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日,河北省第三屆梅花鑒賞節在省內最大的梅花種植基地——安平縣南王莊鎮前辛莊村南的博陵梅園拉開序幕。我有幸作為“安平老鄉書畫家”受邀參加了梅花節的開幕式,平生第一次親眼目睹了如此壯觀的梅花盛開美景,并用自己的獨特視角拍攝了部分梅花的照片。
所謂“獨特視角”,就是從選景、構圖、虛實處理等方面不考慮一般人的審美觀,完全按自己的主觀需要來考慮,是完全實用主義的拍攝。眾所周知,梅花要畫得美,不僅是把正、仰、反、合的花朵要表現出來,而更重要的是把梅花的精神表現出來,最關鍵的是畫好它的枝干,只有老干虬枝才能表現“傲骨寒梅”的風骨!所以我的拍攝的視角主要聚焦點定在梅花的老干上。好在這個梅園最老的“梅樹”是在原有生長幾十年的杏樹上通過“高接換頭”嫁接改造成功的,蒼老的樹干、皸裂的樹皮、鋸口的疤痕正好表現梅花飽經風霜的滄桑;而嫁接成活的新枝條挺拔向上,充滿生機!這種粗干、細枝巧妙搭配,自然天成,活脫脫組成一幅幅傲骨寒梅的精美構圖,是人工加自然的造化,上天的恩賜!在拍照時,我的鏡頭始終對準了“老干新枝”的結合部位,盡量選一下適合繪畫構圖的“角度”,注意了枝條的組合構成,便按下了快門,絲毫沒考慮光圈變換、景物遠近虛實的變化、背景亂與不亂等等問題,乍一看就像“半空中的梅花樹樁盆景”,最大限度地拍攝清楚就算完成任務,把“遠近虛實的變化”、“枝條的取舍”等問題留給了作畫時!至于各人的欣賞習慣不同,在利用資料時會有不同的取舍,那是必然的,毋庸贅述。
所以我說自己的“獨特視角”,就是畫家的視角,而不是攝影家的視角。試想,如果我按攝影家的習慣,在地里來回走幾趟,圍著一棵樹轉幾圈,選擇一兩個枝干,用背景紙(布)局部遮擋雜亂的背景,再變換幾次光圈,折騰半天,估計“孩子都醒了”!還談什么“搶鏡頭”?遺憾的是我有任務在身,時間太倉促,沒能擷取更多更美的適合作畫的素材。但也算“不務正業”留下的一點對我自己來說還算有長期利用價值的資料。
應部分網友要求,我于4月5日補發了一些攝影愛好者在梅花鑒賞節隨拍的一些梅花圖片,這就從多方面補充了我的“獨特視角”的不足。謹在此向這些付出辛勞的拍客表示誠摯的感謝!
——武鋒(一峰)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