沖刀,足矣。
用刀時,拇指、食指和中指緊緊捏刀,運用臂力,向前推進,無名指抵著石章,以掌握平衡,避免用力過猛。
沖刀
切刀
(留意圖中箭頭走向及刀石角度)
| 沖刀:即刀刃在印面上,以沖走運行的方式可出各種線條,沖刀奏事,猶如行筆紙上,掌握好起刀、行刀和收刀的不同要領。
| 切刀:即刀刃入石后,以刀柄一起一伏的方式,切克出帶有波勢的線條,切刀法是浙派篆刻的基本風格。
不論是沖刀還是切刀,都需要注意在收刀時放慢速度及時駐留,避免刀鋒外露,避免不自覺的刮刀,以保留手工篆刻的金石味道。
練
刀
選好刻刀,掌握初步刀法以后,是各種線條練習,打好基本功。
在各種線條圖中,記住上圖的回文和圓,多練。
像少林武僧挑水砍柴練,像達芬奇畫雞蛋,篆刻需要練許多單刀、雙刀、直線、曲線,枯燥但有效。
刀者,剛猛、決絕、凌厲、霸氣,百兵之膽
刀法者,掃劈撥削掠奈斬突,以力破巧
篆刻中刀與刀法的精神氣亦是如此
方寸之內,氣象萬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