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人炫耀自己和妻子的感情好,說妻子已經(jīng)成為了自己的家人。
乍一聽這種說法并沒有什么問題,還會讓人覺得溫馨又甜蜜。
可在心理學家看來,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做法。
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戀人關系與親人關系并不是完全相等的。
雖然我們都會將對方當做自己人生的重要角色。
但在和對方相處的時候,我們的心態(tài)和具體的表現(xiàn)是不一樣的。
與戀人在一起的時候,我們會刻意保護自己的形象,偶爾隱藏自己不夠完美的一面。
這種心理和下意識的行為能夠提醒我們,戀人的感情是需要維護的。
我們需要讓對方感到舒心,并盡可能提升自己在對方心中的形象。
與親人在一起的時候我們會表現(xiàn)得更加隨意,毫無顧忌的說出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心安理得的享受對方為自己提供的便利。
從自身需要承擔的責任角度來看,我們并不需要為親人承擔太多責任。
例如和兄弟姐妹或其他關系較淺的親戚在一起時,我們只需要享受這份快樂與寧靜。
偶爾為對方做一些舉手之勞的小事。
可和戀人在一起時,我們卻要共同承擔起維持一個家庭的責任。
這種責任不僅體現(xiàn)在對其他家庭成員進行經(jīng)濟上的幫助。
也需要我們花費更多心思去關注家庭成員的變化,滿足他們精神上的需求。
簡單來說,我們與戀人的關系并不是與生俱來的。
每一對夫妻都要經(jīng)歷相遇,相識到互相熟悉這個過程。
我們可以用心讓這段感情繼續(xù)維持下去,也擁有隨時抽身離開的權利。
這段關系就像是一個運行的機器,只有經(jīng)過維護才能運轉(zhuǎn)。
這也要求我們需要在婚姻關系上花費更多心思,時常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和伴侶相處。
哪怕我們和對方的感情已經(jīng)足夠深厚,甚至能夠做到像家人一樣生活。
我們也應該在必要的時候表達對對方的感謝。
試著將妻子當成自己的親人來對待,未必能夠進一步促進兩人的感情。
反倒會讓我們和妻子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多。
就像有句歌詞所說的那樣,得不到的東西永遠在騷動。很少有人愿意珍惜能夠輕易得到的事物。
親人與我們之間的聯(lián)系建立在血緣關系的基礎上,這是一種很難被斬斷的聯(lián)系。
是與生俱來的羈絆。
倘若將妻子也劃分進親人這一行列,我們就會下意識的認為對方是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
是永遠也不會離開我們的親人。
在遇到某些問題的時候,我們就會下意識的忽視對方的想法,認為自己做的再過分,對方也會輕易原諒自己。
可生活中有許多事情都是只能夠和伴侶一起完成,不適合與親人共同完成的。
這兩種不同的關系對我們自身的要求和需求是不同的。
伴侶總是會對我們提出更多要求,渴望從我們這里得到情緒價值。
同時從個人心理發(fā)展的角度來看,一個人的思想并不會在短時間內(nèi)迅速變得成熟。
我們總是需要經(jīng)過某些事情的歷練,才能夠產(chǎn)生更加深刻的認知。
在成長的過程中嘗試不同的社會身份,學會用不同的身份和他人相處,亦是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
父母、子女和伴侶是三種完全不同的定位,是我們需要學習并扮演好的角色。
丈夫常常用和親人相處的態(tài)度去要求妻子,必然會讓妻子出現(xiàn)心理上的矛盾感。
妻子不知道該用什么樣的態(tài)度去和丈夫相處,究竟是像家人一樣包容丈夫,還是像伴侶那樣偶爾做出撒嬌、打鬧的行為。
一個人很難同時完成兩種不同的身份帶來的要求,這有時會讓妻子產(chǎn)生深深的無力感。
并因此產(chǎn)生負面情緒。
妻子有時候會覺得丈夫?qū)ψ约禾岢龅囊筇啵约汉茈y從丈夫身上得到同等價值的回饋。
同時她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該用什么樣的態(tài)度去面對丈夫,不明白丈夫需要的是哪個角度的自己。
從發(fā)展的角度來看,用和親人相處的方式去面對妻子并不是理智的選擇,這會讓我們在無形中降低妻子的地位,忽視自己在家庭中的責任。
這種心態(tài)并不利于夫妻雙方在一起交流,有時還會讓小家庭陷入危機。
丈夫過于親近的行為或許會打破妻子內(nèi)心的界限,給妻子留下要求過多的不好印象。帶有類似越界性質(zhì)的婚姻必然不會長久。
其實婚姻關系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麻煩,真誠和用心就是維持感情最好的方法。
妻子需要的是一個能夠帶給自己安全感和幸福感的港灣,丈夫更應該將自己放在戀人的角度上,時刻保持戀愛時的熱情,給平淡的婚姻生活帶來一份驚喜與浪漫。
The End -
作者 | 湯米達
編輯 | 萬安
參考資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