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路上,在地鐵站里面,我隨手拿了一份報紙在翻閱,看到了這樣的一則新聞,勾起了我無數的思緒。 有一位9歲的小姑娘,長得很漂亮,今年讀小學三年級,可是,不知道為什么,她的睫毛、眉毛卻日漸稀少,最終,連頭發都禿了兩塊。 “醫生,能不能做個微量元素檢查,我女兒不知道是不是缺鋅?”看到自己的女兒這樣子,她的媽媽十分的著急,便帶著女兒前往醫院求醫看病。 可是,最終的檢查結果卻令人意外。孩子并不是體內缺乏某種元素的問題,也并不是得了皮膚病,而是患上了焦慮癥,通過拔毛這種異常行為來進行發泄。 生活在現代社會中,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焦慮,但是,年紀這么小,卻焦慮到要通過自虐的方式來發泄,是非常少見的。醫生見小女孩在媽媽的陪伴下,一直沉默不語,一言不發,便讓她的母親先回避一下,跟小女孩進行溝通,想看看是什么原因引起來的焦慮。 等到母親離開后,在醫生的耐心開導下,小女孩終于開口,說出了自己的焦慮。 她說:“每次考試,媽媽都要求我考前三名。平時放學后的休息時間,需要去上培優班。好不容易盼來的暑假,媽媽一口氣幫我報了6個班,英語、奧數、作文、畫畫、鋼琴、跳舞,每天從早上上課到晚上,根本沒時間休息。一次偶爾扯掉睫毛的經歷,讓我感受到疼痛帶來的興奮,所以便開始拔毛。” 看到小女孩的描述,我很心疼年齡這么小的她,卻要承受著這么大的學習壓力,同時,我也很理解她的媽媽那種望女成鳳的內心,總是希望自己的女兒是最優秀的。 讓自己的孩子變得優秀,讓自己的孩子全面發展,讓自己的孩子每種成績都排名前列,這些,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不一定是孩子想去追求的,但是,很多的父母卻一直從小給孩子灌輸了這樣的價值觀,想要孩子能夠爭得前幾名的名額,不斷地逼迫孩子去學習各種各樣的東西,期待著孩子早日成才。 雖然很多孩子無力抗拒父母的這種逼迫方式,乖乖的去學習。雖然父母也在這條幫助孩子成才的路上,投入了很多的精力與金錢,漸漸看到孩子的進步,看到孩子漸漸走上了成才的道路,但是,孩子卻在這條路上,失去了原本在童年時應該有的童真與快樂,甚至失去了更多的東西。 我認識一對叔叔阿姨,婚后不久,他們便產下了一個兒子,從兒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夫婦兩人便對孩子的期望非常大,希望把小孩培養成很厲害的人才。 兒子出生后,作為上班族的他們,并沒辦法自己帶領,唯一的辦法,只能將孩子送回去老家由爺爺奶奶養著。但是,兩個人卻一致覺得兒子應該留在自己的身邊,自己培養才會更加有出息。最終,夫妻兩人經過商量之后,決定讓丈夫辭職在家帶孩子,一邊帶兒子還可以一邊研究股票。而妻子選擇繼續工作,因為她的的薪資還挺高的,還可以支撐整個家庭的開銷。 為了兒子,父親做起了家庭主男,在家帶著孩子。而平時,買給兒子吃的、穿的、用的東西全部是各種牌子貨,全家的焦點也全部集中在兒子身上,恨不得把所有最好的東西都給兒子。 兒子在夫婦兩人滿滿的愛的灌溉下,漸漸地長大,直到讀幼兒園的時候,才離開了父親的懷抱。從上幼兒園開始,她的媽媽便開始幫他報名參加各種各樣的興趣班。每天晚上,從幼兒園回到家后,吃完晚餐,父親便開車送兒子去參加各種興趣班。 以前,去到叔叔阿姨的城市,還會偶爾跟小孩子見面,跟他一起玩。但是,等到小孩子上了小學之后,每次去找叔叔阿姨,都很少見到小孩子。每次放假的見面,叔叔阿姨都說,孩子在上課,各種琴棋書畫,語數英輔導班,一個不落的幫他報了名。而這些輔導班的價格,每一次都需要幾百塊錢,夫婦兩人省吃儉用,將大部分的資金都花費在兒子的培養教育上。 等到某一個假期,我再次去到叔叔阿姨的城市,那次,終于見到了弟弟了,那一年,他上5年級。可是,在他身上,卻再也沒有以前那股童真的味道,換來的,是一股與現在的年齡十分不匹配的死氣沉沉的樣子。 匆匆吃過午飯后,叔叔便繼續開車送弟弟去參加輔導班,而弟弟,提著書包,乖乖地走了,跟我說:“姐姐再見。” 吃飯期間,我問了弟弟:'暑假有沒有去哪里玩?' 弟弟表情很僵硬,也很無奈的說:'沒呢,都在上補習班。' 看得出弟弟一臉無奈而卻又無法反抗的表情。 等孩子離開后,我便跟阿姨閑聊了起來。聊到弟弟的補習情況,我跟阿姨說:“不要給他報太多補習班吧,給他點時間出去玩。” “這怎么行,現在他天天上補習班,成績都沒有進前十名。他們班里那些前三名的同學,暑假報的補習班比他還多呢!要是不補習,那他會更加落后的。”阿姨聽完我講的話之后,立即反對。 像弟弟這樣子上各種各樣補習班的孩子,并不是少數,而是大多數小孩的現狀。 原本應該過得輕松愉快的童年時光,卻被各種補習,各種學業壓力占據了。 “你必須考前三名”“你看誰誰誰的小孩多厲害”“你看你補習完考試還這么差”“要努力啊孩子”......成績好,便一切都是好,孩子可以成為父母炫耀的資本,可成績不好,在父母的眼中,便是壞孩子。 繼而,父母便會逼迫著孩子去學習,逼迫著孩子要考出好成績,并不管孩子的想法,仿佛成績就是一切,成績就是未來。 “強扭的瓜不甜”,很多父母知道這句話,可是,面對小孩子的問題,卻不管孩子樂不樂意,一定要強扭著讓孩子去補習,強扭著讓孩子走上自己期望的方向。 看著被逼迫著學習的孩子,真的覺得很可憐,本該天真快樂的他們,卻在父母強加的壓力下,早早地將成績作為自己的目的,不得不為了那個在試卷上的數字而不斷地努力,痛苦的逼著自己去學習。 小時候,我跟著爺爺奶奶在農村里長大的,也在村子里面上小學。 可是,在小學四年級之前,我的數學成績沒有一次及格。每次還沒考試,大家都已經能夠猜到考試的最后一名,是依娜了。 我記得最差的一次考試,我的數學成績考了10分。而當我拿著這個試卷回家后,爺爺氣得拿起了鞭子,準備抽打我。 從那以后,每次放學回家,爺爺便一直緊緊地盯著我,看著我做作業。可是,對數學完全不感興趣的我,不管爺爺怎么盯著我,怎么指導我,我卻還是不上心,最終完全沒有長進。 這樣的差生成績,直到初中那年,才有了好轉。上了初中后,我自己不知道那根筋突然開竅了,覺得自己應該好好讀書,應該把成績考好,所以,便開始發了瘋似的不斷努力,最終,從倒數的成績,考到了年級的前20,進入了年級的光榮榜。 很多家長用心良苦,為了孩子百般付出,就是希望孩子能夠考出好成績,能夠上名校。但是,當孩子不上心去學習的話,付出再多的精力,其實都是徒勞無功的。 不如換種方式,不要把孩子逼得太緊,而是學會跟孩子交流,看看孩子在想什么,再去引導他們。只有孩子真心的想要學習,集中精力投入到學習中,才能夠進步得更快,強逼著、硬拉著孩子一定要學習,一定要考出怎樣的成績,這樣強扭著,其實并沒有什么效果。 作為家長,總是對自己的下一代報著很大的期望,希望孩子是一個人才。所以,從孩子小時候開始,便總是會拿著自己的孩子去跟別人進行對比,希望孩子比別人家的小孩厲害,不斷地鞭策著讓孩子要努力,無形中總是增加了孩子的壓力。 對于小孩的培養,其實,不單單只是盯著孩子的成績,除了學習上的重視之外,孩子的天性,孩子的童真,孩子的想象力,孩子的興趣,這些都是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不要為了成績而扼殺了全部。 作為大人,我們都知道踏入社會后,壓力非常的大,我們自己都很懷念以前小時候那種無憂無慮的時光,那么,可否也給孩子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不要一直逼著他們學習,逼著他們讀書,逼著他們要贏在起跑線上,不要把他們逼得壓力三大,覺得世界是黑暗的,逼得他們闖不過氣,而做出了傻事。 童年的天真無暇,一生也就只有一次,而且是那么的短暫,不要把孩子這么美好的童年時光都剝奪了。 人生路漫漫,就算贏在起點,也不一定能贏在終點。漫漫長路可以慢慢跑,可是,孩子的童年卻是一去不復返的。不要再逼著孩子了,還他們點童年,給他們點空間吧。
來源:微信公眾號“一些情一些事”(ID:yixieqingyixiesh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